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11篇
农学   40篇
基础科学   1篇
  19篇
综合类   147篇
农作物   22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35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秕杷灰斑病两种病原菌Pestalotia eriobotrifolia和p.adusta的生物学特性基本相似,它们都能利用玉米粉、葡萄糖,果胶及纤维素作碳源,利用无机氮及有机氮作氮源。在黄豆葡萄琼琼脂及PDA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菌丝的生长适宜温度为20~30℃,最适为25℃:适宜pH6左右,分生孢子萌发的最低温度10℃左右,适宜的温度20~30℃,在相同条件下,P.eriobotrifolia的生长速度比P.adusta快,P.eriobotrifolia对离体果实的致病力比P.adusta要弱,而对叶片的致病力却是相反,对果实的致病性与它们分泌果胶酶的特性有关,在果园中,于病害发生初期起,连续三次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42.
钙调素拮抗剂TFP对低温胁迫下枇杷幼果AsA-GSH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年生"早钟6号"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容器苗为试材,采用100.0 mmol/L钙调素拮抗剂三氟拉嗪(Trifluoperazine,TFP)的Hoagland营养液砂培法预处理24 h后,于-3℃人工气候室进行低温胁迫,研究钙调素拮抗剂TFP对低温胁迫下枇杷幼果AsA-GSH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TFP处理导致低温胁迫下枇杷幼果H2O2含量高于单一低温胁迫的LTS处理(Low Temperature Stress,LTS),而AsA和GSH含量低于LTS处理,且两者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同时GR、DHAR、MDAR、APX活性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其中对APX和GR活性的抑制作用较为明显。TFP预处理削弱了枇杷幼果低温胁迫后的抗氧化能力,加重了低温胁迫对幼果的伤害,表明低温胁迫下枇杷幼果的AsA-GSH循环受Ca2+.CaM信使系统的诱导和调控。  相似文献   
43.
枇杷仁成分组成及其综合利用可能途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枇杷仁主要营养成分和药用成分含量和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其蛋白质、脂肪、维生素、膳食纤维、碳水化合物和矿质成分含量均较高,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同时分析了其综合利用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44.
以"龙泉大五星"枇杷为试材,分别用萘乙酸、比效隆、赤霉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混合配成不同浓度处理,研究其对枇杷果实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E(比效隆40mg/L+赤霉素350mg/L+萘乙酸16mg/L)可有效促进枇杷果实膨大,提高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45.
研究了气调包装对白沙枇杷保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O2体积分数6%,CO2体积分数10%的条件下进行气调包装,贮藏温度为(2±1)℃,白沙枇杷可贮藏35 d。试验说明,气调包装贮藏白沙枇杷可延缓枇杷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下降,抑制有机酸含量的降解,降低腐烂率,延长贮藏期。  相似文献   
46.
无核枇杷生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用250×10^-6,500×10^-6和1000×10^-6GA对“霸红”枇杷花穗进行喷雾均可诱导无核果实,花前处理效果好于其他时间处理。对GA诱导的无核枇杷幼果用CPPU+GA处理可促进其膨大并减少脱落,多次使用效果更好。花后每月一次用30×10^-6CPPU+500×10^-6GA喷雾4次获得了商品果大小的无核枇杷。  相似文献   
47.
自发气调包装对白玉枇杷保鲜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适于枇杷采后贮藏保鲜的自发气调保鲜包装材料,研究6℃冷藏条件下打孔袋和不同孔数微孔袋包装对枇杷采后生理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孔袋对枇杷具有较好的自发气调保鲜效果,6孔微孔袋内O_2体积分数平衡值为17.5%~18.5%,CO_2体积分数平衡值为3.0%~4.0%,12孔和18孔微孔袋内O_2体积分数平衡值为19.0%~20.0%,CO_2体积分数平衡值为1.8%~2.3%。12孔和18孔微孔袋在维持枇杷硬度、延缓可溶性固形物(TSS)和VC含量的降低以及抑制酶活力、延缓果实衰老等方面均具有较好的效果。因此,可选用12孔及18孔微孔袋保鲜枇杷。  相似文献   
48.
【目的】枇杷果实采后生命活动旺盛,衰老速度快,常温下极易变质腐烂。低温贮藏虽然可以有效延长贮藏期,减少腐烂,但会出现果皮难以剥离、果肉木质化并褐变、质地糙硬少汁等品质劣变现象,这是造成冷藏枇杷商品性丧失和损失的主要原因,已成为其市场拓展的限制因素,是当前枇杷果实在冷链集散和流通中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探讨外源NO处理对冷藏枇杷果肉木质化劣变进程的作用机制,并分析木质化劣变与能量代谢的关系,以期为进一步研究采后枇杷果实低温品质劣变进程调控的分子生物学机理和贮运保鲜技术奠定基础。【方法】将‘解放钟’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果实在密闭容器中用0(对照组)、15和25 μL•L-1 NO熏蒸2 h后,取出通风20 min,然后将各处理果实置于5℃、相对湿度85%条件下贮藏,测定冷藏期间各处理组果实细胞膜透性、硬度、出汁率、木质素含量、ATP含量、ADP含量、AMP含量、能荷值及琥珀酸脱氢酶(SDH)、细胞色素氧化酶(CCO)、H+-ATPase和Ca2+-ATPase活性的变化,并分析NO处理后木质素含量与能荷值间的相关性。【结果】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枇杷果实细胞膜透性和硬度逐渐上升,出汁率逐渐下降,贮藏10 d后木质素含量迅速上升,果实冷害症状明显。与对照组相比, NO处理能延缓细胞膜透性和硬度的上升及出汁率的降低,显著抑制木质素的合成,较好地保持细胞膜的完整性,从而减轻果实冷害的发生。冷藏期间,枇杷果实ATP含量逐渐下降,贮藏前10 d ADP含量迅速下降并最终维持在较低水平,贮藏中后期(15-30 d)SDH、CCO、H+-ATPase和Ca2+-ATPase活性急剧下降,表明线粒体功能受损导致枇杷果实能荷水平迅速下降。与对照组相比,NO处理可以延缓ATP、ADP含量的下降,且显著抑制贮藏中后期SDH、CCO、H+-ATPase和Ca2+-ATPase活性的降低,保持枇杷果实较好的线粒体功能;贮藏30 d后,15 和25 μL•L-1 NO处理的枇杷果实能荷值分别比对照组高11.8%和12.9%。相关性分析表明,15和25 μL•L-1 NO处理的枇杷果实能荷值和木质素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 -0.715**、-0.598**。【结论】低温条件下,能量代谢失调与枇杷果实木质化劣变密切相关,NO处理可以通过调节SDH、CCO、H+-ATPase、Ca2+-ATPase线粒体代谢相关酶活性,维持较高的能量水平,从而有效地提高冷藏枇杷果实抗低温的能力,进而延缓果实木质化进程,其中以25 μL•L-1 NO处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9.
枇杷臭氧保鲜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分析枇杷特性、采后生理状况,结合臭氧保鲜特点,对枇杷进行臭氧保鲜技术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枇杷果实用0.4 mg/L臭氧水处理结合4℃低温贮藏,可显著地抑制果实失水,延缓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VC含量的下降,保持果实新鲜外观与品质,果实贮藏期可达20天以上.  相似文献   
50.
崇州枇杷茶野生大茶树种质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开展崇州枇杷茶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评价与利用工作,调查了四川崇州枇杷茶野生大茶树的分布范围,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6种不同类型(依次编号为A类、B类、C类、D类、E类、F类)枇杷茶树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了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崇州枇杷茶野生大茶树主要分布于N30044’01.55″~N30048’19.35″、E104003’32.16″~E103028’22.42″、海拔507~1106 m的自然群落中,种群内变异类型较多,遗传背景复杂,资源丰富。表现出树体高大直立、叶大具稀钝齿、叶片革质、花大、果壳硬厚等典型野生性状,不同类型间植物学特征差异显著。综合树型、叶尖、子房茸毛的有无等演化路径,初步判断不同类型枇杷茶树分属陈亮、虞富莲等分类系统中的秃房茶和普洱茶,已由野生型的C类、D类茶树向栽培型的E类茶树演化,逐渐近似于栽培种,并存在多数过渡类型茶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