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1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6篇
  22篇
综合类   111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245篇
园艺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The diameters of the pre-ovulatory follicles (PF) and the largest follicle during the subsequent first follicular wave (W1LF), and plasma estradiol-17β (E2) concentrations were monitored on Days 0, 1, 3, 5, and 7 (ovulation = Day 1). Pregnancy was diagnosed on Day 30. Cows were classifi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location of the dominant follicle ipsilateral (IG) or contralateral (CG) to the corpus luteum on Day 7. From Days 3 to 7, some follicles that had been determined as the subordinate in the previous examination exceeded the W1LF located in the opposite ovary in terms of the diameter. These were defined as switching (SW), whereas others were defined as non-switching (NSW). The diameter of PF was significantly smaller in pregnant (P) animals than in non-pregnant (NP) animals. The plasma E2 concentration on Day 0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P animals than in NP animals and tended to be higher in NSW than in SW. In addition, plasma E2 concentrations around Days 3 to 7 tended to be higher in P animals of NSW than in NP animals of SW. The conception rates did not differ between IG and CG but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NSW than in SW. In the IG group, the conception rate tended to be higher in NSW than in SW.  相似文献   
22.
青海省牛隐孢子虫感染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青海省牦牛、奶牛和黄牛的281份牛粪样进行隐孢子虫检查,发现隐孢子虫感染率为36.65%,其中牦牛为39.74%、黄牛为35.00%、奶牛为32.73%。犊牛感染率高于成年牛,暖季感染率高于冷季。  相似文献   
23.
对张家口市奶牛场进行了奶牛乳腺炎调查并对25头患有急性乳腺炎奶牛的64个乳区64份乳样进行细菌分离与鉴定,共分离葡萄球菌、链球菌、沙门氏菌、棒状杆菌、大肠杆菌、酵母菌6种致病菌,其中,酵母菌最多,占32.81%,葡萄球菌和链球菌之和占40.63%.  相似文献   
24.
高产奶牛血清镁含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调查南宁地区某奶牛场奶牛血清镁含量及其是否与该场奶牛蹄病有关,选取40头健康奶牛和46头蹄病奶牛,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每头牛血清镁含量,结果表明全部被检牛血清镁平均含量为22.72±3.11mg/L;健康组与蹄病组奶牛血清镁含量分别为23.02±3.19mg/L和22.45±3.09mg/L,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5.
为了了解抗生素耐药基因传播研究的整体状况和前沿动态,以Webof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集为基础,对20082017年间全球范围内有关该研究领域的文献报道开展计量学分析,从总体情况、研究力量、研究热点等方面进行系统评价。结果表明,10年间有关该领域的研究报道增加显著,自2008年的341篇增加到2017年的1011篇,增加196%。国内学者发文量自2008年的15篇增加到2017年的210篇,文献增长趋势显著高于国外。通过对作者分析表明,主要研究力量持续增加,主要高产作者(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后5年比前5年发文量增加。通过对论文关键词计量分析表明,四环素是目前关于抗生素耐药基因传播研究热点抗生素,废水则是热点研究基质。研究较多的耐药菌包括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其耐药机制主要涉及β-内酰胺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以及碳青霉烯酶类耐药基因。具体研究内容主要有多重耐药、致病性、流行病学、整合子、共转移、质粒、生物膜、演化、基因水平转移、可移动基因元件等。综合文献计量分析结果,抗生素耐药基因传播仍然是抗生素耐药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在未来的研究发展趋势方面,质粒在抗生素耐药基因传播中所扮演的角色、抗生素耐药性的起源与演化等方向将具有特定的研究价值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6.
新型抗菌药物防治奶牛乳房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防治奶牛乳房炎的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机理、抗菌活性、药代动力学及临床应用。,尤其在药代动力学上,这类药物能进入吞噬细胞内,杀死吞噬细胞内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还可能过血乳屏障,进主乳腺,这在乳房炎的治疗上明显优于其他抗生素类药物。经临床试验,这类药物能显著提高奶牛乳房火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27.
为进一步研究苦豆子生物碱对奶牛乳房炎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选取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无乳链球菌三种奶牛乳腺炎病原菌,采用苦豆子总碱、氧化苦参碱、氧化槐定碱、槐定碱等4种苦豆子生物碱进行药物敏感度试验,以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苦豆子总碱与槐定碱对引起奶牛乳腺炎的三种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及大肠杆菌均有相似的抑菌活性,其中最为敏感的为无乳链球菌,MIC为3.125 ~ 6.25 mg/mL,其次为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MIC为6.25 ~ 12.5 mg/mL.氧化苦参碱与氧化槐定碱表现较弱的抑菌活性.研究为苦豆子生物碱用于奶牛乳房炎的预防与治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8.
亚热带牧用草地中威提特东非狼尾草的种子繁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3月和4月对全日制放牧的东非狼尾草草地上的风干牛粪取样,进行发芽试验,分别测定其中的东非狼尾草发芽种子数量。结果,3月取样平均432.5 g的牛粪中东非狼尾草平均发芽种子数量为118.25粒,4月取样平均437.8 g的牛粪中东非狼尾草平均发芽种子数量为52.8粒,二者平均牛粪重为435.15 g,平均发芽种子为85.5粒,说明牛粪中东非狼尾草种子数量较多,是其繁殖扩展较快的主要原因;3月取样的种子数量为4月取样数量的1.38倍,说明人工利用牛粪进行东非狼尾草繁殖时,需在有降雨来临前准备,即1~3月进行牛粪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29.
本文就贵阳市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某奶牛小区奶牛的繁殖性能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该奶牛养殖小区2007~2009年的平均年受胎率为83.0%,产犊间隔时间为427.00±3.36d,产后子宫复旧时间为39.94±1.72d;产后瘫痪、胎衣不下、子宫内膜炎及死胎的发病率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但乳房炎和肢蹄病的发病率却呈上升的趋势。该奶牛养殖小区的胎衣不下、乳房炎、子宫内膜炎及肢蹄病的发病率仍较高,严重影响了该小区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0.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B类动物疫病.病牛可通过其产品和代谢产物排出病原菌,感染人和其他动物,引起其他动物发病.国家对奶牛布鲁氏菌病的防控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收效甚微.近年来,不断有人感染布病的报道出现.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体会,对当前我国奶牛布鲁氏菌病的防控做了现状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