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7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119篇
林业   49篇
农学   73篇
基础科学   10篇
  794篇
综合类   365篇
农作物   84篇
水产渔业   35篇
畜牧兽医   201篇
园艺   78篇
植物保护   3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132篇
  2012年   131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1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明确矮化中间砧苹果树合理的施肥位置,减少氮肥的浪费。试验于2018年和2019年,以‘烟富3’苹果/SH6/八棱海棠为试材,借助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萌芽前在树冠投影范围距树干由近及远的3个水平距离——内环、中环和外环施氮对新梢旺长期细根和土壤15N分布、树体15N吸收以及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的苹果细根(直径≤2 mm)根长密度均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呈衰减规律,主要分布在距离树干水平方向0~100 cm、垂直方向0~40 cm土层范围;与不施肥(对照)相比,施氮增加了细根根长密度,以施氮区内细根根长密度增加最为显著;从垂直方向0~20 cm土层施氮区细根根长密度增加量来看,内环施氮处理增幅最大,为对照的1.33倍~1.36倍,其次是中环施氮处理。各处理土壤15N含量峰值在水平方向均出现在施氮区域,在垂直方向均出现在0~20 cm土层。不同处理间树体细根根长密度与土壤15N分布空间吻合度(RLD-15N)差异显著,内环施氮处理显著高...  相似文献   
12.
开垦年限对黑土氮初级转化速率和净转化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平  郎漫 《土壤学报》2020,57(1):165-173
以东北黑土区开垦2 a和开垦30 a的典型旱作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15N同位素成对标记技术开展室内培养试验,利用数值计算模型(FLUAZ)计算不同开垦年限土壤的氮初级转化速率,以比较不同开垦年限黑土氮初级转化速率和净转化速率的差异,明确开垦年限对黑土氮转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开垦2a土壤相比,开垦30a土壤的有机碳和水溶性有机碳含量显著降低,导致土壤氮初级矿化速率和初级固定速率也显著降低。但开垦30a土壤的初级硝化速率、净硝化速率和净氮矿化速率却显著高于开垦2a土壤。两个开垦年限土壤的初级硝化速率分别为净硝化速率的1.15倍和1.02倍,说明土壤微生物对硝态氮的固定很少。开垦30a土壤的m/i值(氮初级矿化速率与初级固定速率之比)和n/ia值(初级硝化速率与初级铵态氮固定速率之比)均显著大于1,而开垦2 a土壤的m/i值和n/ia值均接近1。表明开垦2 a土壤的氮矿化与固定过程紧密偶联,氮素损失的风险较小,而开垦30 a土壤中氮矿化量超过了固定量,这为硝化作用的进行提供了底物,增加了硝酸盐反硝化和淋溶风险。  相似文献   
13.
水稻光温敏两系不育系15S特征特性及繁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水稻光温敏两系不育系15S的形态特征和生育特性,提出了繁殖地点选择,生育期安排,培育壮秧,落地谷的处理等繁殖高产优质不育系种子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为了解森林土壤氮素转化特征及土壤氮供应能力,为森林生态系统合理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东北寒温带人工红松针叶林和天然次生阔叶混交林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开展室内培养试验,采用15N同位素成对标记技术和FLUAZ数值优化模型,研究不同深度的土壤氮初级转化速率特征。 结果 林地土壤的氮初级转化速率受林型、土壤深度及二者间交互作用的影响。人工红松针叶林土壤氮初级矿化速率和无机氮固定速率显著低于天然次生阔叶混交林土壤,而初级硝化速率显著高于天然次生阔叶混交林土壤,2个林型土壤的氮初级转化速率都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显著降低。土壤氮初级矿化速率和固定速率与土壤pH、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与水溶性有机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初级硝化速率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人工红松针叶林土壤初级硝化速率与铵态氮固定速率比值显著高于天然次生阔叶混交林土壤,而对硝态氮的固定速率显著低于天然次生阔叶混交林土壤。 结论 2种林型土壤氮素转化特征差异明显,人工红松针叶林土壤的硝态氮产生能力较强而无机氮固持能力较弱,容易发生硝态氮的淋溶风险,天然次生阔叶混交林土壤氮矿化-固定过程耦合较好且硝化作用较弱,不易引发硝态氮的积累和淋溶风险。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旱地矮化苹果树当季肥料氮在土壤中的累积与淋溶效应,采用土钻采样法与15N同位素示踪技术,测定了6 a生晚熟矮化‘延长红’苹果园土壤剖面(0~300 cm)的氮素累积分布特征与当季氮肥残留。结果表明:土壤含水率与硝态氮含量变化表现出较强的一致性,不施肥CK、减氮施肥N400与常规施肥N800处理硝态氮在80~140 cm土层存在明显富集现象,其含量峰值分别为174.9、194.8 mg·kg-1与211.1 mg·kg-1。CK、N400与N800处理0~300 cm土壤剖面中,全氮累积量分别为10 927.3、13 734.8 kg·hm-2与15 645.4 kg·hm-2,硝态氮累积量分别为1 873.5、2 353.9 kg·hm-2与2 892.7 kg·hm-2,铵态氮累积量分别为12.2、42.6 kg·hm-2与44.4 kg·hm-2。N400和N800处理下果园土壤中各土层(0~300 cm)氮素来自当季氮肥的比例分别为0.10%~1.50%和0.18%~2.03%。当季氮肥在0~300 cm深度各土层均有残留且主要集中在0~140 cm土层;80~100 cm土层的全氮来自当季氮肥的比例(减氮施肥N400和常规施肥N800分别为1.50%与2.03%)显著高于其他土层。N400处理下TN-15N、NO-3-15N、NH+4-15N的残留率分别为21.6%、19.2%、0.2%,N800处理分别为48.8%、39.3%、0.3%,土壤中氮的残留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显著增加,且以硝态氮为主。100~300 cm土层中减氮施肥N400与常规施肥N800处理NO-3-15N残留率分别为8.5%与25.0%,当季氮肥淋溶出根区(0~80 cm)现象明显。最佳施肥量及施肥量对产量的影响在N400的基础上仍有待进一步研究确定。  相似文献   
16.
利用“双15”干燥箱,将水稻、花生、小麦、兰豆、绿豆等作物种子进行“双15”干燥处理之后,在低温干燥库贮藏149个月时检测,水稻含水量比干燥前降低45.8%,发芽率仍保持在84%~96%;兰豆、小麦、绿豆种子含水量比干燥前降低53.3%,发芽率为74%~93%,;花生种子含水量比干燥前降低40%,发芽率为73%~92%。这些作物品种发芽力虽都程度不同的略为下降,但其均处在种子安全贮藏要求的范围之内,表明种质资源用“双15”干燥处理后再低温贮藏可行。  相似文献   
17.
绵羊BMP15和GDF9基因多态性与产羔性能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PCR-RFLP和PCR-SSCP技术分别对骨形态发生蛋白15(BMP15)基因FecXG突变和FecXL突变、生长分化因子9(GDF9)基因外显子Ⅰ、外显子Ⅱ部分核苷酸多态性及其与小尾寒羊、中国美利奴(新疆型)绵羊多胎品系、肉用品系、体大品系、萨福克、无角陶赛特、中国美利奴(新疆型)和德国肉用美利奴产羔数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1)利用PCR-RFLP技术分析了小尾寒羊等8个品种BMP15 FecXG突变,在该位点未发现多态性;(2)利用PCR-SSCP技术分析了小尾寒羊等8个品种BMP15 FecXL所在区域的多态性,在BMP15基因存在G1047A转换,但并不引起BMP15氨基酸序列的改变,该突变与FecXL(G962A)不同,是在BMP15中新发现的一个突变。G1047A突变对小尾寒羊等7个品种的平均产羔数无显著影响;(3)在小尾寒羊等8个群体的GDF9外显子Ⅰ均未发现多态性;(4)在小尾寒羊等8个群体中发现存在G4突变,该突变对绵羊平均产羔数均无显著影响。以上结果提示:上述2个基因的4个分析区域不宜用于小尾寒羊等7个品种绵羊多羔性状的分子标记位点。  相似文献   
18.
根据GenBankTM中发表的牛IL-15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了特异性引物,以经LPS和ConA刺激的牛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提取的总RNA为模板,用RT-PCR方法扩增出长度约500 bp的目的基因片段,并将该基因克隆到pMD18-T载体上.酶切、PCR及序列测定结果表明,获得了牛IL-15全长基因的克隆.进一步通过PCR方法得到缺失其N端48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序列的牛IL-15成熟蛋白基因,将其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上,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IL-15,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G诱导,该菌表达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3 000的融合蛋白.用Ni螯合层析方法纯化表达的蛋白.Western-blot试验显示表达的重组融合蛋白能与抗6×His的单克隆抗体发生反应,同时也能与鼠抗猪IL-15的多克隆抗体发生明显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19.
15N示踪技术在植物N素营养研究中的应用及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由于氮肥利用效率的不断下降,植物氮素的营养学研究更是日益受到重视。氮肥利用率受施氮水平、施用方法、土壤性状、气象条件、品种类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平均利用率只有30%-35%。减少氨的挥发和反硝化作用,选育氮高效、耐低氮品种是提高氮素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本文简要概述15N标记技术尤其是示踪技术在植物氮素的吸收、利用及分配等方面的应用及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闫玉涛  孙志礼 《农业机械学报》2006,37(7):181-183,170
对Si3N4陶瓷/GCr15钢副在油性剂T406与极压抗磨剂P120复配作用下的摩擦磨损性质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采用SSX-55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试件的磨损表面形貌,并用能量散射谱仪进行了磨损表面的化学元素分析.结果表明,T406与P120复配对该摩擦副有较明显的减磨抗磨协同作用,最佳复配比例为1.0%T406+2.0%P120.能谱分析结果表明,T406与P120复配时,产生的协同作用主要是在GCr15钢摩擦表面形成的化学反应膜,Si3N4陶瓷/GCr15钢副的磨损形式主要为磨料磨损和化学腐蚀磨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