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6篇
农学   8篇
  7篇
综合类   85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刺槐心材腐朽病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辽宁大连和北京地区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心材腐朽病的病原菌为槐生多年卧孔菌(Perenniporia robiniophila(Murrill)Ryvarden)。根据野外调查对此新病害的症状和危害进行了报道,并根据采集的病原标本材料对该病原菌进行了详细描述。该菌主要危害30年生以上的活立木,造成心材白色腐朽,最终导致受害树木枯死或风折后死亡。  相似文献   
12.
刘巍巍  任东锋 《绿色科技》2019,(12):172-173,176
指出了大连市光明路延伸工程的实施,对完善大连市核心区城市路网中的内环,提高路网的整体通行能力与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其能够打通大连老甘井子区域的南北向交通,改善周边居民的居住环境。工程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大连市全域城市化进程,推进了甘井子老城区改造建设。但公路建设及营运过程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环境影响,基于此,分析了该公路建设对社会环境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3.
基于InVEST模型的大连市产水量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大连市产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影响因子,为该市水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提供可视化的评估结果和依据。[方法]基于InVEST模型的产水量模块,探究1980—2015年大连市降雨、气温、潜在蒸散、实际蒸散及土地利用状况变化特征,定量研究1980—2015年大连市产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成因。[结果]①1980—2015年期间大连市年均降水和潜在蒸散发不显著下降,年均气温和干燥系数显著增加,年均实际蒸散量显著下降。②研究期间大连市耕地、林地面积有所减少。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有所增加,主要由耕地转移而来。其他用地类型面积变化较小。③研究区平均产水量为226.36 mm,产水总量2.70×10~9 m~3。空间上由东北向西南递减。庄河市年均产水总量最大,达到1.10×10~9 m~3。[结论]研究区产水量的变化是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共同作用的结果。气候变化是影响产水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土地利用变化对产水量的增加有轻微影响。  相似文献   
14.
采用大连湾海域四季底拖网调查数据(2006年夏、冬季和2007年春、秋季),对其鱼类群落结构进行研究,并利用多样性指数法和丰度/生物量比较法(ABC曲线)评价鱼类群落受外界扰动的程度。研究结果表明,该海域四季共采集鱼类31种,隶属于10目24科31属,鱼类区系组成在适温性上以暖温性鱼类为主,在栖息水层上以底层鱼类为主。夏季鱼类生物量(43.16kg/h)和生物数量(950个/h)均明显高于其他3个季节。四季共有优势种为大泷六线鱼和许氏平鲉。鱼类群落多样性指数季节变化范围分别为物种丰富度指数0.76~2.16、多样性指数0.63~1.96、物种均匀度指数0.36~0.91。各季节间生物量和丰度组成的Bray-Curtis相似性均较高。多样性指数法和丰度/生物量曲线法对鱼类群落受外界扰动评价结果一致,均表明鱼类群落受到中度扰动,且秋冬季高于春夏季。本研究可为大连湾海湾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和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在大连岩质海岸进行黑松造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春季内顷斜面集雨小坑整地和等高梯面扬角平台整地方式,采用容器苗雨季雨前分片造林等综合造林技术措施,可获得较好的造林效果,造林成活率达到86.37%~87.9%,而对照造林成活率为65.4%~71.8%。该综合技术提高造林成活率明显。  相似文献   
16.
选用2011年大连湾附近海域的监测数据,分别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对大连湾海域的水质现状加以评价。并依据2007—2011年该海域连续五年的监测数据,对其污染趋势加以分析。结果表明:大连湾海域内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湾内各监测点均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受有机物污染严重。陆源排污是该海域受到严重污染的主要原因。五年来除无机磷外其余各因子均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加重的趋势,其中以石油类的加重趋势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分析大连滨海路景区内的道路两侧、主要节点和广场等的植物景观特点,运用样方调查的方法对剪型植物在滨海路景区的应用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并从符号学的角度探讨其植物景观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调查研究了金州区2008年4~8月温度、日照、降水资料对作物生长发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寡照导致2008年该地大田播期推迟,出苗时间长,作物生育期推迟10d左右。  相似文献   
19.
大连地区玉米螟越冬期间气象条件越冬后活虫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大连地区玉米螟越冬期间气象条件对越冬后活虫数的影响,以期为防治玉米螟提供科学依据。利用大连地区最近10年气象资料和玉米螟越冬后活虫数资料,对玉米螟越冬后活虫数与越冬期间气象要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玉米螟冬后百杆活虫数受上年10月下旬-11月份温湿条件影响较大。此间温度低有利于其越冬成活;11月份降水多,冬后百杆活虫数多。建立大连地区玉米螟冬后百杆活虫数统计预报模式。  相似文献   
20.
黄振  李万彪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7):3728-3730,3733
采用大连地区不同地理位置的4个雷击探测仪组成的闪电监测定位系统获取的2007-2008年云地闪电资料,从闪电的极性分布、日变化、强度、闪电密度等方面,研究了大连周边地区云地闪电时空分布特点。结果表明,云地闪中负闪电占闪电总数的93.9%,平均闪电强度为27.99 kA;正闪电占闪电总数的6.1%,平均闪电强度为35.56 kA;闪电频次的日变化呈明显的双峰双谷结构,17:00-18:00和04:00-05:00为2个峰值,2个谷值分别出现在09:00-10:00和00:00-01:00;5-9月闪电次数占全年闪电总数的91.5%,其中6-8月闪电次数最多;正、负闪电的强度主要集中在15-35 kA,80%以上闪电强度小于40 kA,100 kA以下的闪电次数约占闪电总数的99.3%;大连周边地区闪电空间分布呈明显的地域性差异,辽东湾和大连东部沿海地区是对流发生的主要发生地,远离海区的内地区域闪电发生的频率要低的多,沿海地区是大连周边地区雷电灾害防御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