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3篇
  免费   158篇
  国内免费   96篇
林业   32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6篇
  18篇
综合类   340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591篇
畜牧兽医   54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2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鲈细菌性类结节病的病原及血液病理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金珊 《水产学报》2004,28(6):703-708
2002年5月从患细菌性类结节病的濒死鲈体内分离到一株细菌02517-1,经人工感染试验及API 20E系统鉴定,认为该病原菌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检测显示,与健康鱼相比,患病鱼的红细胞、白细胞、血糖、蛋白质、尿素、胆固醇等显著下降,而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等血清酶类活性增强,说明经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后,鲈在营养物质代谢、抗病力、消化、呼吸、排泄等方面的生理功能受到严重损害。药敏实验结果表明:复方新诺明、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氟哌酸等4种化学疗剂及地榆、乌梅、木瓜、五味子等4种中草药对该种病原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72.
刺参呼吸树抗氧化防御酶类基因在夏眠期的表达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天明  杨红生  苏琳 《水产学报》2011,35(8):1172-1181
以夏眠刺参呼吸树为研究材料,研究了刺参抗氧化防御酶类的基因表达特征,共获得夏眠刺参的5个基因片段序列: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过氧化氢酶(CAT)、磷脂氢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PHGPx)、过氧化物还原酶5(PRDX5)及过氧化物还原酶6(PRDX6),完成基因序列初步分析;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以NDUFA13 (NADH dehydrogenase[ubiquinone]1 alpha subcomplex subunit 13)和 ACTB (beta actin)基因为多内参,定量分析实验各阶段刺参抗氧化防御酶类基因表达量。结果表明,刺参抗氧化酶类基因与近、远源物种同源性均较高;现场调查实验结果显示,相对5月非夏眠刺参样品,8月夏眠刺参呼吸树组织Cu/ZnSOD及PRDX5基因表达上调,CAT及PHGPx基因表达量均出现显著下降。温度诱导夏眠实验证实Cu/ZnSOD基因在实验第0天表达量显著上升至2.01倍,并一直保持较高水平;CAT基因表达在实验第0天下调,第5天时出现上调,而在第10天和40天表达量均出现显著下降;PHGPX基因表达实验期间均出现显著下调,在第40天时降到最低,为0.34倍;PRDX5基因表达在实验第0天出现显著上调至1.55倍,第5天回落后呈现上升,于第40天达到高值1.91倍;PRDX6基因表达在实验第10、20天出现显著下调。  相似文献   
73.
采用行为学方法,对体长2~7 cm、体质量2~30 g的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在实验室水槽中自然光照下的行为特性进行观察,分别记录了刺参在水槽中无礁(对照组)和有礁区域的分布情况,并分析了不同形状、材料及距水槽底部不同空隙的人工参礁对刺参的诱集效果.实验观察发现,刺参在水槽中有明显的爬壁现...  相似文献   
74.
刘桂英  宛立  葛坤  王年斌  宋永刚  杨斌 《水产科学》2011,30(11):698-701
采用离子对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日本囊对虾中的喹诺酮类药物残留,使用Zorbax SB-C18柱(150mm×4.6mm,5μm)分离,流动相为乙腈∶水(0.01mol/L四丁基溴化铵溶液)=8∶92,流速为1.0ml/min,荧光检测器检测,激发波长为280nm,发射波长为480nm,柱温25℃。试验结果表明,每一种药物在一定的进样量范围内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8(n=6);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的加标回收率均在80%以上,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  相似文献   
75.
用 4 8个具有丰富多态性的 10碱基随机引物对辽河、黄河、长江、瓯江、珠江和南流江的中华绒螯蟹和日本绒螯蟹的 6个群体进行RAPD分析。结果发现 :(1)两个引物具有群体特异性带 ,其中Z2扩增的 880bp片段为珠江蟹和南流江蟹群体中所特有 ,而 70 0bp片段为长江蟹、辽河蟹、黄河蟹和瓯江蟹所特有 ,可作为区别日本绒螯蟹和中华绒螯蟹的分子遗传标记 ;(2 )Opp17扩增的 94 7bp片段的出现频率 ,在长江、黄河和辽河群体显著地从南到北递减 ,长江蟹 87.50 %、黄河蟹4 1.66%、辽河蟹 10 .83%。这一遗传渐变的度量可作为区别这三个水系的中华绒螯蟹种群的判据 ;(3) 6水系群体内的平均遗传相似度依次为 :辽河蟹 0 .90 8>南流江蟹 0 .897>瓯江蟹和珠江蟹 0 .895>黄河蟹 0 .890 >长江蟹 0 .850 ;6群体间遗传距离及其UPGMA、NJ聚类分析进一步表明 ,南流江蟹、珠江蟹同长江蟹、辽河蟹及黄河蟹在基因组之间存在明显的歧化。  相似文献   
76.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capacity of Japanese spiny lobster Panulirus japonicus phyllosoma larvae to absorb nutrients directly from the surrounding water. For this purpose, 48-, 81-, 124-, 160-, and 264-day-old intermoult larvae were starved for 48 h, held for 30 min to 4 h in 0.05 g L–1 solutions or dispersions of cholesterol, peanut oil, saccharose and horseradish peroxidase in seawater, and subsequently examined by histological and ultrastructural methods. Lipids, carbohydrate, and protein were detected in either the lumen of the midgut gland tubules, the midgut gland cells, the haemolymph or in the cells of the epidermis of all larvae examined after each experimental period, with general improvement of the cell and tissue characteristics over unfed controls. The lipids were also found in the cuticle. Thus, the results provide evidence of nutrient absorption via the digestive tract, and possibly also via the integument. Structural adaptations that may be involved in the process of absorption were tentatively identified. Our observations suggest the possibility that particulate organic matter (POM) and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DOM) can be utilized by the P. japonicus phyllosoma larvae, perhaps as supplementary sources of nutrients to macroscopic diets.  相似文献   
77.
灵山岛浅海岩礁区刺参增殖放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1992年在灵山岛西侧海区进行了刺参增殖放流试验。结果表明,笼播参苗在自然海区比较安全,参苗存活率为10%左右。撒播参苗因短期内较骓适应自然海况,易被海流带走等多种因素,参苗存活率甚低。  相似文献   
78.
79.
80.
通过自然常温饲育和人工控温(23.6±0.5)℃的降温饲育,研究了3种规格体质量(10、20、50个/kg)刺参于浙江南部海区室内水泥池的度夏。结果表明,常温饲育下,3种规格的刺参体质量均呈负增长,且特定负生长率随着刺参体质量的增加而升高;降温饲育下,10个/kg与20个/kg体质量刺参组呈负增长,而50个/kg体质量刺参组略呈正增长,第30 d与第60 d的特定生长率分别为0.0496%与0.0513%。降温(23.6±0.5)℃饲育能有效提高刺参度夏时的存活率,有效降低刺参的特定负生长率,且刺参体质量越大,有效降低的体质量下降幅度也越大。在浙江南部海区室内水泥池养殖刺参,温度保持在(23.6±0.5)℃时,50个/kg的刺参不夏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