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01篇
  免费   418篇
  国内免费   849篇
林业   1578篇
农学   713篇
基础科学   384篇
  836篇
综合类   5507篇
农作物   1388篇
水产渔业   183篇
畜牧兽医   471篇
园艺   920篇
植物保护   188篇
  2024年   89篇
  2023年   174篇
  2022年   252篇
  2021年   319篇
  2020年   323篇
  2019年   387篇
  2018年   192篇
  2017年   348篇
  2016年   583篇
  2015年   440篇
  2014年   909篇
  2013年   641篇
  2012年   1155篇
  2011年   987篇
  2010年   683篇
  2009年   665篇
  2008年   612篇
  2007年   560篇
  2006年   516篇
  2005年   397篇
  2004年   319篇
  2003年   262篇
  2002年   208篇
  2001年   181篇
  2000年   135篇
  1999年   139篇
  1998年   105篇
  1997年   94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灵山县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部署,加快推进优质高产、高糖糖料蔗基地建设,目前已建成近1333.4hm2“双高”基地,并通过实施“双高”糖料蔗高产种植栽培技术,平均亩产达到8T,蔗糖分达到14%以上。  相似文献   
82.
Shrimp cultivation has been faced with huge losses in productivity caused by infectious shrimp pathogenic vibrios, especially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that causes acute hepatopancreatic necrosis disease (AHPND). Hence, purple nonsulphur bacteria (PNSB) were isolated from shrimp ponds for investigating their abilities to control shrimp pathogenic Vibrio spp. and their use as probiotics for sustainable shrimp cultivation. Based on their probiotic properties, strains S3W10 and SS15 were selected because of their strong abilities to produce amylase, gelatinase and vitamin B12. However, only three PNSB strains (SS15, TKW17 and STW181) strongly inhibited V. harveyi_KSAAHRC and V. vulnificus_KSAAHRC including V. parahaemolyticusAHPND strains by secreting antivibrio compounds. Four selected PNSB also grew in the presence of pancreatic enzymes, and they were identified as Rhodobacter sphaeroides for strains S3W10, SS15 and TKW17 and Afifella marina for strain STW181. The effects of a mixed culture were also investigated as follows: T1 (S3W10 + SS15), T2 (S3W10 + TKW17) and T3 (S3W10 + STW181) on postlarval white shrimp (Litopenaeus vannamei) for 60 days by comparison with a control. All three probiotic PNSB set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digestive enzyme activities and shrimp growth with their proliferation in shrimp gastrointestinal tract although the shrimp survival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They also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cumulative mortality of shrimp exposed to a virulent AHPND strain (V. parahaemolyticusSR2). This is the first to conclude that selected probiotic PNSB strains have great potential to be used for shrimp cultivation to control vibrios including AHPND strains.  相似文献   
83.
栽培措施及其互作对北方春玉米产量及耐密性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朴琳  任红  展茗  曹凑贵  齐华  赵明  李从锋 《中国农业科学》2017,50(11):1982-1994
【目的】探明不同栽培措施及其交互对北方春玉米产量和耐密性的调控效应及其对产量的贡献率。【方法】2013—2014年以密植高产玉米品种中单909为试验材料,设置45 000、60 000、75 000、90 000和105 000株/hm~2 5个种植密度,栽培措施采用深松(S)、宽窄行种植(W)以及化控(C)处理,通过裂裂区设计形成不同的栽培模式。以产量为基础分别对不同措施组合进行通径分析、因子回归及交互效应比较分析,并结合气象数据对不同措施下的资源效率因子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综合模式中化控处理(C)对产量具有显著的直接作用(贡献率27%—41%),这种作用在于仅靠化控处理即可增密1.17万株/hm~2;宽窄行(W)对产量的调控作用在不同组合间存在明显差异,而深松(S)对产量的调控则以间接作用为主(贡献率24%—37%),但深松与宽窄行组合较常规(RU)产量增加11.28%。密植条件下多项措施互作产量增益显著高于双项措施和单项措施,相较于常规模式(RU),正常年份(2013年)多项、双项及单项措施的增幅分别为31.27%、15.57%和7.96%,少雨年份(2014)增幅分别为15.02%、11.32%和5.65%,其产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于群体耐密性的提高以及光能利用效率(RUE)、积温效率(GUE)和氮肥偏生产力(PFPN)的同步调控,最终实现了综合措施下的玉米高产高效。【结论】多项措施互作模式(SWC)玉米的产量增益最大,较传统模式最佳密度增加6.27万株/hm~2,实现产量增益11.91%,这主要归因于栽培措施及其互作对玉米群体耐密性的优化以及密植群体资源效率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84.
主要探讨山药在大田大面积生产时的合理栽培密度,包括合理的株距、行距。从通风透光的角度探讨了不同株距、行距对最终产量和商品性的影响。其中,商品性按等级分为4级,一级为直径8 cm以上,二级为直径6~8 cm,三级为直径4~6 cm,四级为直径4 cm以下。根据最终经济产量计算出各种密度下的光能利用率,最高为0.459%。从商品性而言,等级为二级的行距为80 cm,株距为20 cm的占26.9%;等级为三级的行距为80 cm,株距为20 cm的占73.9%;由此可见,行距为80 cm、株距为20 cm的栽培密度下,较大直径所占的百分率均为最高。表明行距为80 cm、株距为20 cm时产量最高,山药的商品性也最好,为晋山药大田大面积栽培的合理密度。  相似文献   
85.
为给玉米秸秆还田条件下冬小麦的水氮运筹提供依据,以小麦品种临优2069为材料,研究了山西省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区玉米秸秆还田条件下冬灌时间和施氮方式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冬前灌水时间的推迟,小麦总茎数、单株分蘖数、成穗数、产量、籽粒水分生产率、氮肥表观利用率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以11月25日冬灌的最高。在施氮量相同条件下,氮肥一次性底施(N10∶0)的拔节期总茎数、成穗数、产量、籽粒水分生产率和氮素吸收量、表观利用率高于氮肥70%底施+30%拔节期追施(N7∶3)处理,冬前总茎数、单株分蘖数则相反。冬前灌水时间提前和氮肥一次性底施有利于提高小麦前期单株干重;冬前灌水时间推迟和后期追氮则有利于灌浆期穗部和总干物质的积累。因此,山西省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区,秸秆还田条件下氮肥采取一次性底施,并于11月25日冬灌,可实现冬小麦的高产高效栽培。  相似文献   
86.
《食用菌栽培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毛永强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21):210-211
《食用菌栽培学》作为生物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整个课程学习以实验教学贯穿始终。为适应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在长期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学习并借鉴相近学科的教学模式,对食用菌栽培学实验教学的内容、教学方法、生产实践和考核评价体系等各个环节进行改革与探索,并通过实践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7.
在丛生竹林下对不同基质配方和硒浓度菌棒进行埋棒栽培以及覆土方式栽培试验,结果表明,菌棒不同基质配方对竹荪产量及其营养成分有显著影响,而且三列浅沟形和双列龟背形2种覆土方式有利于提高竹荪产量。改良基质配方菌棒竹荪产量比常规配方提高约50%;在添加外源硒质量分数为0~2.0 mg/kg的浓度范围内,竹荪子实体产量先随着硒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后再有所降低,基质中添加1.5 mg/kg硒肥比不添加产量提高了195.30%。基质中添加硒质量分数为1.0~2.0 mg/kg的硒肥可以较显著地提高竹荪花的硒含量,其干物质中硒含量平均值从约2.50 mg/kg提高到8.05~13.30 mg/kg,外源硒肥利用率达到9.70%~15.36%。菌棒不同基质配方对竹荪子实体的粗蛋白及粗多糖含量有明显影响,改良配方竹荪蛋与竹荪花的粗蛋白含量是常规配方的1.21和1.29倍,其粗多糖含量是常规配方的4.81和1.35倍;基质中添加硒肥与不添加硒肥相比,竹荪蛋与竹荪花中粗蛋白含量分别增加了40.90%和14.30%。在硒质量分数为1.0 mg/kg的竹荪菌棒林下覆土栽培试验中,三列浅沟形覆土方式单位面积鲜竹荪蛋产量最高,为10.27 kg/m2;双列龟背形覆土方式单个菌棒的鲜竹荪蛋产量最高,达1.40 kg。三列浅沟形和双列龟背形2种覆土方式基质生物转化率分别为93.00%和94.14%,达到了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88.
干腐病是马铃薯窖储期的主要病害,病原菌往往通过薯块表面的机械擦伤入侵块茎并破坏块茎的薄壁细胞而进行侵染,其中病菌的进一步扩展需要降解寄主细胞壁,因此,针对干腐病病原镰孢菌产酶特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接骨木镰孢菌(Fusarium sambucinum)、燕麦镰孢菌(Fusarium avenaceum)、拟丝孢镰孢菌(Fusarium trichothecioides)、黄色镰孢菌(Fusarium culmorum)、拟枝孢镰孢菌(Fusarium sporotriodides)为试验菌种,以克新1号为寄主材料,对5种镰孢菌体内产细胞壁降解酶特性及温度对这些致病菌的产酶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5种镰孢菌接种在马铃薯薯块上后,均可以产生羧甲基纤维素酶(Cx)、β-葡萄糖苷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果胶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MG),其中Cx的活性在侵染后期最高,PMG在侵染前期较高,且Cx活性低于PMG。在温度对镰孢菌活体内产细胞壁降解酶的影响试验中发现,相对于不接菌对照,Cx、PMG的活性在25℃时较高,β-葡萄糖苷酶在20℃下活性较高,PG在20℃和25℃的活性都较高。以上结果说明:镰孢菌侵染马铃薯时会产生大量的细胞壁降解酶,Cx活性在侵染后期较高,PMG活性在侵染前期较高,且低温不利于真菌细胞壁降解酶的产生。  相似文献   
89.
高通量测序与DNA条形码结合产生的DNA宏条形码技术(DNA-Metabarcoding),能快速鉴定混合样本中的物种,现已成为检测群类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的常用方法.本试验采用这一方法分析了莼菜大田不同种植年限土壤真菌多样性,结果表明:10年生土壤中含有最多的真菌种类,多样性及丰富度最高;在属水平上表现为蛙粪霉属、裂梗霉属、酵母属等占优势;群类组成分析显示,种植年限的变化对土壤真菌群落组成有一定的影响;聚类分析中10年与15年生莼菜土壤物种多样性相似度较高.  相似文献   
90.
固体栽培基质研究、开发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随着无土栽培和穴盘育苗技术的广泛应用,固体基质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基质市场迅速壮大,栽培基质的开发和应用已成为重要的研究领域.该文在分析栽培基质应用和市场前景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外栽培基质材料开发、基质合成、性状研究与改良的现状,及已取得的主要成果和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栽培基质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