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4篇
林业   1篇
农学   14篇
  5篇
综合类   67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46篇
园艺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通过生物反应器中进行BHK21细胞悬浮培养并逐级放大,分别接种口蹄疫OJMS/2000株与Asia 1/JSL株,纯化灭活后制备50批疫苗,结果均符合《口蹄疫O型、亚洲Ⅰ型二价疫苗(OJMS株+ JSL株)制造及检验规程》(以下称规程)所规定的各项标准,病毒146S抗原含量比转瓶培养提高10倍以上、疫苗的不良反应得到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232.
口蹄疫双佐剂灭活疫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口蹄疫二价灭活疫苗(O型、AsiaⅠ型)常规使用法国SEPPIC公司206佐剂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缓释作用更强的双佐剂成分疫苗。通过MTT法检测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液相阻断ELISA法检测口蹄疫抗体效价及攻毒试验测定PD50来评判该双佐剂疫苗与常规疫苗的效果差异。结果显示,双佐剂疫苗组细胞免疫水平(淋巴细胞刺激指数SI为1.235±0.060)比常规佐剂疫苗组(SI为1.115±0.035)和对照组(SI为1.010±0.045)高,与常规疫苗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双佐剂疫苗组O型和AsiaⅠ型抗体与常规佐剂疫苗组相比,全剂量组抗原量较充分,两组抗体水平差距不大;1/3剂量组和1/9剂量组由于抗原量较少和强缓释作用,导致抗体水平明显较低。攻毒保护结果为双佐剂疫苗组略高于常规佐剂疫苗组,前者每头份疫苗AsiaⅠ型为9.0 PD50,O型为11.84 PD50,后者每头份疫苗AsiaⅠ型为9.0 PD50,O型为9.0 PD50。由分析结果可见,双佐剂疫苗可引起较好的细胞免疫应答和缓释作用,达到好的攻毒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233.
为提高高效体积排阻色谱检测口蹄疫灭活疫苗146S抗原含量的准确性、适用性和操作性,分别采用正戊醇、正丁醇和三氯甲烷对9批口蹄疫灭活疫苗进行破乳处理,对三种方法的破乳后水相得率和146S抗原含量的色谱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破乳后水相得率分别为:正戊醇38%~49%,正丁醇42%~44%,三氯甲烷50%;9批疫苗的色谱结果均检测到146S特征峰,146S含量在0.7~12.5μg/mL,3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最大值为4.0%,9批疫苗不同前处理方法的检测结果均值具有统计学意义,三氯甲烷组与正戊醇组数据一致性强,正丁醇组测定值偏低。使用三氯甲烷对疫苗进行破乳,不仅操作简便快速,而且破乳水相得率稳定,是最优的破乳方法。实验进一步优化了口蹄疫灭活疫苗146S抗原含量检测的高效体积排阻色谱法,为该方法的科学应用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34.
口蹄疫病毒结构蛋白VP1参与构成病毒粒子的主要中和抗原位点,是4种结构蛋白中最易发生变异的。在病毒传代过程中,对VP1基因进行遗传变异分析是口蹄疫疫苗研制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为此,作者扩增了经不同宿主系(乳鼠、BHK21细胞)连传不同代次的AsiaⅠ型毒株的VP1基因,并对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毒株间核苷酸同源性为99.4%~99.8%,推导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8.6%~100%;制苗毒株经过不同宿主系有限传代后,与传代前的原毒(MF1)相比,VP1基因未发生大的变异,主要抗原位点较稳定,说明以此种方式获得的制苗毒株制备的灭活疫苗是稳定的,适用于该毒株流行区域内相关家畜的免疫预防。  相似文献   
235.
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构建了包含有口蹄疫病毒(FMDV)P12X3C3D多基因片段的重组杆状病毒。将该病毒感染Sf9细胞后,利用SDS—PAGE及夹心ELISA方法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重组杆状病毒能够表达FMDV目的蛋白,该表达产物能被FMDV阳性血清识别,具有一定的反应原性。  相似文献   
236.
为准确掌握投放安徽省的A、B、C、D 4个厂家的猪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在实际生产中的免疫效果,2008年秋季至2011年春季,共采集了844个猪场10 439份免疫接种后1个月左右血清样,采用液相阻断ELISA检测了O型口蹄疫抗体滴度。结果显示,4个厂家疫苗的免疫接种效果差异明显,B厂疫苗免疫效果最好,D厂疫苗次之;不同年份疫苗的免疫接种效果差异显著,2010年的疫苗免疫接种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37.
为建立一种快速、简便、直观的口蹄疫O、Asia 1分型彩色胶乳免疫层析的方法,作者选择2种不同颜色的单分散胶乳,将纯化的Asia 1/China/05流行毒株兔抗体制备蓝色免疫胶乳;将纯化的O/China/99流行毒株兔抗体制备红色免疫胶乳.将2种免疫胶乳分别喷涂于不同玻璃纤维上,晾干叠加制成彩色胶乳反应垫.再分别将纯化的Asia 1/YN/BSh/58/B和AV99(L)标准毒株的豚鼠抗体固定于同一硝酸纤维素膜的不同区域上作为2条检测带.最后组装成口蹄疫O、Asia 1分型彩色胶乳试纸条.通过对阳性参考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试纸条有很好的灵敏度,可检测到病毒含量为3.90×104LD50;在检测与口蹄疫临床症状相似病原,如猪水泡病病毒(SVDV)、水泡性口炎(VS)、水泡性疹(VES)抗原时无交叉反应,特异性好;不同批次间、同一批次内的试纸条,在检测阴、阳性参考样品时,结果完全一致,说明试纸条重复性好;试纸条对检测已知血清型的74份田间样品的符合性试验中,O型、Asia 1型样品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95.24%、96.30%,阴性样品符合率为100%.本试验研发的口蹄疫O、Asia 1分型彩色胶乳试纸条具有很好的灵敏度、特异性、重复性和符合性,而且可以通过不同颜色进行定型检测,适合国内流行的口蹄疫病原型别的分型检测.  相似文献   
238.
旨在研究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结构蛋白VP1上的RGD(Arg-Gly-Asp)基序与宿主细胞表面受体整联蛋白的结合特异性,作者应用基于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SPR)的Biacore 3000系统实时研究RGD基序分别与猪源整联蛋白αvβ6胞外区结构域、αv亚基胞外区结构域和β6亚基胞外区结构域的亲和力。首先通过结合试验筛选与RGD基序有结合的整联蛋白结构域,再对有结合的整联蛋白与RGD基序开展动力学分析。结果显示,合成的RGD基序与猪源整联蛋白αvβ6胞外区结构域有结合,结合动力学常数KaKdKD分别为42.3 M-1s-1、3.1×10-4s-1和7.33×10-6M;与整联蛋白αv亚基胞外区结构域之间亦有结合,结合动力学常数KaKdKD分别为21.8 M-1s-1、2.13×10-4s-1和9.79×10-5M;与β6亚基胞外区结构域几乎没有结合。综上表明,RGD与整联蛋白αvβ6胞外区结构域的结合比与整联蛋白αv亚基胞外区结构域之间的结合快且亲和力强。本研究将为进一步探讨FMDV与宿主细胞表面受体的相互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39.
为了深入研究口蹄疫病毒3B蛋白的结构及功能,本研究原核表达了3B蛋白并制备了针对3B蛋白的多克隆抗体。试验采用PCR方法扩增了口蹄疫病毒3B蛋白基因,并将其克隆到pET28a载体上,构建了重组质粒pET28a-3B,将其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感受态细胞中进行诱导表达。经过Ni-NTA琼脂糖亲和层析法初步纯化及Millipore超滤浓缩进一步纯化,将其免疫试验动物新西兰大白兔后制备出了抗3B蛋白的多克隆抗体。通过ELISA检测了该多抗的效价,Western blot试验检测了其反应性,通过间接免疫荧光(IFA)和Western blot试验检测了该多抗的应用性。结果表明:该抗体的效价为1∶512 000,反应性良好;IFA试验和Western blot试验中可以检测到过表达后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质中的3B蛋白,也可以检测到在真核细胞中过表达的3B蛋白。说明本研究制备的口蹄疫病毒3B蛋白多克隆抗体可以作为开展该病毒相关研究的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240.
为筛选口蹄疫病毒表位抗原,使用Symphony 12通道多肽合成仪,采用Fmoc固相合成原理,合成5条O型FMDV抗原表位肽。Quattro Micro液-质联用仪分析多肽分子的结构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所检测的结果与理论值相符,5条多肽均通过质谱检测。通过SMCC双功能偶联剂将多肽偶联于BSA载体蛋白,以Dot-blot和间接ELISA法检测这5条与BSA偶联得多肽与O型FMDV阳性血清的结合能力,结果显示,中和表位Pep1、Pep2、Pep3能特异性结合O型FMDV感染血清和免疫血清,为抗FMDV中和表位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FMDV抗体检测试纸条方法的建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