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40篇
  免费   1129篇
  国内免费   1979篇
林业   2741篇
农学   1866篇
基础科学   1158篇
  4070篇
综合类   9989篇
农作物   1401篇
水产渔业   440篇
畜牧兽医   1292篇
园艺   733篇
植物保护   1858篇
  2024年   161篇
  2023年   449篇
  2022年   747篇
  2021年   771篇
  2020年   759篇
  2019年   888篇
  2018年   589篇
  2017年   1011篇
  2016年   1198篇
  2015年   947篇
  2014年   1248篇
  2013年   1433篇
  2012年   1832篇
  2011年   1705篇
  2010年   1442篇
  2009年   1440篇
  2008年   1225篇
  2007年   1311篇
  2006年   1090篇
  2005年   828篇
  2004年   635篇
  2003年   482篇
  2002年   414篇
  2001年   407篇
  2000年   379篇
  1999年   278篇
  1998年   228篇
  1997年   224篇
  1996年   191篇
  1995年   208篇
  1994年   170篇
  1993年   162篇
  1992年   129篇
  1991年   133篇
  1990年   101篇
  1989年   97篇
  1988年   55篇
  1987年   54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7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1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7篇
  1962年   2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贵州高羊茅新品种(系)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2010年对选育鉴定的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新品系,按照完全随机区组排列设计方法,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株高30~40 cm时刈割测产,大方高羊茅每年的鲜草产量和干物质产量都比对照Fawn高许多,其中第2年的鲜草产量和干物质产量分别为87 825和15 360 kg/hm2,...  相似文献   
52.
在干旱次生盐渍化土壤条件下,采用“3414”配方施肥方案,研究了氮、磷、钾配施对红花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方施肥对红花株高、分枝高、单株花球数、花冠和籽粒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其中以配施N 180 kg/hm2、P 90 kg/hm2、K 120 kg/hm2的处理N2 P2 K2红花花冠和籽粒产量最高。分别对红花花冠产量和红花籽粒产量与氮、磷、钾肥料的相关性进行回归分析,均达到显著水平。在干旱灌区次生盐渍化土壤上,红花花冠理论最高产量为667.98 kg/hm2,最佳施肥量为N 150.59 kg/hm2、P2O5 93.09 kg/hm2、K2O 98.75 kg/hm2;红花籽粒理论最高产量为2 644.47 kg/hm2,最佳施肥量为N 169.50 kg/hm2、P2O5 94.60 kg/hm2、K2O 102.75 kg/hm2。  相似文献   
53.
为了建立枇杷叶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方法,选用色谱柱Agilent Ecilpse plus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1%氨水(70∶30)磷酸调p H=8.0,流速为0.8 m L/min,检测波长210 nm,柱温25℃。齐墩果酸和熊果酸能达到基线分离,分离度R2.5,齐墩果酸在0.20~7.94μg、熊果酸在0.21~8.49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试验证明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枇杷叶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4.
本文首次深入研究了伞形科参棕亚科和牵环花亚科及相关类群34属(参棕亚科9属,牵环花亚科21属)48种植物叶片(茎或果实)的气孔结构,结果显示有3种类型气孔:无规则型,不等型及平列型。参棕亚科的气孔多为平列型,少为无规则型,而牵环花亚科多为无规则型,少为不等型(Gymnophyton除外)。Bowlesia分支的细胞壁多为深波状,其他分支的细胞壁多平直。气孔结构的研究为分子系统学建立的参棕亚科和牵环花亚科,以及Bowlesia分支提供了形态学依据,并支持分子系统学将Apiopetalum,Mackinlaya及Stilbocarpa从五加科分别移入参棕亚科和牵环花亚科,将Homalosciadium,Platysace,Hermas及Klotzschia移出两亚科。  相似文献   
55.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黄河源区“黑土滩”退化草地CO2释放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黑土滩”3种不同处理:“黑土滩”植被-土壤系统呼吸(BC),土壤呼吸(BJ)和土壤微生物呼吸(BL)的CO2释放速率日变化具有相似性,均呈现出明显的单峰型特点,且白天大于夜间;CO2释放速率季节动态变化明显,且3者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黑土滩”植被-土壤系统呼吸与地表温度及5cm地温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而土壤微生物呼吸与0~10cm土壤水分含量相关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6.
7种委陵菜属植物叶表皮微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沈阳地区7种委陵菜属Potentilla植物的叶表皮微形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7种委陵菜上、下叶表皮细胞垂周壁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波浪状增厚,使表皮细胞间的结合更加紧密,增强了叶的抗逆性和机械支撑能力,根据表皮细胞形状可将叶表皮微形态分为3种类型:1)多边形:蔓委陵菜P. flagella、莓叶委陵菜P. fragarioides、翻白委陵菜P.discolor、伏委陵菜P.paradoxa和三叶委陵菜P.freyniana的上表皮;2)近多边形:羽叶委陵菜P.multicaulis、蛇含委陵菜P.kalinin的上表皮和莓叶委陵菜、伏委陵菜的下表皮;3)不规则形:蔓委陵菜、翻白委陵菜、羽叶委陵菜、蛇含委陵菜和三叶委陵菜的下表皮。7种委陵菜气孔器分布特点:莓叶委陵菜、翻白委陵菜、伏委陵菜和三叶委陵菜的上表皮无气孔器分布;蔓委陵菜上表皮的气孔器零星分布;羽叶委陵菜、蛇含委陵菜的上表皮和蔓委陵菜、羽叶委陵菜、蛇含委陵菜、莓叶委陵菜、翻白委陵菜、伏委陵菜和三叶委陵菜的下表皮均有气孔器分布。在7种委陵菜的下表皮中莓叶委陵菜、羽叶委陵菜和翻白委陵菜的气孔指数相对较大,蔓委陵菜、伏委陵菜、蛇含委陵菜和三叶委陵菜气孔指数相对较小,蔓委陵菜、羽叶委陵菜和蛇含委陵菜的上表皮气孔指数明显小于其下表皮。通过对7种委陵菜气孔指数的比较研究表明,蔓委陵菜、伏委陵菜、蛇含委陵菜和三叶委陵菜具有很强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57.
杀菌剂多菌灵在桑叶中的消解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菌灵(carbendazim)是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治药物。将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分别稀释至1000和500倍药液后喷洒桑树,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桑叶中多菌灵的残留和消解动态。结果表明:桑树喷洒稀释1000倍的多菌灵药液后,桑叶中药物的消解动态方程为Ct=4.5339e-0.2215t,药物的半衰期T1/2=3.13d;喷洒稀释500倍的多菌灵药液后,桑叶中药物的消解动态方程为Ct=6.0527e-0.1030t,药物的半衰期T1/2=6.73d。多菌灵在桑叶中的残留与消解动态显示低浓度(稀释1000倍)的药液在桑叶中的降解更快,所以建议生产上适当采用高浓度药液喷施桑树,并根据相应的药物消解动态数据确定桑叶采摘时期,以保证家蚕食下药叶对微粒子病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58.
黄鹏  张恩和  柴强 《草业学报》2001,10(1):86-91
在甘肃秦王川新灌区的大田试验表明,春小麦//蚕豆、春小麦/油菜、春小麦/马铃薯及春小麦//草木樨等4种间套种植模式均能提高农田的生产力;豆料作物与牧草显著地改善耕层的茬口养分特性,草木樨茬口不但速效养分含量高于其他模式,对提高土壤有机质和降低土壤容重也有明显效果。施氮能显著提高各种植模式的综合经济产量,但过量施氮时增产效果又有所下降,且在各茬口的速效磷含量产生较弱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59.
苜蓿褐斑病的离体叶接种研究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研究和鉴定苜蓿褐斑病抗病性的离体叶接种技术。结果表明,离体叶接种鉴定比传统的整株鉴定效率高,结果可靠。在0.3%水琼脂培养基中加入50μm/mL苯骈咪唑,即可达到最佳保绿效果。接种所需的适宜条件是,相对湿度接近100%,温度20℃,接种时间20h,无光照。培养所需的适宜条件是,生长箱内光照(光强度9000lux)和黑暗每12h交替一次,有光时22℃,无光时18℃。  相似文献   
60.
为探索外源性IL-6可否通过反馈作用调节机体的免疫反应,选用3~4月龄、体重1.5~2.5kg的健康青紫蓝家兔,麻醉后固定于脑立体定位仪上。试验组Ⅰ动物(n=8)在下丘脑外侧区注射2.5pmol/LIL-62μL;试验组Ⅱ动物(n=5)在疑核处注入2%盐酸利多卡因0.5μL后,再在下丘脑外侧区注射2.5pmol/LIL-62μL;对照组动物(n=4)在下丘脑外侧区注射人工脑脊液2μL。分别在注射前及注射后不同时间无菌采血作细胞免疫指标测定。结果:试验组Ⅰ动物的T细胞百分率和PHA诱导的淋巴细胞转化率,在注射IL-6后60min显著升高;试验组Ⅱ动物的T细胞百分率和PHA诱导的淋巴细胞转化率,在注射IL-6后120min出现显著升高;对照组动物在注射前后无明显变化;由此证明,下丘脑外侧区一定量的IL-6具有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而这种细胞免疫的调节作用至少有一部分是通过疑核到达免疫系统的。疑核是下丘脑外侧区IL-6调节机体细胞免疫的通路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