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486篇 |
免费 | 1039篇 |
国内免费 | 852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166篇 |
农学 | 650篇 |
基础科学 | 852篇 |
2905篇 | |
综合类 | 6890篇 |
农作物 | 708篇 |
水产渔业 | 212篇 |
畜牧兽医 | 577篇 |
园艺 | 166篇 |
植物保护 | 25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篇 |
2024年 | 301篇 |
2023年 | 305篇 |
2022年 | 352篇 |
2021年 | 418篇 |
2020年 | 467篇 |
2019年 | 477篇 |
2018年 | 304篇 |
2017年 | 609篇 |
2016年 | 625篇 |
2015年 | 576篇 |
2014年 | 730篇 |
2013年 | 804篇 |
2012年 | 1027篇 |
2011年 | 1076篇 |
2010年 | 840篇 |
2009年 | 850篇 |
2008年 | 809篇 |
2007年 | 846篇 |
2006年 | 591篇 |
2005年 | 455篇 |
2004年 | 293篇 |
2003年 | 268篇 |
2002年 | 167篇 |
2001年 | 147篇 |
2000年 | 122篇 |
1999年 | 129篇 |
1998年 | 128篇 |
1997年 | 131篇 |
1996年 | 89篇 |
1995年 | 79篇 |
1994年 | 69篇 |
1993年 | 77篇 |
1992年 | 73篇 |
1991年 | 36篇 |
1990年 | 28篇 |
1989年 | 33篇 |
1988年 | 18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62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对马占相思人工林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化学性质和酶活性的差异,及其在林木生长过程中的演变规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随林龄增长,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主要养分含量(除速效钾外)和酶活性均呈增加趋势,根际土壤pH值则呈下降趋势,但非根际土壤pH值的规律性不明显;不同年龄阶段根际土壤全氮、水解氮、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含量均高于非根际土壤,根际土壤有机质、富里酸、胡敏酸、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也有相似的规律;不同年龄阶段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蛋白酶、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均高于非根际土壤。 相似文献
172.
23年生大叶栎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广西平果县海明林场23年生大叶栎木材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大叶栎木材的气干密度(含水率为12%)、基本密度和全干密度分别为0.583 g.cm-3、0.462 g.cm-3和0.507 g.cm-3,气干密度属于国产木材的中等级水平;径向、弦向和体积干缩系数分别为0.099%、0.183%、0.296%,湿胀率依次为4.106%、7.958%和12.627%,差异干缩为1.5-1.9,其尺寸稳定性较好;冲击韧性为52.12 kJ.m-2,端面、径面和弦面硬度分别为41.53 MPa、31.41 MPa和35.51 MPa,顺纹抗压强度为44.50 MPa,抗弯弹性模量和抗弯强度分别为12.63 GPa和127.31 MPa,径面和弦面顺纹抗剪强度分别为8.76 MPa和10.54MPa,抗劈强度依次为124.3 N.mm-1和138.6 N.mm-1。除冲击韧性和硬度较低外,大叶栎木材的主要力学强度均属于国产木材的中等级水平。 相似文献
173.
欧盟农业发展较快,一直处于世界领先行列,各项制度相对完善,农业预算发展颇具成效.中国农业预算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中,逐步得到了完善,但同时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笔者通过中欧农业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4.
鳞片扦插、种子繁殖是百合传统种植模式的主要方法.近年来,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生产百合种苗的研究方兴未艾.本实验证明,组培苗生长健壮、抗病能力强、产量高,具有较强的生产优势;组织培养技术、鳞片扦插技术、种质优化技术三者结合,可以促进百合生产向规模化、优质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5.
现代农业科技革命与我国节水农业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1世纪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严重的水危机,解决危机的基本出路在于依靠科学技术大力发展现代节水高效农业。介绍了节水农业研究在现代科技革命中的地位以及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对节水农业发展的贡献。阐述了目前节水农业发展中的若干科技问题和展望。 相似文献
176.
采用自制的中温固化酚醛树脂胶黏剂为粘结剂制备重组竹材,探索重组竹密度、竹束疏解次数、胶液固体含量、热压温度和热压时间对重组竹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重组竹密度为095g/cm3,竹束疏解3次,胶液固体含量为25%,热压温度为125℃,热压时间为11min/mm时,重组竹物理力学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177.
地表覆盖对土壤热参数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覆盖条件下土壤热性质的研究对于包气带水热运移及覆盖技术的应用均有重要意义。使用11针热脉冲探头对沙黄土不同深度(6 mm、18 mm、30 mm)的土壤热扩散率、热容量和热导率三个热参数进行测定,并进行地表覆盖(石子覆盖、秸秆覆盖)处理,旨在探究覆盖条件下表层土壤热性质动态变化过程及土壤热参数与水分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1)相对于裸土,石子和秸秆覆盖条件下土壤热参数增大,且覆盖对于靠近表层土壤热参数的影响更加明显;(2)随降雨的发生,土壤热参数均增大,在两次降雨期间,土壤热参数逐渐减小,覆盖与裸土热参数差异逐渐增大;(3)三个热参数随降雨的发生,其动态变化过程表现不同,热容量对降雨的响应最为敏感,热导率次之,热扩散率开始减小的时间较热导率和热容量滞后,三个深度滞后时间均在48 h以上,而且覆盖以后热扩散开始减小的时间较裸土推迟(48 h以上)。土壤容重不变的情况下,在频繁干湿交替的过程中土壤水分为土壤热参数变化的最主要影响因素。覆盖条件下土壤热参数与土壤含水量关系研究表明:石子和秸秆覆盖条件下土壤热参数与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关系与裸土条件下一致,热导率与含水量呈幂函数增加的趋势,热容量随含水量线性增加,热扩散率随含水量增加先增后减,本研究所用沙黄土热扩散率峰值对应的含水量在0.20 cm3cm-3左右。由以上结果可以发现覆盖对近表层土壤热参数的动态变化有显著的影响,覆盖的保水效应直接影响土壤热参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8.
农田土壤有机碳固存的主要影响因子及其稳定机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农田生态系统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明确影响农田土壤有机截获的主要因素及土壤固碳的稳定机制,有助于控制和加强农田土壤碳库的固碳潜力,以及正确评价农业生产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因此,本文综合论述了影响农田土壤碳含量的自然和人为因素,详细阐述了土壤碳固定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稳定机制。并总结了已有研究的不足,对今后土壤固碳研究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展望。认为从土壤微生物学角度出发,深入研究微生物在土壤有机碳循环中的作用机制,并将地上部和地下部生态系统联系起来探讨土壤碳素稳定性机制更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9.
180.
基于产量的稻田肥力质量评价及障碍因子区划——以进贤县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壤肥力质量评价及土壤肥力障碍因子分析,对于区域土壤利用和改良、指导农业生产结构布局具有重要意义。以江西省进贤县为研究区,通过水稻遥感解译测产,结合主成分分析进行土壤质量评价;采用综合指数法表征土壤肥力质量水平,分析该区域低肥力质量区域主要障碍因素,并进行障碍因子区划。结果表明,该地区土壤肥力质量评价的最小数据集(MDS)指标包括: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CEC)、全钾(TK)、交换性钙(Ex.Ca)、容重、粉黏比;土壤质量综合指数与水稻产量相关系数达到0.73(p0.01),以当地水稻平均产量7.215 t hm~(-2)确定土壤质量综合指数阈值为0.65。分析得出,该地区影响土壤肥力的主要障碍包括有机质含量低和容重较大反映的低熟化度障碍、中量元素缺乏反映的酸化障碍、全钾含量低和高粉黏比反映的结构障碍等。根据障碍因素将研究区域划分为三大障碍区:东南部丘陵区主要障碍因子为酸化和土壤结构障碍;中西部低岗平原主要为土壤酸化障碍;北部滨湖区主要障碍为水稻土熟化程度低。通过对不同区域施行针对性改良措施有益于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