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2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1篇
  78篇
综合类   98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松嫩平原北部土壤砷水平分异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粮食生产基地松嫩平原的北部为研究区域,分别采集表层土壤(0~20 cm)和深层土壤(1 m)样本,利用地统计学对土壤砷的空间分异特征进行量化,并结合ArcGIS软件的克里金插值方法分别对表层土壤和深层土壤进行土壤砷质量分数的水平空间分布格局模拟,分析了表层土壤砷和深层土壤砷的水平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表层和深层土壤中砷元素质量分数均低于我国土壤砷元素质量分数背景值,属于砷元素质量分数较低、较为清洁健康的区域;深层土壤砷的水平空间格局强度相对较大,表层土壤砷的水平空间格局强度相对较小;表层土壤和深层土壤中砷元素的空间格局均为松嫩高平原土壤砷质量分数较高,松嫩低平原土壤砷质量分数较低;自然因素对深层土壤砷和表层土壤砷的水平空间格局起着主导作用,人为干扰对表层土壤砷的迁移行为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2.
土壤中砷的吸附行为及其形态分布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本文研究了土壤中砷的吸附行为,影响砷吸附的主要因素,以及砷的吸附行为对土壤中的形态分布,有效性,迁移性和缓冲性的影响,为降低土壤中砷的有效性和减轻砷对植物毒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3.
陆祥  范桂金  陈伟  何志全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4):12075-12078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三氧化二砷(As2O3)对体外培养的大鼠成骨细胞增殖、骨形成蛋白-2(BMP-2)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10、1、0.1μmol/L)的三氧化二砷作用于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48和72 h后,观察成骨细胞的形态,采用MTT法检测成骨细胞的增殖,并通过RT-PCR检测成骨细胞BMP-2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10μmol/L As2O3组可见部分成骨细胞变圆变小,细胞核固缩、碎裂,细胞膜皱褶、凹陷;1μmol/L As2O3组成骨细胞数目众多和分裂相明显;0.1μmol/L As2O3组成骨细胞间连接紧密。10μmol/LAs2O3组大鼠成骨细胞OD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而72 h OD值低于48 h OD值,有显著性差异(P0.01);1μmol/L组As2O3OD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而72 h OD值高于48 h OD值,有显著性差异(P0.01);0.1μmol/L As2O2组72 h OD值与48 h OD值无显著差异(P0.05),且OD值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RT-PCR结果表明,10μmol/L组72 h BMP-2基因表达明显低于48 h,且BMP-2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1μmol/L As2O3组72 h BMP-2基因表达与48 h无显著差异(P0.05),且BMP-2基因表达与对照组(P0.05);0.1μmol/L As2O3组72 h BMP-2基因表达明显高于48 h,且BMP-2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As2O3对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和BMP-2 mRNA表达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并且呈剂量-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174.
洛克沙胂具有提高饲料利用率、抑制有害菌和促进生长的作用,因此在畜禽养殖业中的应用较为广泛,然而由于其在动物体内吸收量极低,绝大部分随动物粪便和尿液排出体外,若处理不当会导致土壤和地下水环境出现砷污染现象。近年来,我国畜禽养殖业发展较为迅速,但是有些畜禽养殖区已经暴露出严重的砷污染问题。笔者对畜禽养殖砷污染调查研究、洛克沙胂在环境中的转化和吸附作用以及洛克沙胂污染的治理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5.
施用土壤调理剂对酸性土壤中芝麻菜吸收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亿鼎土壤调理剂、硅钙钾镁肥、木本泥炭3种土壤调理剂,采用酸性土壤进行盆栽试验,探究光照培养箱内不同土壤调理剂施用量(1.3 g · kg~(-1)和13 g · kg~(-1))对土壤砷的钝化效果及芝麻菜砷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13 g · kg~(-1)亿鼎土壤调理剂、硅钙钾镁肥可显著提高土壤pH,而施用13 g · kg~(-1)木本泥炭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含量。施加1.3 g · kg~(-1)木本泥炭时,土壤中有效态砷含量显著降低了5.17%。与不添加任何土壤调理剂的对照相比,3种土壤调理剂均能促进芝麻菜生长,施用1.3 g · kg~(-1)亿鼎土壤调理剂时芝麻菜地上部鲜质量最大,相比对照显著增加了51.3%,且施用土壤调理剂均能显著降低芝麻菜地上部的砷含量。  相似文献   
176.
水淹条件下水稻土中砷的生物化学行为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水稻土中砷的氧化还原和甲基化等生物化学过程是影响水稻砷毒性的主要作用机制;同时,水淹厌氧条件是驱动水稻土中砷的生物化学过程关键环节,且是导致水稻对砷大量吸收累积的主要原因,对以水稻为主食的人们造成健康威胁。本文综述了水稻土中砷的氧化还原和甲基化现象、砷的生物化学作用机制以及影响水稻土砷迁移转化的关键因素,并探讨了水淹厌氧条件对水稻土砷代谢微生物群落、微生物基因表达水平以及对砷归趋的影响。最后,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识别不同水管理模式下土壤微环境对水稻土中砷代谢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机制,为深入理解砷的生物化学行为和降低水稻对砷的吸收累积提供科学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7.
当土壤砷含量达到一定浓度时,会对小麦产生毒害进而危害人体健康。笔者综述了砷对小麦籽粒萌发、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在植株中积累的特征,并探讨了小麦砷污染防治途径,以期为无砷污染小麦的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8.
施用猪粪对土壤和菜心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施用猪粪对土壤和菜心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猪粪施用量的增加,土壤全砷、有效态砷和菜心砷含量均提高,且均与猪粪施用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施用猪粪的同一处理相比较,第2茬土壤全砷、有效态砷和菜心砷含量均高于第1茬。相关分析表明,施用猪粪导致土壤有效态砷含量提高是菜心砷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土壤有效态砷含量可以作为衡量猪粪安全施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9.
各形态和浓度砷对生菜生长的影响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营养液模拟土壤溶液栽培本地生菜,分别加入不同化学形态及不同浓度的砷,观察其对生菜生长量的影响,结果发现DMA、As( Ⅲ) 毒性强于MMA、As( Ⅴ) ;随有效砷浓度增加,生菜产量下降;砷对生菜鲜重和干重、地上和地下部分的影响存在差异;当培养液砷浓度超过受试植株的承受阈值时,生菜即表现为急性中毒死亡。  相似文献   
180.
在兼顾吉林省公主岭地区土壤类型与样点分布的相对均匀性的前提下 ,采集黑土、黑钙土和草甸土等土壤耕层 (0 -2 0cm )样品 70个 ,测定其全砷 (As)、铬 (Cr)和锌 (Zn)含量以及其它主要理化性质。采用经典统计学与半方差函数拟合相结合的方法 ,研究了土壤砷、铬和锌含量的空间变异性。根据半方差函数的拟合结果 ,在ArcViewGIS软件的支持下 ,编制Scripts进行克里格插值 ,以此来揭示该区域土壤砷、铬和锌含量的空间分布规律 ,并探讨这些重金属元素与主要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