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743篇
  免费   826篇
  国内免费   6144篇
林业   97篇
农学   8792篇
基础科学   2917篇
  2604篇
综合类   34713篇
农作物   5748篇
水产渔业   52篇
畜牧兽医   1083篇
园艺   193篇
植物保护   2514篇
  2024年   391篇
  2023年   1008篇
  2022年   1247篇
  2021年   1492篇
  2020年   1231篇
  2019年   1240篇
  2018年   768篇
  2017年   1203篇
  2016年   1326篇
  2015年   1313篇
  2014年   2301篇
  2013年   2453篇
  2012年   2901篇
  2011年   3225篇
  2010年   2945篇
  2009年   3039篇
  2008年   2815篇
  2007年   2643篇
  2006年   2290篇
  2005年   2199篇
  2004年   1753篇
  2003年   1553篇
  2002年   1491篇
  2001年   1509篇
  2000年   1354篇
  1999年   1372篇
  1998年   1314篇
  1997年   1390篇
  1996年   1227篇
  1995年   1125篇
  1994年   1117篇
  1993年   1146篇
  1992年   1118篇
  1991年   1001篇
  1990年   825篇
  1989年   864篇
  1988年   118篇
  1987年   75篇
  1986年   51篇
  1985年   72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0篇
  1981年   8篇
  1965年   27篇
  1963年   9篇
  1958年   12篇
  1957年   62篇
  1955年   7篇
  1953年   31篇
  1952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因山东省旱作灌溉区种植模式多样、技术模式不统一,规模化生产下的机械效能未能充分发挥,存在动力机械与机具配套比低、农机动力与资金浪费问题,在对小麦玉米周年轮作下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调研后,总结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路线,构建以作业成本最小为目标的农机装备优化配备模型.通过对平度市某小麦玉米种植合作社进行计算,作业成本较实际...  相似文献   
992.
陕西中部地区小麦种子寄藏真菌种类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检查陕西中部的小麦种子样品,发现种表附着真菌孢子40种,大致属于19个真属。分离14个县(市)30份样品的1500粒种子,得到种内寄藏真菌500多株。除20%左右在供试条件下未产孢外,其余分属于18属33个种。其中链格孢菌出现机率最高,仅细链格孢即占23.7%,其次为离蠕孢菌,仅麦根腐离蠕孢即占13.1%。文中对少见种,特别是10个国内新纪录种,作了简要描述和图示。  相似文献   
993.
施肥量与氮肥基追比对西农979产量和品质的效应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为给小麦品种西农979的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在高、中两种施肥量(高肥:每公顷施纯氮270kg、P2O5 225 kg、K2O 120 kg;中肥:每公顷施纯氮180 kg、P2O5 120 kg、K2O 120 kg)和氮肥7:3、6:4、5:3 :2、10:0四种基追比例(一次追氮在拔节期进行,两次追氮分别在拔节期与孕穗期进行)条件下,研究了施肥量和氮肥基追比例对西农979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肥处理产量比中肥处理产量提高9.66%;无论在中肥或高肥条件下,籽粒产量均随氮肥追施比例的增加而提高.施肥量和氮肥基追比例对千粒重的影响较小,对穗粒数的影响居中,对群体穗数的调控作用较大.氮肥基追并施可显著提高成穗率.随施肥量的提高和氮肥追施比例的加大,群体穗数逐渐增加,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也有逐渐提高的趋势,但蛋白质含量增幅小,湿面筋含量增幅大.高施肥量下,氮肥基追比例5:3:2,西农979的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最高,分别达到8 573.5 kg·hm-2、14.97%和32.12%.  相似文献   
994.
为探讨小偃系列小麦品种的品质相关性状的遗传基础,为小麦品质改良和品种选育提供参考。采用SDS-PAGE和A-PAGE技术对14个小偃系列小麦品种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和醇溶蛋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4份小偃系列小麦品种共出现了7种亚基和5种亚基组合类型。Glu-A1位点,1亚基是主要亚基,其频率达85.7%;G1u-B1位点,7+9亚基是主要亚基。其频率为50%;Glu-D1位点,2+12是主要亚基,其频率高达92.9%。1,7+9,2+12是主要的亚基组合类型,其频率为35.7%;小偃系列小麦品种整体品质得分较高,为7.21。14个小偃系列小麦品种共检测到19条醇溶蛋白带型。平均13.6条;其遗传距离(GD)在0.23-0.59之间,当遗传距离为0.50时,14个品种可聚为4个大类,来源相同的品种,遗传相似性大。可以聚在一起。小偃系列小麦品种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和醇溶蛋白的遗传变异较小。遗传基础较狭窄。  相似文献   
995.
为筛选出适合东台市种植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好的小麦新品种,加快当地小麦优良品种的推广步伐,于2021-2022年在江苏现代农业(稻麦)产业技术体系东台推广示范基地开展了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对其产量、茎蘖动态、田间表现等性状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扬辐麦13、扬麦34、盐麦1号、扬麦33、扬麦28等5个品种增产优势明显,且综合表现较优,可以在东台地区进一步扩大示范种植,扬麦23、扬麦25、镇麦12号作为东台市主推小麦品种,稳产性丰产性好,可继续作为主推品种进行种植,其余品种要进一步加强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996.
《现代农业》2005,(3):7-8
一、稻田套播小麦高产配套技术1郾适期套播。一般掌握在小麦最佳播期内,与水稻共生期7天左右套播为宜,收稻时麦苗一叶一心。过迟套播会使小麦出苗受到影响,过早套播则易形成弱苗,且分蘖始期大幅度推迟。2郾适量匀播。由于稻套麦早播早发,同等产量水平下,其播种量应少于免穴少雪  相似文献   
997.
小麦晚套露地花生间作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小麦晚套露地花生间作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模式结构特点和关键技术,并从地上高秆作物边行优势和光合荧光特点及地下根系空间分布特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等方面阐述了其高产高效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98.
针对山西省中部地区光热资源种植小麦、玉米一熟有余、两熟不足的现状,开展了小麦-玉米一年两熟栽培技术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选用太原610、长5022、京核9410、京核931等早熟、优质、高产的小麦品种和太特早3号、太特早4号特早熟以及晋单32号、晋单22号等中熟玉米品种,配之以地膜覆盖、育苗移栽、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栽培技术,可以实现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并获得“亩产吨粮”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9.
肖云  陈松鹤  杨洪坤  张雪  郭翔  樊高琼 《核农学报》2021,35(11):2616-2625
为探究优化栽培管理对四川丘陵旱地不同穗型小麦分蘖质量与产量形成的影响,本研究于2017—2019年,以大穗型品种川麦104和多穗型品种川农16为材料,在秋闲季秸秆覆盖配施干猪粪条件下适期早播形成优化栽培管理,并以当地常规栽培管理为对照,解析优化栽培管理对小麦分蘖质量与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栽培管理下有效分蘖发生速率提高65.7%,发生期较常规栽培缩短1.6 d,第一、第二叶位分蘖发生率分别提高8.0和27.4个百分点,拔节时第一、第二叶位分蘖叶龄分别达到4.1和3.1;优化栽培管理提高了小麦拔节期N含量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含量,开花期NSC含量也较常规栽培管理提高1.0~3.4个百分点;优化栽培管理下拔节期、开花期、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显著增加,主茎干物质积累量分别提高39.8%、12.7%和9.9%,分蘖干物质积累量分别提高99.2%、35.3%和37.1%,且成熟期分蘖干物质占比较常规栽培管理增加6.2个百分点,收获指数由0.40增加到0.45(两品种两年均值)。通径分析表明,有效穗是限制两种穗型小麦产量提升的关键因子,优化栽培管理下川麦104有效穗增加11.0%~18.4%,增产13.5%~30.5%;川农16有效穗增加4.5%~8.7%,增产22.2%~23.7%。研究认为,秋闲季秸秆覆盖配施干猪粪条件下适期早播形成的优化栽培管理,可充分发挥系统优势,促进植株氮素吸收和光合生产,减弱主茎与分蘖的非对称竞争,促进优势分蘖成穗、增产,是适合四川丘陵旱地绿色丰产的栽培管理模式,配合大穗型小麦增产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000.
综合即墨市小麦播期播量试验3年的结果表明:播期对小麦生长发育进程、植株性状的影响较大,播量间有差异但不显著;植株分蘖、群体、抗逆性既受播期影响,也受到播量制约;同一播期随播量的增加分蘖、群体都明显提高,相同播量的不同播期随播种推迟分蘖、群体也相应减少;产量三要素和产量与播期、播量关系密切,适期播种、合理播量,其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三因素比较协调,产量较高;播量偏大或不足都不同程度影响产量三因素的和谐发展,不利于形成高产。播期偏早出现旺长易遭受冻害,播种过晚苗小、苗弱不利小麦安全越冬且中、后期易遭受倒春寒、干热风危害。建议即墨小麦适播期控制在10月3日-15日,播量控制在4千克-9.5千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