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11篇
  免费   229篇
  国内免费   662篇
林业   335篇
农学   1254篇
基础科学   100篇
  701篇
综合类   2035篇
农作物   918篇
水产渔业   187篇
畜牧兽医   800篇
园艺   625篇
植物保护   47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125篇
  2019年   127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138篇
  2016年   155篇
  2015年   195篇
  2014年   260篇
  2013年   273篇
  2012年   342篇
  2011年   517篇
  2010年   412篇
  2009年   517篇
  2008年   524篇
  2007年   591篇
  2006年   505篇
  2005年   394篇
  2004年   276篇
  2003年   228篇
  2002年   183篇
  2001年   161篇
  2000年   118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86篇
  1997年   85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6篇
  1981年   1篇
  196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0 毫秒
191.
玉米理想株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玉米株型的发展、株型与其他性状相关关系及玉米株型的遗传机理,提出了评价理想株型的几个形态指标,并进一步分析了玉米株型育种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2.
重要观赏植物花发育的分子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花是观赏植物重要的经济器官,控制花发育的基因包括花序分生组织特性基因、花分生组织特性基因、花器官特性(同源异型)基因等。全面回顾了观赏植物花发育基因调控的分子机理,重点介绍了花器官发育的ABCDE模型和四因子模型,以及月季、百合等重要观赏植物的花器官特性基因。从基因资源和观赏性状等方面,提出了观赏植物花期花型分子育种的策略,为进一步探索观赏植物花发育的分子机理,定向控制观赏植物的花期花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3.
[目的]从DNA分子水平揭示我国南海的四种重要经济海水鱼类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malabaricus)、斜带石斑鱼(E.coioides)、鲑点石斑鱼(E.fario)、蜂巢石斑鱼(E.merra)的遗传群体变异水平与种间关系。[方法]本研究利用从GenBank中搜索到的21对微卫星引物,对点带石斑鱼、斜带石斑鱼、鲑点石斑鱼及蜂巢石斑鱼的等位基因数A、有效等位基因数Ne、多态信息含量PIC、观察遗传杂合度Ho、期望遗传杂合度He等遗传参数进行检测,并采用UPGMA类聚分析法探讨这四种石斑鱼的种间关系。[结果]点带石斑鱼群体的A、Ne、PIC、Ho和He等遗传参数的平均值分别为4.38±1.60、3.69±0.86、0.69±0.08、0.67±0.08、0.72±0.06,斜带石斑鱼群体的为3.88±1.13、3.55±1.04、0.66±0.10、0.68±0.21、0.70±0.08,鲑点石斑鱼群体的为6.00±1.07、4.68±0.65、0.78±0.03、0.73±0.25、0.79±0.03,蜂巢石斑鱼群体的为5.50±1.07、4.58±0.80、0.76±0.05、0.75±0.18、0.78±0.04。[结论]综合比较上述数值可知,四个石斑鱼群体的遗传变异程度依次为鲑点石斑鱼群体>蜂巢石斑鱼群体>点带石斑鱼>斜带石斑鱼群体;与其他海水鱼类的遗传变异水平比较,四种石斑鱼的群体遗传变异水平都较高,说明我国这些石斑鱼种类的遗传种质资源尚好。另外,遗传距离与类聚分析表明,点带石斑鱼与斜带石斑鱼遗传距离最近,而斜带石斑鱼与蜂巢石斑鱼的亲缘关系最远。  相似文献   
194.
利用微卫星标记技术,采用8对微卫星引物对凡纳滨对虾3个亲本群体(OI Q、SIS Q、Kona Bay Q)及其子一代(OI Z、SIS Z、Kona BayZ)共计120个个体进行遗传分析。计算6个群体在8个微卫星位点上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a)、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平均观测杂合度(Ho)、平均期望杂合度(He)、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和平均Hardy-Weinberg平衡指数(D),以上各参数均采用群体遗传学分析软件POP-GENE3.2处理,同时根据Nei的方法计算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和遗传相似系数。运用MEGA3.0软件,采取UPGMA方法根据6个群体的遗传距离进行聚类。结果表明:8对微卫星引物在6个群体中共检测到28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2 ~6个,平均等位基因数为3.5;各位点的期望杂合度均比观测杂合度高;多态信息含量(PIC)值为0.479 4 ~0.769 9,说明这8个位点在凡纳滨对虾中具有较高的信息含量。在亲本和子代群体遗传结构分析中,子代的有效等位基因数、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等指标均略低于亲本群体,但子代的遗传多样性并未受到太大影响,仍保持较好的遗传力。  相似文献   
195.
对10个杂交种及对应的5个自交系的植株形态性状以及产量进行了配合力、遗传力等遗传参数的研究,结果表明:全株叶夹角等7个性状主要受加性基因影响,保绿度等4个性状受加性效应、非加性效应同等影响;中部叶面积系数等则主要受非加性基因影响为主。在计算植株总叶面积系数、总叶夹角、总叶向值时,可以用上、中、下任一部分叶面积系数、叶夹角、叶向值来分别估算。上部叶面积系数、总叶面积系数与产量之间正相关,且相关系数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96.
选用34个淀粉合成相关基因分子标记对87份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籼稻栽培品种进行遗传变异和群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34对引物共检测到80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位点含2.35个等位基因,品种间等位基因变异范围2~6;Shannon's信息指数变幅为0.303 ~0.796,平均为0.539;多态信息含量(PIC)的变幅为0.084~0.658,平均0.295;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为0.265 ~0.990,表明淀粉合成相关基因在品种间存在遗传差异,但不同品种间等位基因的变异频率不同.87份籼稻品种可以分成3个类群,类群内品种遗传背景比较相似,类群间品种遗传背景差异明显,其中,39.1%的籼稻品种遗传组分单一,而遗传背景复杂的籼稻品种达到60.9%.该研究可为水稻淀粉品质的遗传改良提供依据,并为后续淀粉品质性状的关联分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7.
王玲玲  陈东亮  黄丛林  邢震 《安徽农业科学》2017,45(36):123-126,130
SSR分子标记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分子标记技术之一。对SSR标记的原理、特点和开发方法进行了总结,综述了SSR分子标记技术在植物DNA指纹图谱构建、遗传多样性分析、种子纯度及真伪鉴定、遗传图谱构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方面的应用现状,并对目前SSR标记应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以期为下一步开展西藏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分子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8.
100份番茄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番茄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是番茄育种的重要基础。本研究对收集的100份番茄种质资源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性状在不同材料之间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多样性。其中,质量性状中遗传多样性指数(H′)的变化范围为0.34~1.52,花序类型的H′最高,为1.52,数量性状中H′最高的是果梗洼大小和单果种子数,均为2.06;提取的9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67.72%,第一、二主成分主要反映植株的生长状态和果实的外观形态,第三、四主成分分别反映果实因子和植株长势,第五、六主成分主要与果实熟性和品质有关。通过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在欧氏距离为0.91处聚为Ⅴ类,其中第Ⅰ、Ⅱ类群可以作为培育高品质番茄的种质材料,第Ⅲ类群遗传改良潜力较大,第Ⅳ类群可以为今后选育不同利用价值的番茄品种提供宝贵材料,第Ⅴ类群是优良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99.
以不同亲本和F_1代樱桃番茄果实为材料,分别对感官品质、营养品质以及次生代谢物质总酚和类黄酮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并对其主效成分进行遗传倾向的研究,探讨番茄果实营养特性及对杂种后代的遗传特性。结果表明,(1)F_1代樱桃番茄中7261和7264的品质较优,其营养品质以及次级代谢物总酚和类黄酮的质量分数显著较高,且产量均在6 kg/m~2左右;(2)在杂交育种过程中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质量分数、总酚以及类黄酮均具有超高的遗传力,均达到100%以上,对后代的遗传效果明显,而单果质量、番茄红素、可溶性糖以及可滴定酸的质量分数的遗传效果较不明显;(3)后代材料7261各指标的遗传力均显著较高,且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以及总酚分别出现超高亲植株,但是在后续的研究选育中仍需进一步探索其营养价值及遗传效果。  相似文献   
200.
以3~4d苗龄的甘蓝型油菜品种陇油2号带柄子叶为转化受体材料,通过农杆菌LBA4404介导将半夏凝集素抗虫基因(pta)导入,获得抗卡那霉素的抗性植株3株。实验中还对影响油菜遗传转化的外源激素种类和配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预培养阶段1.0mg/L 2,4-D与0.2mg/L6-BA配合使用比单独使用2,4-D效果好,在幼苗分化阶段2.5mg/L6-BA、0.1mg/L NAA和0.5mg/L GA3配合使用有促进芽分化、抑制根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