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1篇
林业   9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2篇
  14篇
综合类   163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28篇
畜牧兽医   110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形成黑色素化的附着胞从植物体表面直接侵入寄主是香蕉黑星病菌主要的侵染方式.通过利用Genome Walking方法对香蕉黑星病菌黑色素生物合成关键酶编码基因之一的小柱孢酮脱氢酶基因SCD进行克隆, 得到其序列全长为1696bp.序列测定及软件分析结果表明,该片段包括完整的开放读码框(738bp),其中含有一个长29bp的内含子,编码203个氨基酸.该序列具有典型的启动子结构,在5'端调控序列中发现几个典型的真核生物顺式调控元件TATA motif、CAAT-motif、TGAC -motif、ACTGC -motif等.试验结果为深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和结构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防治该病害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及手段.  相似文献   
82.
本试验研究了3种不同中草药配方对泰和乌骨鸡生产性能及组织黑色素含量的影响, 以探讨利用饲料途径提高泰和乌骨鸡药用滋补价值的可行性.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 其余3组分别饲喂添加1%以黑芝麻为主要成分的复方中草药添加剂Ⅰ(试验组Ⅰ)、1%以何首乌为主要成分的复方中草药添加剂Ⅱ(试验组Ⅱ)和1%以血余炭为主要成分的复方中草药添加剂Ⅲ (试验组Ⅲ)的日粮.试验全期(0~12周龄)各处理组间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差异不显著(P>0.05).全期死亡率除试验组Ⅲ外, 其他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有下降趋势, 所有试验组的腹泻率均低于对照组.4周龄时各试验组乌骨鸡组织(胸肌、腿肌和皮肤)中黑色素含量均高于对照组.8周龄和12周龄时除8周龄试验组Ⅱ的皮肤以及12周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腿肌黑色素含量低于对照组外, 其他试验组组织黑色素含量均高于对照组.3种复方中草药添加剂总体上未对泰和乌骨鸡的生产性能造成不利影响, 但可不同程度地提高泰和乌骨鸡组织中的黑色素含量.  相似文献   
83.
乌骨鸡是闻名中外的药用家禽,具有特殊的药用、营养及观赏价值。现代医学认为乌鸡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存在于体内黑色素中,其黑色素具有预防癌症、抗衰老和提高免疫力等功效。由于乌骨鸡的黑羽、黑肤、黑胫等黑色素性状在育种及食品工业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4.
苯硫脲对斑马鱼黑色素生成及早期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苯硫脲抑制斑马鱼黑色素生成的最佳浓度及苯硫脲对斑马鱼早期发育的影响,用0.05~2.O mmol/L苯硫脲处理28-体节期斑马鱼胚胎,用1.0~15 mmol/L苯硫脲处理受精后2、10、24 h的斑马鱼胚胎.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发育时期,抑制黑色素生成的苯硫脲最佳浓度是不同的;且发育时期越早,斑马鱼对苯硫脲毒性越敏感;苯硫脲低于0.2 mmol/L时对斑马鱼孵化、存活和早期发育无显著影响;0.2 mmol/L苯硫脲导致斑马鱼孵化率降低;0.5~2.0 mmol/L苯硫脲导致斑马鱼的孵化率和存活率均降低,并引起斑马鱼畸形.  相似文献   
85.
采用石蜡切片和组织涂片技术,对人工养殖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在正常和操作胁迫下头肾的组织、细胞形态结构及细胞数目进行研究,并探讨了其在操作胁迫后0.1、4、24 h 的变化特征.石蜡切片观察发现,圆口铜鱼头肾实质中无肾单位,主要由淋巴组织、造血组织、血管、肾间组织及黑色素巨噬细胞组成.各组织及细胞结构形态正常,分布规则.在操作胁迫后0.1、4 h 时,头肾中黑色素巨噬细胞数量较正常组显著增多,形成黑色素巨噬细胞中心,同时肾间组织增生,肾间细胞面积、核面积和核直径均有不同程度增大;在操作胁迫后24 h 时,黑色素巨噬细胞数量和肾间细胞面积、核面积、核直径均减小,并均低于正常组.组织涂片观察发现,正常圆口铜鱼头肾中主要有6类细胞:红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血栓细胞.应激后不规则红细胞增多,红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数量和嗜碱性粒细胞持续减少;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数量在应激后0.1 h短暂增多,随后持续降低;血栓细胞数量持续增加.研究表明,圆口铜鱼头肾组织和细胞在应激后较短时间(0.1、4 h)内发生显著变化,部分组织的生物功能在24 h 时逐渐恢复正常.本研究可为圆口铜鱼及其他硬骨鱼类头肾的组织学研究、养殖与驯化过程中的健康监测等方面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6.
甘蓝型油菜种皮黑色素形成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甘蓝型油菜在种子发育过程中种皮中黑色素含量与多酚和游离酪氨酸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 提纯后黑色素的HPLC分析结果表明黑籽和黄籽油菜种皮黑色素的组成相同. 在种子发育后期, 种皮黑色素的增加速率(0.255)与游离酪氨酸(0.071)和多酚(0.208)含量的下降速率之和(0.279)相近, 说明黑籽油菜中黑色素是以游离酪氨酸和多酚为前体  相似文献   
87.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酪氨酸水平对1~4周龄泰和乌骨鸡生产性能、血清及组织中游离酪氨酸含晕和组织黑色素含量的影响.选用1日龄泰和乌骨鸡270只,随机分成6个处理,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饲养至4周龄.6个处理日粮酪氨酸水平分别为0.38%、0.58%,0.78%、0.98%、1.18%和1.38%.结果表明:随日粮酪氨酸水平的提高,泰和乌骨鸡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提高,料重比降低,当日粮酪氨酸水平为1.18%时平均日增重达到最高、料重比达到最低,1.18%水平组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其他各水平组(P<0.01),其料重比极显著低于除0.78%水平组和0.98%水平组之外的其他各水平组(P<0.01);泰和乌骨鸡血清及组织中游离酪氨酸含量随日粮酪氨酸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当日粮酪氨酸水平为1.18%时游离酪氨酸的含量达到最高,且极显著或显著高于其他各水平组(P<0.01或P<0.05);泰和乌骨鸡组织中黑色素含量随着日粮酪氪酸水平的提高先增加后降低,心脏、肌肉、皮肤中黑色素的含量在1.18%水平时达到最高且与其他各水平组差异极显著(P<0.01);而肝脏组织中黑色素的含量在0.98%水平达到最高,也与其他各水平组差异极显著(P<0.01).山此可知,在一定的酪氨酸水平范围内,提高日粮酪氨酸水平可提高泰和乌骨鸡血清及组织中游离酪氨酸含量、组织中黑色素的含量和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88.
酪氨酸酶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酪氨酸酶(TYR)是合成黑色素的限速酶,其活性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黑色素合成的种类和数量。本文综述了TYR基因结构及功能、表达调控以及该基因在物种上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9.
为探明超黑糯玉米籽粒发育过程中黑色素的积累规律,以超黑糯玉米自交系I46和白糯玉米自交系BN13杂交F2群体中性状为黑糯(黑糯27)和白糯(白糯66)为材料,通过显微观察、类胡萝卜素含量以及花色甙含量的测定,研究超黑糯玉米籽粒发育过程中黑色素的积累及类胡萝卜素和花色苷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超黑糯玉米籽粒黑色素主要分布于果种皮中,而糊粉层没有黑色素分布,随着籽粒的发育,黑色素从籽粒远胚端开始沉积直至分布到整个籽粒;在黑糯27玉米籽粒发育过程中,类胡萝卜素的含量随着发育时间的推进呈总体下降的趋势,花色苷含量则随着籽粒发育的推进先上升,直到30 d时达到最大值,随后出现下降趋势;在白糯66籽粒发育过程中,籽粒没有黑色素的沉积,类胡萝卜素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整个籽粒发育过程中没有检测到花色苷的含量。  相似文献   
90.
[目的]利用响应面法对出芽短梗霉菌株MF1发酵水溶性黑色素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开展稳定性研究.[方法]利用Design-expert 7.5设计软件,以黑色素产量为指标,采用Plackett-Burman法筛选出三个重要因素,使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设计并进行条件优化.[结果]响应面优化及各因素交互作用分析确定最佳发酵条件为:装添量为100 mL,葡萄糖为10.3g/L,酵母浸粉为2.02 g/L时,黑色素最高产量达到0.53g/L.所得黑色素具有良好的水溶性,较高的酸碱、热稳定性,不易被氧化还原,金属离子对色素稳定性影响不显著.[结论]葡萄糖、酵母浸粉和装填量为影响黑色素产量的三个主要因素,为天然水溶性黑色素的中试放大、大规模生产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