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896篇 |
免费 | 86篇 |
国内免费 | 438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11篇 |
农学 | 871篇 |
基础科学 | 144篇 |
159篇 | |
综合类 | 3687篇 |
农作物 | 614篇 |
水产渔业 | 26篇 |
畜牧兽医 | 476篇 |
园艺 | 83篇 |
植物保护 | 24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2篇 |
2023年 | 141篇 |
2022年 | 219篇 |
2021年 | 237篇 |
2020年 | 176篇 |
2019年 | 157篇 |
2018年 | 95篇 |
2017年 | 126篇 |
2016年 | 140篇 |
2015年 | 148篇 |
2014年 | 200篇 |
2013年 | 194篇 |
2012年 | 252篇 |
2011年 | 298篇 |
2010年 | 298篇 |
2009年 | 304篇 |
2008年 | 316篇 |
2007年 | 332篇 |
2006年 | 279篇 |
2005年 | 269篇 |
2004年 | 232篇 |
2003年 | 212篇 |
2002年 | 247篇 |
2001年 | 192篇 |
2000年 | 164篇 |
1999年 | 161篇 |
1998年 | 156篇 |
1997年 | 130篇 |
1996年 | 80篇 |
1995年 | 86篇 |
1994年 | 94篇 |
1993年 | 55篇 |
1992年 | 111篇 |
1991年 | 76篇 |
1990年 | 68篇 |
1989年 | 86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65年 | 3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4篇 |
1953年 | 9篇 |
195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4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开麦 18是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所与浚县种子公司于 1993年以(开麦 64× 89中 170) F1作母本,(开 1003×温麦 2540) F1作父本进行杂交,其组合号为 93009,经连续多年系谱选择, 1998年 F5代基本稳定, 1999年对 93009组合的 20多个株系进行了鉴定和初步测产,均比对照增产显著,其中 93009-0-2-1-1-1系表现较好, 2000- 2001年度参加所品比试验,比对照增产显著, 2001- 2002年度参加省小麦新品种预备试验,表现突出,命名为开麦 18. 相似文献
82.
为探索不同肥水处理对晚播稻茬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以淮麦30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肥水运筹对稻茬晚播麦生长特性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肥水处理均能促进稻茬晚播麦出苗,增加茎蘖数分化,提高茎蘖群体质量。稻茬晚播麦的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均显著增加,产量增幅为8.8%~30.4%,其中,浇水处理增产最显著,达30.4%。小麦对氮素的利用率增加幅度为12.5%~29.5%,浇水处理的氮素利用率最高,达29.5%。总体效果为浇水处理>灌水处理>洇水处理>常规施肥。因此,肥水配施对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及其构成具有显著的促进和改善作用,施肥后配合适宜的水分运筹有助于提高小麦对氮素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83.
小麦水浸提液对节节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阐明小麦Triticum sestivum对入侵植物节节麦Aegilops tauschii的化感作用机制,采用培养皿生物测定法,依据萌发率、苗高、根长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研究了小麦茎叶和根系水浸提液对节节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茎叶和根系水浸提液对节节麦种子萌发、幼苗苗高和根长均表现出“低促高抑”的化感作用。生理生化指标结果显示,小麦不同部位水浸提液对节节麦幼苗生长表现出质量浓度效应的化感胁迫作用,随浸提液质量浓度的增加,节节麦幼苗相对电导率不断增加,叶绿素质量分数逐渐下降,当浸提液质量浓度达100 g·L-1时,与对照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 < 0.05)。此外,SOD活性、脯氨酸质量分数及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均呈逐渐增加变化,其中,前期(0~5 g·L-1)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较对照增加差异不显著(P>0.05),可能与节节麦自身调节有关,之后增加迅速,且较对照增加均达到差异显著水平(P < 0.05),表明节节麦幼苗生长受到小麦水浸提液化感胁迫作用的加剧。综合化感效应值显示,浸提液质量浓度为25~100 g·L-1时,小麦对节节麦幼苗化感抑制作用强弱为茎叶≥根系。 相似文献
84.
本文以藜麦的2K5、Q13-7、土黄藜、Q13-13、黄藜、YY6、SCI和红藜8个品系作为研究材料,研究不同品系藜麦萌发期耐盐碱程度.设置混合盐碱溶液的浓度分别是0、25、50、100、150 mmol/L,统计各品系的发芽数、根长和芽长等,计算发芽率、活力指数等.结果 表明,芽长、发芽率、活力指数等指标均呈现出在低盐碱处理时升高,高盐碱处理时降低的整体趋势,萌发时间也随着盐碱胁迫的程度增加而推迟.通过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得出结论,藜麦2K5和Q13-7的耐混合盐碱胁迫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85.
八倍体小偃麦是普通小麦遗传改良的重要种质材料,为进一步发掘和利用其优良基因,对从匈牙利科学院农业研究所引进的八倍体小偃麦BE-1的染色体组成和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进行了分析鉴定。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其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56,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PMC MI)粢色体构型2n=28Ⅱ的细胞占65.8%;分别用长穗偃麦草(Thinopyrum elongatum,D.R Dewey,2n=14,EE)、百萨薄冰草(Thinopyrum bessarabicum,A.Love,2n=14,JJ)、假鹅观草(Pseudoroegneria strigosa,A.Love,2n=14,StSt)的总基因组DNA作撂针进行原位杂交,结果发现仅在假鹅观草总基因组DNA作探针时。能够检测到BE-1 14蒂染色体明显的杂交信号,进而认为它们来源于St基因组相近的鹅观草属的物种;对八倍体小偃麦BE-1麦咎蛋白进行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其HMW—GS组成为1,6+8,5+10。红外谷物品质分析仪测试结果表明,它的蛋白质、湿面筋含量度沉淀值均超过当前优质小麦品种,可做为普通小麦品质改良的重要基因源。 相似文献
86.
麦棉套作模式下播种方式与播量对小麦灌浆特性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麦棉套作模式下适宜的小麦播种方式与播量,通过裂区试验,以播种方式(撒播和条播)为主因素,播量(187.5、225.0、262.5、300.0kg·hm-2)为副因素,研究了播种方式与播量对小麦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条播相比,撒播小麦灌浆期边行、内行分别延长3.3和0.6d,平均灌浆速率、最大灌浆速率边行分别降低0.18、0.26mg·粒-1·d-1,最大灌浆速率出现时间推迟了0.2d;内行小麦平均灌浆速率与最大灌浆速率分别提高0.02、0.04mg·粒-1·d-1,最大灌浆速率出现时间推迟0.6d;撒播使内行小麦理论最大粒重提高1.7g。随播量的增加,小麦灌浆期延长,与187.5kg·hm-2播量相比,300kg·hm-2播量下撒播边行和内行及条播边行和内行分别延长2.8、1.8、2.6、2.2d,平均灌浆速率分别降低0.10、0.02、0.11、0.10mg·粒-1·d-1,最大灌浆速率分别降低0.15、0.03、0.15、0.15mg·粒-1·d-1,最大灌浆速率出现时间分别推迟0.7、0.5、0.9和-0.8d,理论最大粒重分别降低1.5、3.1、1.1、6.5g。撒播内行穗数达到529.0万穗·hm-2,显著高于条播,穗粒数与千粒重分别较条播高1.4粒与0.2g,产量较条播高405.0kg·hm-2,而边行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与条播无显著差异;撒播平均产量较条播高5.1%。随播量的增加,单位面积穗数增加,穗粒数、千粒重下降。产量撒播以播量225.0kg·hm-2最高,条播以播量262.5kg·hm-2最高。以上结果说明,在麦棉套作模式下小麦采用撒播,播量在225.0kg·hm-2时可有效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87.
“泉麦 3号”是福建省泉州市农科所用“尼泊尔矮 //晋麦 2 1 48/宁 7840”进行有性杂交 ,按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春性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于 1 998年 2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特征特性该品种综合了尼泊尔品种矮秆、晋麦 2 1 48(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适应性广、“宁 7840”抗赤霉病的优点 ,在福建生育期 1 2 8~ 1 35 d,比晋麦 2 1 48早熟 6~ 7d;株高 90~ 1 0 5 cm,比晋麦 2 1 48矮 1 0 cm,茎秆富有弹性、较耐湿 ,后期转色好 ;穗层整齐 ,穗纺锤型、白壳、长芒 ;穗长 9~ 1 0 cm,每穗 37~ 42粒 ,千粒重 39.4~ 47.1g。籽粒… 相似文献
88.
89.
90.
赤峰市苦荞麦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筛选赤峰市适宜种植的苦荞品种,2011年在赤峰市进行9个苦荞麦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西荞1号、黔苦3号、苦荞04-46、川荞1号、黔苦5号、晋荞麦2号、西荞2号、六苦2081产量均比对照CK-10-2高,适宜当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