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63篇 |
免费 | 268篇 |
国内免费 | 26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68篇 |
农学 | 54篇 |
基础科学 | 54篇 |
161篇 | |
综合类 | 776篇 |
农作物 | 68篇 |
水产渔业 | 170篇 |
畜牧兽医 | 403篇 |
园艺 | 79篇 |
植物保护 | 2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7篇 |
2024年 | 38篇 |
2023年 | 29篇 |
2022年 | 30篇 |
2021年 | 42篇 |
2020年 | 36篇 |
2019年 | 41篇 |
2018年 | 24篇 |
2017年 | 44篇 |
2016年 | 61篇 |
2015年 | 50篇 |
2014年 | 92篇 |
2013年 | 62篇 |
2012年 | 107篇 |
2011年 | 135篇 |
2010年 | 121篇 |
2009年 | 152篇 |
2008年 | 132篇 |
2007年 | 115篇 |
2006年 | 81篇 |
2005年 | 73篇 |
2004年 | 60篇 |
2003年 | 42篇 |
2002年 | 44篇 |
2001年 | 44篇 |
2000年 | 36篇 |
1999年 | 37篇 |
1998年 | 41篇 |
1997年 | 26篇 |
1996年 | 21篇 |
1995年 | 26篇 |
1994年 | 22篇 |
1993年 | 17篇 |
1992年 | 15篇 |
1991年 | 16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4篇 |
198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102.
桑蚕摘除部分感觉器对人工饲料摄食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桑蚕摘除了触角,下颚须或下颚瘤状体后,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均显著提高,摄食性个体差异减小,对桑叶或人工饲料正趋性强的个体,其摄食性较高,人工饲料中不仅存在蚕的味觉有明显抑制作用的物质,也存在对嗅觉有忌避作用的成分,嗅觉在决定对人工饲料摄食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3.
104.
105.
对154份番茄材料(包括普通番茄76份,樱桃番茄78份)进行两年两次田间番茄斑萎病毒病的病情指数调查,筛选出14份对番茄斑萎病毒病具有稳定抗性的番茄材料,利用sw-5-2共显性SCAR标记对田间表现抗病的材料进行分子标记鉴定,发现3份抗病材料携带抗番茄斑萎病毒病的Sw-5基因。为缩短番茄斑萎病毒病人工接种鉴定周期,以含有sw-5的抗病材料H8和感病材料M82为研究对象,设置4、6、8、10片真叶4个接种时期,分别在接种后14、21、28 d进行病情指数调查和抗性分级,结果表明,6片真叶期接种,接种后28 d进行病情调查即可有效鉴别植株番茄斑萎病毒病抗性,与8、10片真叶期接种效果相同,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效率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06.
107.
108.
人工栽培盐地碱蓬及高产品系选育试验研究表明 ,人工栽培盐地碱蓬可提高产量 1~ 2倍 ,且碱蓬产量随土壤盐度的提高而逐渐下降。无灌水条件下采用一定矿化度的盐水过量灌溉 ,可有效提高碱蓬产量。黄河三角洲地区人工栽培碱蓬适宜采收时间为 10月 2 5日左右。选育高产变异碱蓬个体比普通单株产量提高 2~ 3倍。 相似文献
109.
人工草地是重要的碳汇,但其土壤呼吸及其温度敏感性(Q10)对气候变化和干扰的响应尚不清楚.本研究在大陆性季风气候区的紫苜蓿(Medicago sativa)和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2种人工草地开展了增温和凋落物处理试验,测量了土壤呼吸速率和Q10,并分析了不同草地对这些影响的响应差异.结果表明:增温使年均土壤温度显著增加约2℃(P<0.05);同时,使年均土壤湿度和电导率显著降低(P<0.05).增温使年平均土壤呼吸速率降低8.81%;凋落物去除使年平均土壤呼吸速率降低9.33%.增温和凋落物去除均使Q10降低.不同草地对增温和凋落物处理有不同的响应,其中紫苜蓿草地对增温的响应大于无芒雀麦草地,而无芒雀麦草地对凋落物处理的响应大于紫苜蓿草地.本研究表明,试验区无芒雀麦群落相较于紫苜蓿群落更能抵抗气候变化和干扰的影响,有利于减少碳排放,是更好的建植人工草地的物种. 相似文献
110.
试验研究不同生境对人工栽培龙芽木苗木存活率及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栽培龙芽木宜选择半阴坡、郁闭度为30%左右,土壤湿润不积水,疏松肥沃且透气性好,pH值为5.5~6.5的壤土环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