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0篇
林业   101篇
农学   49篇
  23篇
综合类   224篇
农作物   40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48篇
园艺   2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张蕾  贾立军  鲁承 《安徽农业科学》2014,(15):4566-4568
[目的]为了解牛源犬新孢子虫IMP1基因生物学特性,分析牛源犬新孢子虫IMP1基因的克隆与序列。[方法]应用PCR技术扩增IMP1基因,将纯化的PCR产物和pMD18-T Simple Vector连接,构建pMD18-IMP1重组克隆质粒,进行PCR鉴定和酶切鉴定,将鉴定为阳性的质粒进行测序分析。[结果]PCR扩增犬新孢子虫IMP1基因大小为762 bp,克隆质粒经测序分析与GenBank(XM003879531.1)中IMP1基因的同源性为99.9%。[结论]该试验为犬新孢子虫IMP1基因的表达及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2.
梁红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1):4725-4726,4728
[目的]克隆新疆三芒草DREB基因片段。[方法]利用PCR技术和RACE技术,从新疆沙漠边缘抗旱植物三芒草中克隆抗旱相关基因DREB片段。[结果]研究克隆到了4个DREB基因片段。[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获得DREB基因全序列和研究植物抗旱分子机理、培养抗旱作物品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3.
银杏种源、家系、无性系选择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从1993年起,连续4年从银杏分布区内多个地区分别母树采集自由授粉种子,开展了历时8年的田间试验,同时以试验地本地成年树资源为材料进行了补充调查,结果表明:(1)当前银杏核用良种的最佳选择途径为无性系选择,叶用良种的最佳选择途径为种源,家系联合选择,材用良种的最佳选择途径为家系选择。(2)当前银杏核用良种选择工作中,应该把种核壳厚度,种仁总糖浓度列入目的性状之中,而对种核出仁率,种仁淀粉浓度不加测定也无妨,(3)初步认为,湖南凤凰,江苏泰兴与邳县,河南嵩县,河北安陆,辽宁丹东,重庆等7个产地所产银杏种核,风干重较大,壳较薄,出仁率较高,江苏吴县,浙江临安,河南新县,广西全州等4个产地所产种仁,蛋白质,脂肪,淀粉浓度都较高,广东南雄所产种仁总糖浓度较高。(4)初步认为,在试验地,河南嵩县种源的银杏苗木,叶片中总黄酮,总内酯浓度都较高,辽宁丹东,山东郯城种源的苗木,叶片中总黄酮浓度较高。湖北安陆,湖南新宁种源的苗木,叶片中总内酯浓度较高。(5)在试验地,湖南新宁与安化,辽宁丹东,湖北安陆,浙江富阳,广西兴安,安徽金寨等7个种源和18、19、22号,丹东1号,新宁2、7、11、17号,安化,1,10号,兴安22号,金寨4号,安陆4号等13个家系的银杏苗木,表现出了早期速生特性。(6)银杏种核长宽比与壳厚度呈负相关,种仁Ca,Mn浓度与总糖浓度呈正相关,苗木单叶干重与叶片内酯浓度呈正相关,苗木基径与生物量的相关比苗高与生物量的相关更为密切,这些规律在生产工作中具有直接应用价值。(7)在银杏全分布区内,种核风干重,种仁Mn浓度的地理变异都可能属经向渐变模式,种仁K浓度的地理变异属纬向渐变模式,种核长度与长宽比,种仁脂肪浓度的地理变异都属(或可能属)经-纬渐变模式;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内,1年生苗高的地理变异属纬向渐变模式。  相似文献   
24.
国外引进柳树初选无性系的苗期生长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国外引进柳树种质资源 434个,通过栽培和杂交育种试验,初选出了一批杂种或无性系。该文报道了其中16个初选材料在北京地区的苗期测定结果。表明在试验材料旱柳×白柳杂种中有 4个无性系初期生长较好。  相似文献   
25.
不同年龄杉木无性系交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于 1 982、1 989和 1 991年 3次开展了老龄杉木无性系和杉木优良无性系互作为父母本的析因交配试验 ,共获得了 5 8个交配组合 ,利用 3片子代测定林历年的调查资料 ,进行了方差分析、数量遗传分析等 ,在此基础上初步提出了利用老龄杉木无性系作交配亲本时最好以杉木优良无性系作母本、老龄杉木无性系作为父本 ;选出建 3 6、王台老龄杉木、闽清 1老龄杉木和尤溪老龄杉木无性系 4个优良的杉木交配母本 ,建 3 6、三 67和闽清 1老龄杉木无性系 3个优良的杉木交配父本 ;通过综合分析、评价 ,从参试的 5 8个交配组合中选出各年都表现好的三 5 4×闽 1、王台×三 66、闽 1×锦 8、闽 2×建 3 6、闽 1×三 67、尤溪×三 67等 6个交配组合 ,增产效果显著 ,这些优良交配组合既可作为杉木高世代种子园的建园材料 ,也可以通过群体无性化 ,提高繁殖系数 ,供生产应用 ,还可以作为高世代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26.
利用RT-PCR和RACE技术对海南龙血树查尔酮合酶基因进行克隆,得到1条1 456 bp的cDNA序列,命名为DcCHS。DcCHS含有1 173 bp的阅读框架、99 bp的5′非编码区和184 bp的3′非编码区,编码390个氨基酸。DcCHS与其他植物的CHS氨基酸序列同源性高达84%以上,具有高度保守的CHS_like结构域、活性位点以及信号序列。推测DcCHS的分子量为42.7 ku,等电点pI为6.14,稳定性极差,具有15个磷酸化位点,无跨膜结构,无信号肽,亚细胞定位在细胞质的可能性较大,并预测了蛋白质的二级、三级结构。组织特异性分析结果表明,DcCHS在花中的表达远远高于根、茎、叶和果实。  相似文献   
27.
以短短芽胞杆菌FJAT-0809-GLX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得到几丁质酶基因chiD序列,再将chiD序列连接到pMD18-T克隆载体上,形成重组载体pMD18-T-chiD,转化大肠杆菌DH5ɑ并测序,经过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分析获得几丁质酶基因chiD的序列片段为1 524 bp,编码507个氨基酸,理论蛋白质分子量约54.55 ku,其等电点约为5.77,表明该几丁质酶为酸性几丁质酶。将重组质粒pMD18-T-chiD双酶切后与表达载体pET-28a连接,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28a-chiD,并转入大肠杆菌BL21中进行IPTG诱导表达,结果表明:重组蛋白质的分子量约55 ku,与预测的蛋白分子量结果一致。为了提高重组蛋白的表达量,对培养时间、IPTG浓度和温度3个参数进行优化,并将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分析,最后得出重组载体pET28a-chiD的最佳诱导表达参数分别为8 h、0.5 mmol/L和28℃。这为短短芽胞杆菌来源的几丁质酶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8.
直接提取8个红树林土壤的总DNA,用放线菌门的特异性PCR引物进行扩增,通过构建16S rRNA文库,测序及系统发育分析,获取新颖放线菌菌株.结果发现,有酸微菌亚纲(Acidimicrobidae) (30.2%)、放线菌亚纲(Actinobacteridae) (68.0%)、红蝽菌亚纲(Coriobacteridae)(1.1%)和去腈基菌亚纲(Nitriliruptoridae)( 0.7%)成员,没有红色杆菌亚纲( Rubrobacteridae)成员.仙农指数和Chao1物种多样性指数(Schao1)表明,红树林土壤样品中含有丰富的放线菌多样性.以16S rDNA基因的相似率≥97%作为临界点,45.1%可能代表新候选种(candidate species)(未培养、分离).本研究为进一步获取新颖的红树林放线菌资源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9.
新育优良无性系741杨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惠明  吴秀云 《林业科学》1991,27(6):589-594
741杨是以银白杨×(山杨+小叶杨)杂种为母本,以毛白杨为父本有性杂交选育的单株无性系。经过区域试验和性状测定,表明741杨具有速生、优质的特点。4—9年平均单株材积超过普通毛白杨240%,超过易县毛白杨12—169%;树干通直、圆满,木材基本密度、顺纹抗压强度、抗弯曲强度、硬度等均显著优于易县毛白杨。还对741杨的适生特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0.
毛竹液泡膜Na+/H+逆向运输蛋白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植物Na+/H+逆向转运蛋白具有稳定细胞质内Na+浓度和调节pH值的功能,对植物的耐盐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利用RT-PCR和RACE技术分离出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Na+/H+逆向转运蛋白编码基因PpNHX1的cDNA序列,全长2290bp(GenBank登录号为GU295174)。该基因的编码蛋白PpNHX1包含545个氨基酸残基,进行BLASTp比对,发现其与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PcNHX1、水稻(Oryza sativa)OsNHX1的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9%和88%。系统发育分析表明,PpNHX1蛋白与禾本科植物液泡膜Na+/H+逆向转运蛋白的亲缘关系较近,与质膜型Na+/H+逆向转运蛋白亲缘关系较远。以半定量RT-PCR检测PpNHX1基因的表达情况,发现PpNHX1受到200mmol/L NaCl胁迫的诱导,在4h内的表达量随NaCl处理时间延长持续增强,其中根部的表达增强幅度明显高于茎和叶;但4h后,PpNHX1在根与叶中的表达量均有所下降。推断PpNHX1基因在盐胁迫下的表达调控与毛竹耐盐能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