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6篇
  免费   125篇
  国内免费   431篇
林业   98篇
农学   860篇
基础科学   2篇
  109篇
综合类   1492篇
农作物   535篇
水产渔业   68篇
畜牧兽医   244篇
园艺   237篇
植物保护   3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121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83篇
  2011年   191篇
  2010年   174篇
  2009年   166篇
  2008年   150篇
  2007年   196篇
  2006年   202篇
  2005年   149篇
  2004年   134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106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87篇
  1997年   107篇
  1996年   77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105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4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利用温敏致死性状专养雄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性赤蚁(sch)具有催青期高温干燥敏感性,用30℃、相对湿度60%条件催青时雌卵孵化率很低,雄卵正常孵化。利用sch品种作父本与普通蚕品种杂交,其F1代的蚕卵仍具有高温催青敏感性,这是控制桑蚕性别实现雄蚕饲养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陈萍  鲁成  朱勇  向仲怀 《蚕业科学》2002,28(1):31-34
研究结果表明 :在RH 6 0 %状态下 ,控制性比的温度和下限时间负相关达到显著水平 ;控制性比的高温处理适于干燥状态下进行 ;处理后雌蚕孵化整齐度明显低于雄蚕孵化整齐度 ,雌雄蚕孵化整齐度均随处理温度的升高而下降 ,尤以雌蚕更为明显。由此提出了在RH 6 0 %状态下sch单养雄蚕品种控制性比的起点温度及温度、时间范围。认为高温催青用下限温度配合 1日收蚁法效果好 ,高温处理以后的胚胎适于在RH 80 %~ 85 %的湿度中保护  相似文献   
13.
不同公母配比对提高豪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探讨不同公母配比对提高豪猪产仔数、存活数等繁殖性能的影响。选取2岁左右、胎次及产仔数相近的成年豪猪92只(32公60母),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分别按1公1母、1公2母、1公3母、2公5母、3公4母搭配分成5种试验方案,各组采用相同的日粮进行饲喂,经过1年的试验,期间记录各组豪猪的流产母豪猪数、产仔母豪猪数、产仔数、食仔数、成活仔豪猪数。结果表明:5种不同的公母搭配中,公母配比为1公2母的产仔率和仔豪猪的成活率分别达到了87.50%、94.12%,平均产仔数为2.13只,繁殖性能和经济效益最理想。  相似文献   
14.
光照是生物体重要的生活环境因素之一。禽类具有优越的感光机能,光线通过其光感受器被感知,并转变为生物学信号,从而对生长发育、繁殖和行为等方面产生影响。在现代养禽业中,人工优化光照环境已成为提高动物生产性能的一项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种用母鸡笼养、人工授精技术的广泛应用及精液处理、包装和存储技术的发展,在家禽养殖中,也逐步将种公禽单独饲养。研究光照对种公禽繁殖性能的影响,一方面可以进一步解析种公禽繁殖系统对光要素的生物应答机制,另一方面可为生产中采用精细化的光照条件提高种公禽繁殖效率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就禽类的光感受器,参与光-性信号传导的激素,以及光照节律、光照强度和光波长对种公禽性成熟和繁殖性能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马占斌 《青海草业》2009,18(4):48-50
通过对化隆县天然草场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雌雄比与怀仔率的调查,对系统研究草场高原鼢鼠繁殖活动规律,正确掌握和确定最佳防治季节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生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The pharmacokinetics of difloxacin (Dicural) was studied in a crossover study using three groups (n = 4) of male and female Friesian calves after intravenous (i.v.), intramuscular (i.m.) and subcutaneous (s.c.) administrations of 5 mg/kg body weight. Drug concentration in plasma was determined by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using fluorescence detection. The plasma concentration–time data following i.v. administration were best fitted to a two-compartment open model and those following i.m. and s.c. routes were best fitted using one-compartment open model. The collected data were subjected to a computerized kinetic analysis. The mean i.v., i.m. and s.c. elimination half-lives (t 1/2β) were 5.56 ± 0.33 h, 6.12 ± 0.42 h and 7.26 ± 0.6 h, respectively. The steady-state volume of distribution (V dss) was 1.12 ± 0.09 L/kg and total body clearance (ClB) was 2.19 ± 0.1 ml/(min. kg). The absorption half lives (t 1/2ab) were 0.38 ± 0.027 h and 2.1 ± 0.09 h, with systemic bioavailabilities (F) of 96.5% ± 6.4% and 84% ± 5.5% after i.m. and s.c. administration, respectively. After i.m. and s.c. dosing, peak plasma concentrations (C max) of 3.38 ± 0.13 μg/ml and 2.18 ± 0.12 μg/ml were attained after (t max) 1.22 ± 0.20 h and 3.7 ± 0.52 h. The MIC90 of difloxacin for Mannheimia haemolytica was 0.29 ± 0.04 μg/ml. The AUC/MIC90 and C max/MIC90 ratios for difloxacin following i.m. administration were 120 and 11.65, respectively and following s.c. administration were 97.58 and 7.51, respectively. Difloxacin was 31.7–36.8% bound to calf plasma protein. Since fluoroquinolones display concentration-dependent activities, the doses of difloxacin used in this study are likely to involve better pharmac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greater clinical efficacy following i.m. administration than following s.c. administration.  相似文献   
17.
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苏州核包涵体小种的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BmCPV_t内发现和分离出一株新的核包涵体小种,初步命名为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苏州核包涵体小种(Cytoplasmic Polyhedrosis Virus——Suzhou nuclear polyhedra forming strain,简称CPV——Suzhou N strain),家蚕感梁CPV——Suzhou N Strain引起的多角体病,与国内外已知的CPV各变异株不同。本病蚕的多角体只在中肠组织圆筒形细胞核内检出,多角体内有许多病毒粒子,病毒粒子球状,具有核蛋白紫外吸收特征性光谱和较强的感染活性,病毒核酸初步鉴定为dsRNA。  相似文献   
18.
60只未免疫的伊莎褐雄鸡雏分成4组,于24日龄开始用试管法以50%溶血度为标准样检测补体。31日时A,B,C三组分别皮下注射司盘-80+白油,氢氧化铝胶和BCG,D组对照;46日龄时再次注射。从31日龄至56日龄每隔5天检测一次。结果表明,佐剂使鸡的补体水平普遍升高。于每次注射后第5天达到高峰,第10天左右接近正常。其中BCG影响现大,并于51日龄时天对照组异显著(0.01<P<0.05).  相似文献   
19.
通过给不同月龄雄性W istar大鼠饮用添加1%牛磺酸或1%β-丙氨酸(牛磺酸转运抑制剂)的自来水,研究牛磺酸对不同月龄雄性大鼠体重、生殖器官指数及生殖激素分泌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牛磺酸对不同月龄大鼠体重、睾丸指数、前列腺指数没有明显的影响,但显著提高了14月龄大鼠的精囊腺指数;显著提高不同月龄雄性大鼠的血清睾酮水平(P<0.05),对血清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以柞蚕5龄幼虫为材料添食柞蚕微孢子虫(Nosema pernyi,Np),通过测定与分析不同性别5龄幼虫血淋巴蛋白质含量和组成变化的差异,为探究柞蚕对柞蚕微孢子虫感染的免疫应答提供依据。感染柞蚕微孢子虫的不同性别柞蚕5龄幼虫的血淋巴蛋白质含量随蚕体发育进程出现不同的变化:雌性个体与雄性个体分别在添食Np后24 h与48 h,血淋巴蛋白质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且持续至添食后96 h,其中雌性个体的血淋巴蛋白质含量又极显著高于雄性个体(P<0.01);在添食Np后120 h,雌、雄个体的血淋巴蛋白质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SDS-PAGE分析表明,添食Np后的柞蚕5龄幼虫血淋巴蛋白质组成与对照组基本一致,均显示出20条分子质量在20.1~97.2 kD的蛋白条带,其中雌、雄个体在添食后96 h,大小约44 kD的蛋白条带明显加深,大小约28 kD的蛋白条带雌性个体在添食后144 h、雄性个体在添食后120 h明显加深,且雄性个体在添食后120~168 h大小约42 kD的蛋白条带明显加深,但在添食后192 h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研究结果说明Np侵染后,柞蚕5龄幼虫血淋巴蛋白质的含量及组成均产生了一定的变化,并且雌雄个体间的变化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