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020篇 |
免费 | 881篇 |
国内免费 | 1880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000篇 |
农学 | 1624篇 |
基础科学 | 875篇 |
2664篇 | |
综合类 | 8199篇 |
农作物 | 1228篇 |
水产渔业 | 1250篇 |
畜牧兽医 | 2528篇 |
园艺 | 666篇 |
植物保护 | 74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2篇 |
2023年 | 302篇 |
2022年 | 514篇 |
2021年 | 631篇 |
2020年 | 630篇 |
2019年 | 735篇 |
2018年 | 445篇 |
2017年 | 846篇 |
2016年 | 991篇 |
2015年 | 860篇 |
2014年 | 1088篇 |
2013年 | 1118篇 |
2012年 | 1494篇 |
2011年 | 1558篇 |
2010年 | 1228篇 |
2009年 | 1211篇 |
2008年 | 1013篇 |
2007年 | 1127篇 |
2006年 | 948篇 |
2005年 | 738篇 |
2004年 | 576篇 |
2003年 | 498篇 |
2002年 | 369篇 |
2001年 | 357篇 |
2000年 | 299篇 |
1999年 | 292篇 |
1998年 | 269篇 |
1997年 | 227篇 |
1996年 | 189篇 |
1995年 | 211篇 |
1994年 | 182篇 |
1993年 | 183篇 |
1992年 | 142篇 |
1991年 | 112篇 |
1990年 | 88篇 |
1989年 | 73篇 |
1988年 | 54篇 |
1987年 | 36篇 |
1986年 | 20篇 |
1985年 | 5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2篇 |
1975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1962年 | 2篇 |
195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51.
Höglund OV Olsson K Hagman R Öhlund M Olsson U Lagerstedt AS 《Research in veterinary science》2011,91(1):159-163
The aim was to investigate if intraoperative registrations of blood pressure and heart rate could be used to estimate surgical trauma. In a prospective clinical trial, registrations in eight dogs neutered by laparoscopic ovariectomy (LOE) were compared with eight dogs subjected to open ovariohysterectomy (OHE). For comparisons phases were used: phase zero = steady state after induction of anaesthesia; phase one = opening of abdomen; phase two = severing of ovarian pedicles; and, phase three = abdominal closure. During LOE, mean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increased by 7 mm Hg (p = 0.05) and 15 mm Hg (p = 0.01) from phase zero to phase one and two, respectively, and during OHE by 3 mm Hg (ns) and 29 mm Hg (p < 0.0001), respectively. The increase from phase one to phase two differed between groups (p = 0.03). Heart rate did not change. Frequent intraoperative measurements of blood pressure appear a promising method for evaluating surgical trauma. 相似文献
52.
播期和播量对橘园间作下山黧豆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橘园间作条件下,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经连续两年试验,研究了不同播种期、播种量对豆科绿肥山黧豆(Lathyrus sativus)鲜草产量、种子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播期、播量对山黧豆鲜草和种子产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播量影响大于播期;2)山黧豆的鲜草和种子产量随播期推迟显著降低(P<0.05),9月20日播种的鲜草产量最高,达29 406.0 kg·hm-2,种子产量则以9月30日播种的最高,为1 616.1 kg·hm-2。早播(9月播种)时,株高、单株分枝数、单株根瘤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等农艺性状均优于晚播(10月播种);3)播量为45.0 kg·hm-2时,其鲜草和种子产量均最高,播种量过大对产量和农艺性状均有负向作用。综上,山黧豆在四川西充与橘园间作下的适宜播种期在9月,最佳播种量为45.0 kg·hm-2。 相似文献
53.
54.
55.
为进一步掌握乳牛隐孢子虫病在河南省的流行动态,从河南省郑州、开封、济源和鹤壁4个地区9个奶牛场采集12月龄以内的乳牛粪便样品582份,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隐孢子虫总感染率为26.12%(152/582)。其中,断乳前犊牛(5日龄至2月龄)隐孢子虫感染率为30.91%(51/165),断乳后犊牛(3~12月龄)感染率为24.22%(101/417)。依据形态数值初步鉴定为2种隐孢子虫,即微小隐孢子虫和安氏隐孢子虫。微小隐孢子虫在断乳前犊牛阳性样品中的比率为50.98%(26/51),在断乳后乳牛阳性样品中的比率为9.90%(10/101)。另外,饲养方式(断乳前犊牛单独隔离饲养和未隔离饲养)对断乳前犊牛2种隐孢子虫的感染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6.
供体年龄对德国肉用美利奴羊超数排卵及胚胎移植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高绵羊体内胚胎生产的效率对促进优良品种扩繁及良种推广具有重要意义。为充分利用不同年龄段良种德国肉用美利奴羊,试验选用青年(18月龄,配种未受胎)、老龄(60~72月龄,经产)以及幼龄母羊(7月龄,性成熟前)做供体,用改进的程序进行超数排卵,研究供体年龄与超数排卵和胚胎移植效果的关系。结果表明:①青年、老龄组母羊超排后只均可用胚数分别为10.9枚、10.3枚,显著高于幼龄母羊的6.0枚。青年、老龄组母羊的胚胎经移植后受胎率分别为71.6%、58.3%,显著高于幼龄组的41.7%。②幼龄、青年组回收的胚胎中囊胚所占比例显著高于老龄组,说明幼龄、青年组供体的胚胎发育速度显著快于老龄供体。③青年、老龄组母羊超排前预注小剂量FSH,卵巢黄体数目明显增多,说明能提高超排效果。本试验优化了德国美利奴羊的超排程序,证明年龄显著影响德国美利奴羊的超排效果及胚胎质量,为进一步提高绵羊胚胎移植效率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7.
本试验对牛体外受精不同时间、不同的培养液成分和培养方法等对奶牛体外受精后的卵裂率、囊胚发育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包括:(1)牛体外受精不同时间(8h、20h)对奶牛体外受精后的卵裂率、囊胚发育率的影响;(2)不同的培养液成分对奶牛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牛体外受精时间20h对奶牛体外受精后的卵裂率(78%)好于体外受精8h组(76%),但囊胚发育率前者不如后者好(20.51%VS23.68%),两者间差异不显著(P0.05)。(2)作为早期胚胎的培养液IVD101、TCM199培养系的卵裂率分别为76%、74%,而囊胚率却分别为22.37%、22.97%,TCM199培养系好于IVD-101,但两者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8.
[目的]为了解意大利地中海水牛冻精的授精效果及其在我国生长适应情况。[方法]利用国内首次引进意大利地中海水牛冻精与我国现有的摩拉、尼里——拉菲和本地水牛进行人工授精,试验选取自然发情的摩拉水牛20头,尼里水牛16头,本地水牛32头,年龄在2.5~9岁之间,采用直肠把握子宫角深部输精法,配种后40 d应用B超进行早期妊娠诊断怀孕情况。[结果]:摩拉、尼里——拉菲和本地水牛受胎率分别为50.00%、75.00%、56.25%,平均人工授精配种受胎率为58.82%,品种间人工授精受胎率差异不显著(P〉0.1)。[结论]表明引进地中海水牛冻精开展杂交组合,改良我国现有的水牛品种,提高其生产性能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59.
采用样方法对青藏高原高寒矮嵩草草甸冬春季放牧、夏秋季放牧和不放牧样地各类植物叶面积指数、相对生长速率、地上活植物量以及叶茎比进行了调查分析,以研究不同季节放牧对矮嵩草草甸的影响。结果表明,7~8月,地上活植物量都是先增加后降低,7月24日达到峰值,其中夏季放牧地上活植物量最大,322.7 g/m2。不放牧对其叶面积指数的影响不大,夏季放牧其叶面积指数不断增大,8月8日达到最大值3.9;冬季放牧其叶面积指数先降低后增加,7月24日降到最小值2.9;地上活生物量与叶面积指数之间呈正相关。3种处理下矮嵩草草甸植物1个月内相对生长速率变化不同,7月9日~7月24日,群落地上植物量的净积累为正增长过程(RGR0),7月24日~8月9日呈负增长(RGR0),植物量下降。冬春季放牧下矮嵩草草甸各类植物的叶茎比不断增加,8月8日达最大值6;夏秋季放牧先增加后降低,7月24日达最大值6.9;不放牧先降低后增加,7月24日降到最小值4.3,8月8日达到最大值6.6。 相似文献
60.
玉米秸秆是作物残余物中最丰富的木质纤维素生物质之一,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通过氢键及其他化学键、分子键结合而成,是具有复杂聚合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物,作为动物饲料的可利用率较低。蒸汽爆破即汽爆,是应用蒸汽弹射原理实现爆炸过程中对生物质预处理的技术。将蒸汽爆破技术应用于玉米秸秆处理,可高效分离纤维素,对玉米秸秆具有明显的解聚作用,有利于提高玉米秸秆的饲料化利用程度。作者介绍了蒸汽爆破工艺原理与参数,综述了蒸汽爆破处理对玉米秸秆纤维结构、化学成分和酶解产糖的影响,以及对玉米秸秆的营养成分消化率和瘤胃微生物附着的影响。已有研究表明,蒸汽爆破可使蒸汽分子渗入植物组织,经过瞬时释放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作用于生物质组织细胞层间,达到原料分解的目的;蒸汽爆破可改变玉米秸秆的纤维结构,降低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提高纤维素含量(随着蒸汽爆破的压强和维压时间的增加,半纤维素含量显著降低,而物料含水率的增加会导致纤维素含量升高);蒸汽爆破可提高玉米秸秆体外发酵酶解产糖率,随着蒸汽爆破压强和维压时间的增加,玉米秸秆体外培养酶解还原糖产量增加;蒸汽爆破可使玉米秸秆的体外发酵产气量、产气速率、干物质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提高,可提高反刍动物对玉米秸秆的消化利用率,充分利用玉米秸秆的纤维素,提高玉米秸秆的营养价值;蒸汽爆破通过破坏玉米秸秆的表面结构,可促进瘤胃微生物在玉米秸秆上的附着,从而促进玉米秸秆的降解。综上,蒸汽爆破技术处理玉米秸秆可提高其作为饲料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