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0篇 |
免费 | 1篇 |
国内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农学 | 1篇 |
综合类 | 52篇 |
水产渔业 | 143篇 |
畜牧兽医 | 1篇 |
出版年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8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15篇 |
2007年 | 16篇 |
2006年 | 24篇 |
2005年 | 14篇 |
2004年 | 15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1篇 |
1995年 | 3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3篇 |
197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71.
72.
<正> 青蛤[Cylina sinensis(Gmelin)]是生活于潮间滩涂的埋栖型双壳贝类,我国南北沿海均有分布。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市场潜力很大。80年代开始进行青蛤投亩养殖,目前其养殖面积逐步扩大,特别是北方地区发展更快,存在着苗种紧缺的主要制约因素。为此,养殖者纷纷从异地千方百计地调入青蛤苗种,长途异地调运苗种,一是长途 相似文献
73.
随着底质中泥的含量达到一定程度,沙质越多,成活率越高的趋势。青蛤在文章的试验设定的范围内,最适底质泥沙比例范围在1∶2~1∶3之间。 相似文献
74.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22,(3)
为应对近岸海域褐潮频发及贝类养殖密度过大而导致的饵料微藻丰度不足的现象,以小球藻Chlorella与螺旋藻Spirulina混合藻粉、海藻酸钠、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等为原料制作成规格适中、黏性适宜的饵料微藻缓释饼,并开展了饵料微藻缓释饼对青蛤Cyclina sinensis养殖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的饵料微藻缓释饼在青蛤池塘中可缓释15 d左右,相比于未使用饵料微藻缓释饼的对照组,试验组青蛤养殖池塘水体中以原甲藻Prorocentrum sp.、鼓藻Cosmarium sp.、隐藻Cryptomonas sp.和纤维藻Ankistrodesmus sp.为主的浮游植物优势种密度显著增加(P<0.05),浮游植物生物最高达到15.0 mg/L;试验组水体NH_3-N含量前期(1~6 d)下降趋势明显,由0.99 mg/L下降至0.68 mg/L,后又小幅上升,对照组则变化不大;试验组间NO_3--N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NO_2--N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NO_2--N和TP含量则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青蛤存活率、壳长、湿体质量均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本研究中制备的饵料微藻缓释饼具有较高的生态安全性,可用于海水贝类养殖中。 相似文献
75.
青蛤苗种中间培育技术探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青蛤俗称蛤蜊 ,生活于近海泥砂或砂泥质潮间带 ,营埋栖生活 ,广泛分布于我国南北沿海及日本、东南亚一带。它可以作为虾塘中的混养贝类 ,因此 ,苗种的供应比较紧张。近年来 ,由于海区污染、采捕过度等原因 ,青蛤苗种的自然资源急剧下降 ,许多地方已绝产。然而人工养殖的面积却在不断扩大 ,解决苗种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目前 ,青蛤的工厂化人工育苗技术已成熟 ,但对苗种的中间培育研究较薄弱 ,成活率不高 ,严重制约了青蛤养殖生产的发展。笔者于 2 0 0 1年 8月至 2 0 0 2年 4月参与了玉环县万丰水产养殖开发公司的青蛤苗中间培育养殖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76.
一、培育池条件与设施1.培育场地的选择选择风浪较小,地势平坦,潮流畅通,大潮汛有4~5天能够进水的高潮区滩涂,盐度在15~25之间,底质以含泥45%~50%的泥沙质为宜。周围交通便捷,无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流入。 相似文献
77.
78.
为了解温州市养殖贝类的碳汇贡献量,选取5种主要特色养殖贝类(泥蚶、缢蛏、牡蛎、青蛤和厚壳贻贝),采用元素分析法研究其碳含量,推算出碳汇总量,即养殖产品从海洋中“移出的碳汇”,并结合2004~2014年《浙江省渔业经济统计资料》的数据,比较温州市各养殖贝类年固碳量在全省的比重.统计数据显示:牡蛎养殖产量在全省的占比稳定,为11% ~13%(2012年例外,占16%);泥蚶、缢蛏养殖产量在浙江省内的占比逐年降低,分别从2005年的18%降至2014年的约9%,从2007年的约13.5%降至2014年的约8%;温州市青蛤、贻贝养殖在全省所占比例较低,且在2004~2014年间养殖产量变化起伏较大.元素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养殖贝类,其外壳、软组织的含碳量各不相同.2004~2013年温州市养殖贝类年固碳量呈逐年减少趋势,2014年略有回升,固碳量从2004年的6781.01 t降至2013年的4443.78 t,2014年回升至4562.58 t,平均每年固碳5732.57 t,年均减排价值量为85.99万~343.95万美元. 相似文献
79.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