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17篇
  免费   543篇
  国内免费   1399篇
林业   1150篇
农学   1502篇
基础科学   713篇
  2214篇
综合类   5100篇
农作物   1321篇
水产渔业   350篇
畜牧兽医   969篇
园艺   452篇
植物保护   588篇
  2024年   72篇
  2023年   193篇
  2022年   335篇
  2021年   394篇
  2020年   401篇
  2019年   483篇
  2018年   330篇
  2017年   580篇
  2016年   688篇
  2015年   497篇
  2014年   699篇
  2013年   763篇
  2012年   960篇
  2011年   1011篇
  2010年   745篇
  2009年   804篇
  2008年   702篇
  2007年   759篇
  2006年   671篇
  2005年   529篇
  2004年   376篇
  2003年   286篇
  2002年   233篇
  2001年   209篇
  2000年   180篇
  1999年   187篇
  1998年   167篇
  1997年   137篇
  1996年   129篇
  1995年   142篇
  1994年   103篇
  1993年   104篇
  1992年   88篇
  1991年   78篇
  1990年   76篇
  1989年   67篇
  1988年   48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9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6篇
  1962年   3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51.
滨海盐荒地不同高度台田地下水动态变化与脱盐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给大面积滨海盐渍荒地农业开发利用提供高效的技术支撑, 在黄河三角洲滨海盐渍荒地上, 设计135 cm、145 cm和175 cm高度台田处理, 以未做台田处理的盐荒地为对照, 定位监测挖深沟修台田后2年的地下水埋深与矿化度的变化动态, 以及连续种植5年后台田土体含盐量的变化。研究表明: 连续2年3种高度台田均能有效增加地下水的埋深, 盐渍荒地地下水埋深变化为0.65~2.10 m, 3种高度台田地下水埋深变化为2.20~3.63 m。3种高度台田的地下水矿化度同盐渍荒地相比均呈现升高趋势, 表明台田土体盐分通过灌溉和降雨作用淋洗进入地下水中。修建台田前荒地0~30 cm土壤含盐量为4.90~7.33 g·kg-1, 台田引黄灌溉洗盐后土壤含盐量降低到1.37 g·kg-1以下, 土壤脱盐率为81.31%~89.05%。连续种植5年后, 不同高度台田0~120 cm土体盐分含量均低于盐荒地, 尤其0~30 cm和30~60 cm土层的盐分含量与盐荒地相比降低显著; 其中135 cm和145 cm台田各土层盐分含量均小于1.62 g·kg-1。因此, “台田?深沟”模式是改良滨海重度盐渍土的一种有效工程措施, 考虑到开发成本和台田有效面积比, 台田高度可优先选择145 cm。  相似文献   
15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苗期和返青期追施释放期为30d和60d的包膜控释尿素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别在冬小麦苗期和返青期追施释放期为60d包膜控释尿素(N60N60),能显著促进植株生长发育,增强植株对N、P、K养分吸收,增加籽粒产量。与不追肥(CK)处理相比,N60N60处理植株地上部和地下部干物重分别提高33.21%和67.84%;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12.77%~25.20%;植株茎叶N、P、K含量分别增加63.55%、37.08%和6.91%,籽粒N、P、K含量分别增加8.56%、31.18%和24.49%;小麦穗长、穗粒重、千粒重和籽粒产量分别增加14.14%、27.00%、39.32%和48.01%。在返青期追施1次包膜控释尿素,N0N30优于N0N60处理,叶绿素含量增加1.50%~3.04%;植株茎叶N、P、K含量分别增加12.37%、12.25%和1.26%,籽粒N、P、K含量分别增加0.50%、5.69%和9.74%;小麦穗长、穗粒重、千粒重和籽粒产量分别增加2.84%、11.81%、11.65%和6.61%。同时,包膜控释尿素施用能明显减少硝态氮向土壤深层渗漏数量,减轻对地下水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153.
苦荞芽期黄酮合成关键酶和MYB转录因子基因的表达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苦荞(Fagopyrum tataricum)作为一种药食两用植物,富含以芦丁为主的黄酮类化合物.苦荞芽期芦丁含量较高,其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选用西荞2号,采用AlCl3法测定了苦荞芽期6~10 d胚轴和子叶中的总黄酮,采用半定量RT-PCR分析其黄酮合成途径中主要关键酶基因苯丙氨酸氨裂解酶基因(Pal)、查尔酮异构酶基因(Chi)和黄酮醇合酶基因(Fls),以及MYB转录因子基因FtMyb1、FtMyb2和FtMyb3的相对表达水平,并对三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以相关系数绝对值大于0.75为阈值,子叶中,总黄酮的积累与FtMyb3表达显著正相关(0.9625),与FtMyb2表达显著负相关(-0.8572); Chi与FtMyb2表达显著正相关(0.8468),与FtMyb3表达显著负相关(-0.8010):Pal、Chi和Fls表达彼此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119、0.8920和0.7584.子叶中总黄酮含量在4.58%~5.54%之间,且随芽期递增.Pal、Chi和Fls整体表达趋势相似,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Fls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前二者.FtMyb2和FtMyb3整体表达趋势相反,FtMyb2呈下降趋势,FtMyb3呈上升趋势.胚轴中,总黄酮含量与Chi显著负相关(-0.8989); Fls与Chi显著负相关(-0.7498).结果提示,苦荞芽期黄酮合成的分子机制较为复杂,但部分基因表达仍存在显著相关性联系,为进一步选择苦荞分子操作靶位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4.
半干旱区旱地不同覆盖方式对糜子耗水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半干旱区旱地不同覆盖方式对糜子耗水特征和产量的影响,测定了全膜覆土穴播(PMS)、全膜覆盖穴播(PM)和露地穴播(CK)3种不同处理的糜子发育动态、0—200cm土壤水分季节变化、糜子地上生物量动态、产量和耗水量。2a的试验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后糜子营养生长期缩短,生殖生长时期延长,但全生育期缩短;PMS处理的糜子的生育期较CK缩短12~13d,较PM延长10~11d。地膜覆盖使糜子拔节前0—200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增加,随糜子生育进程的推进,3种处理的耗水量依次为:PM>PMS>CK。在抽穗前,PM的地上生物量最大,其次为PMS,CK最小;在收获期,PMS的生物量和籽粒产量均显著高于PM。PM和PMS的产量较CK分别在2009和2010年提高了83.53%和64.56%,115.51%和84.47%;与PM处理相比,PMS的糜子产量在2009年和2010年提高了17.42%,18.18%,但两个处理的土壤耗水量在2a均无显著差异。因此,通过覆盖降低棵间蒸发是提高旱地糜子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主要途径。通过覆盖方式的选择来调控糜子的发育进程和耗水过程,对提高糜子产量和WUE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5.
Metal toxicity and soil acidity affect plant growth. A hydroponic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simulate effects of pH and copper concentration [Cu] on early growth and biomass production of high-yielding rice seedlings (Oryza sativa L. cv. ‘NIAB 6’). The rice seedlings were allowed to grow in Yoshida nutrient solution with 1 (control), 8, 16, and 32 μM Cu at buffered pH levels of 4.5, 5.0, and 5.5, respectively. Shoot and root growth, leaf chlorophyll content, and root lipid peroxidation and K+ leakage of 15-day-old rice seedlings were determined. Results show that [Cu] had significant adverse effects on rice seedlings. Shoot height and root length were reduced by 18%–60% and 7%–69%,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and shoot and root weight decreased by 26%–56%, and 25%, respectively, in response to progressive increases in [Cu]. Similarly, leaf chlorophyll content decreased by 150%–245%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treatment. Rice seedling roots suffered from significant increases in lipid peroxidation followed by K+ leakage (> 8–23 times) in response to increasing [Cu]. Averaged across [Cu], seedling growth and biomass were greater at pH 5.5 than at other pH treatments. In some instances, increasing pH minimized the adverse effects of Cu at low concentrations on rice seedlings.  相似文献   
156.
A field experiment conducted on rapeseed (Brassica juncea L.) during 2005–2006 in a typical lateritic soil (Alfisol) of West Bengal, India revealed that sources of sulfur viz. gypsum and magnesium sulfate and levels of sulfur (0, 20, 40, 60 kg S ha?1) have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grain yield, total biological yield, sulfur concentration in grain and stover, total sulfur uptake, oil content and oil yield and chlorophyll content. The maximum grain yield (18.28 q ha?1) and oil yield (8.59 q ha?1) was obtained with magnesium sulfate followed by gypsum yielded the grain yield of 17.99 q ha?1 and oil yield of 8.22 q ha?1 at 40 kg S ha?1. Overall, the best performance was recorded when sulfur was applied at 40 kg S ha?1 either as magnesium sulfate or gypsum. Results revealed that magnesium sulfate may be considered as the better source of sulfur than gypsum to raise the mustard crop in sulfur deficient acidic red and lateritic soils of West Bengal and if farmers apply either magnesium sulfate or gypsum to soils, the possible deficiency of sulfur and magnesium/calcium in soils and plants can be avoided.  相似文献   
157.
在冬小麦季设置秸秆不还田翻耕(CT)、秸秆还田翻耕(CTS)、秸秆还田旋耕(RTS)和免耕秸秆覆盖(NTS)4种处理,研究耕作方式对华北小麦-玉米两熟区作物周年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耕作方式对当季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影响显著,对夏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影响不大,但秸秆还田提高了夏玉米产量。RTS、CTS、CT 3个处理小麦季产量差异不显著,而NTS由于有效穗数不足,产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与CT相比,NTS周年产量平均减产5.13%,RTS增产2.69%,CTS增产2.33%。耕作方式对当季小麦土壤水分含量影响大,而对后茬夏玉米土壤水分含量的影响较小。NTS提高了小麦季土壤水分含量,增加了土壤储水量,与CT相比,0~60 cm土壤储水量2010年和2011年分别增加39.07 mm和26.65 mm。从耗水构成来看,土壤水在冬小麦耗水中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灌水和降水;而夏玉米耗水以降水为主,且降水中有一部分转化为土壤水储存起来。NTS提高了冬小麦季土壤储水量,降低了土壤水分的消耗,冬小麦季耗水最少。与CT相比,NTS小麦季平均节水22.40 mm,周年耗水量也以NTS最少;但NTS冬小麦产量降低导致其小麦季和周年水分利用效率均最低。从作物周年产量和水分利用的角度来看,如何提高免耕秸秆覆盖小麦季产量,进而提高周年产量,发挥其节水优势,是该耕作模式在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两熟区推广应用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58.
根系及盐分含量对农田土壤干缩裂缝发育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为研究不同根系含量和盐分含量土壤表面干缩裂缝的发育规律,该文提出了一套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裂缝几何参数提取方法,分析裂缝形态随含水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含水率的降低,不同根系含量条件下裂缝面积密度和长度密度的差异显著(P0.05),裂缝发育稳定时根系含量越大,面积密度越小,长度密度越大。盐分质量分数为2.0%的土壤试样在整个干燥过程中裂缝面积密度明显比其他低盐分含量的试样高。当含水率27%时,盐分含量对土壤裂缝面积密度的影响差异明显,不同盐分含量的土壤裂缝面积密度和长度密度均差异显著(P0.05),说明盐分含量越大,稳定时土壤裂缝面积密度越大,长度密度越小。该成果对指导开裂土壤的农田灌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9.
土壤初始含水率对优先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中优先流的存在会造成肥料利用率降低以及土壤深层甚至地下水污染.为确定土壤初始含水率对优先流的影响,通过室内含大孔隙土柱定水头入渗实验,以长武黑垆土及渭河砂土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土壤初始含水率对优先流的影响.结果表明:1)相同质地,当土壤初始含水率大于其斥水性的峰值含水率时,湿润锋运移深度随着土壤初始含水率的增大而增大,反之湿润锋运移深度随着初始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少,不同质地土壤湿润锋运移速度随土壤粉粒质量分数升高而减慢;2)累积入渗量受到土壤储水性及斥水性的双重影响,导致与湿润锋的运移趋势并不一致,黑垆土对照CK组及优先流O-C-30组(除7.04%含水率外)累积入渗量随着土壤初始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渭河砂土CK组及O-C-30组均呈现2阶段特征,累积入渗量先随着土壤初始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少,之后随土壤初始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加;3)Kostiakov入渗模型能很好地拟合累积入渗量随时间的变化过程,适用于存在优先流的土壤入渗模拟.该研究结果对土壤优先流水分模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0.
晋西黄土丘陵区不同植物群落的土壤分形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晋西黄土丘陵区不同植物群落与土壤结构特性和入渗特性的关系,探索土壤结构的定量化描述,运用分形学原理和方法,研究晋西黄土丘陵区油松纯林、刺槐纯林、油松+刺槐混交林、侧柏纯林、黄刺玫灌丛、柠条灌丛及荒地7种植物群落的土壤分形维数与土壤质地、密度、孔隙度、含水量及饱和导水率的关系.结果表明:1)植物群落具有改善土壤颗粒结构的作用,其改善作用以针阔混交林(油松+刺槐混交林)最好,阔叶林(刺槐纯林、黄刺玫纯林)次之,针叶林(油松纯林、侧柏纯林)最低.2)研究区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在2.799 ~ 2.805之间,黏粒(<0.002mm)质量分数偏高.3)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与土壤黏粒质量分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壤砂粒(2.00~0.02 mm)质量分数、土壤总孔隙度、含水量及饱和导水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因此,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可以表征土壤结构特性和入渗特性的好坏.不同的植物群落对土壤的改良效果不同,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域植树造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