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47篇
  免费   3057篇
  国内免费   169篇
林业   2751篇
农学   592篇
基础科学   461篇
  2809篇
综合类   5305篇
农作物   313篇
水产渔业   653篇
畜牧兽医   895篇
园艺   237篇
植物保护   1057篇
  2025年   193篇
  2024年   469篇
  2023年   509篇
  2022年   449篇
  2021年   489篇
  2020年   542篇
  2019年   564篇
  2018年   325篇
  2017年   456篇
  2016年   568篇
  2015年   499篇
  2014年   712篇
  2013年   749篇
  2012年   952篇
  2011年   990篇
  2010年   700篇
  2009年   756篇
  2008年   725篇
  2007年   755篇
  2006年   676篇
  2005年   564篇
  2004年   452篇
  2003年   401篇
  2002年   326篇
  2001年   249篇
  2000年   233篇
  1999年   144篇
  1998年   101篇
  1997年   86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河滨带是重要的水陆交错区,具有一系列独特的性质和生态服务功能。由于自然环境变化以及人类的过度开发,全球范围内河滨带受到严重破坏。鉴于其在河流保护与生态服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近几十年来得到广泛关注,也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文中介绍了河岸湿地的定义及其退化状况,并从恢复物种多样性、改善土壤状况、水文恢复3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河滨带生态恢复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分析现今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92.
通过对黏菌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研究的回顾,追寻了黏菌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现代进展,从中不仅表明了黏菌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研究对象,而且显示出黏菌多样性的研究是对生物多样性理论系统体系的有机丰富和深化.  相似文献   
993.
1997年—1999年通过桶栽试验研究了粉煤灰改良砂姜黑土对冬小麦田生态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粉煤灰施入砂姜黑土降低了土壤的容重、比重及土壤的粘粒含量,增加了土壤的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土壤饱和导水率。并分别得出土壤容重、比重、毛管孔隙度和饱和导水率与粉煤灰用量的模拟方程。同时,也对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及土壤微生物数量在整个生育时期的变化动态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94.
浅谈城市生态园林的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晔  刘清波 《广东农业科学》2008,(6):116-117,128
阐述了生态园林的概念,并对生态园林的公共性、观赏性、整体性、综合性等主要特征做了详细介绍,提出了城市生态园林建设发展坚持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合理布局园林绿地系统、加强城市园林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建立群落自维机制、构建\"天人合一\"的绿色和谐环境等原则。  相似文献   
995.
该文紧紧围绕生态建设这一主题,总结了白城市洮北区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有效经验,分析了制约林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从实现林业投资主体多元化,鼓励全社会关注林业、投资林业,做好技术服务,加大资金投入等方面促进非公有制林业的持续发展,实现全区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996.
福建省杉木人工林材性产区效应的研究 Ⅱ.木材力学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福建省不同产区杉木人工林木材力学性质的测定和分析, 结果表明: 杉木人工林木材力学性质的产区间效应大于产区内效应, 产区间木材力学性质差异极显著, 产区内除端面硬度和径面硬度外的其它力学强度指标差异不显著; 一般产区杉木人工林木材各项力学强度较中心产区和边缘产区的稍高, 中心产区和边缘产区的杉木人工林木材各项力学强度相近  相似文献   
997.
采样测定了福建省6市郊区的污水、污染土壤和污染作物的7个重金属元素含量,并对测定结果进行单相关和偏相关统计分析,阐明重金属元素在农田生态系统内的迁移、富集和归宿,以及它们通过食物链可能产生的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998.
分析了西部地区的自然生态背景及严重制约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同时还着重阐述了加强西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在陕西省不同生态区中,温湿度、降雨、日照时数等主要气候因子对丹参主要药效成分积累的影响,并对丹参2类主要药效成分积累水平与生境气候因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为科学拓展丹参适宜种植区和中药材\"成分定向培育\"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将相同种源的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种苗于同时期按照统一的人工管理要求,栽植于陕西省3种典型气候区和1个过渡气候带的22个试验区中,通过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中心平台和陕西省经济作物气象服务台获取各试验区的主要气候因子信息,各试验点选取直径0.3~0.6cm的干燥丹参根条,采用RP-HPLC指纹图谱技术检测丹参主要药效成分,研究不同气候条件下丹参根中迷迭香酸、丹酚酸B和总丹参酮(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的积累水平、差异规律及其与生境主要气候因子的相关性。【结果】丹参根中的酚酸类成分相对含量由南至北基本表现为\"高-低-高\"的变化趋势,而酮类成分则随纬度升高显著降低。总酚酸类与总丹参酮类含量的比值为8.44~25.64,具有北高南低的特点;陕北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区的总酚酸类与总丹参酮类含量的比值偏高,表现为酚酸高而酮低,其中榆林的总酚酸含量是总丹参酮含量的25.64倍;陕西南部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二者比值高于关中地区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和商洛地区暖温带湿润气候区,酚酸类和酮类含量水平均相对较高。丹参根中总丹参酮的积累水平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较强,强弱顺序为年均相对湿度年均0~20cm地温年均水汽压年累积日照时数年均温度年均昼夜温差年活动积温年均风速。【结论】温暖湿润的环境条件更有利于丹参酮类物质代谢的积累;丹参酚酸类成分在不同气候条件下未表现出规律性,气候因子对酚酸类成分的调控机制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研究新疆荒漠绿洲生态区各玉米主产区玉米茎腐病田间最新发生分布与危害,为新疆灌溉玉米产区玉米茎腐病科学监测与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5点随机取样法系统调查新疆南北疆6个地州市17个县市区玉米茎腐病的最新发病情况,并综合分析栽培模式、品种因素与其发病程度的关联性。【结果】新疆荒漠绿洲生态区玉米茎腐病平均病田率为77.32%,平均病株率为39.66‰,其中北疆春播玉米产区(97.22%、51.86‰)显著重于南疆复播玉米产区(30.00%、17.70‰),且各地州病害发生程度不同,博州(100%、78‰)、伊犁州(100%、68.04‰)发病最重,其次是乌鲁木齐(100%、55.50‰)、塔城地区(93.33%、38.80‰)中度发生,而昌吉州(92.86%、13.43‰)、喀什地区(30%、17.70‰)整体发病较轻。以县市为单位统计,全疆范围内新源县危害(100%、126.2‰)最重,其次为博乐市(100%、117.14‰),而伽师县、疏勒县、疏附县暂未发现玉米茎腐病发生。商品玉米平均病株率(48.12‰)是制种玉米(15.56‰)的3.09倍。4种栽培模式(滴灌覆膜、滴灌无膜、漫灌覆膜、漫灌无膜)的病株率无显著差异(P>0.05),滴灌覆膜(95.12%)、漫灌覆膜(31.82%)分别低于滴灌无膜(100%)、漫灌无膜(69.77%)。【结论】玉米茎腐病在新疆各玉米主产区普遍发生且北疆重于南疆。商品玉米品种整体抗病不强,覆膜栽培条件有利减轻病害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