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04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17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青杨、沙棘乔灌混交林营造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2.
本文依据青杨天牛这一我国北方地区杨柳科植物上的枝梢害虫发生规律和特性,提出了该虫现场快速准确检疫检验的技术程序与监控技术措施及模式。  相似文献   
33.
34.
青杨叶锈病是土默特地区杨树发生的一种重要病害。病原为落叶松-杨栅锈菌。该病菌[0][Ⅰ]阶段专主寄生在落叶松上,[Ⅱ][Ⅲ]阶段寄生在青杨上。该病在土默特地区8~9月开始发病,病害发生比较严重,幼林发病较成林早、重;林内发病较林外重。  相似文献   
35.
植物功能性状之间的不同组合和权衡决定了植物的生活史对策,反映了植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个体 水平功能性状的变异更是其能量投资策略的体现。为获取随树高变化叶功能性状的变化,对蛟河阔叶红松林两个主 要树种白桦和青杨的5 个叶功能性状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除青杨氮磷比外,两个树种的比叶面积、叶干物 质含量、氮含量、磷含量及白桦氮磷比均与树高存在显著相关性,且多数相关系数高于0.5。对树冠进行分层比较,除 氮含量外,白桦比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磷含量和氮磷比在树冠不同层次间差异显著,中层氮磷比小于14,上下层 氮磷比大于14,但未超过16;青杨叶片主要生长在树冠中上层,且除氮磷比外,其他功能性状指标在树冠不同部位 也有显著差异。叶功能性状随树高变化而变化可以认为主要由光照在树冠垂直变化引起的,体现了植物对光环境的 适应及资源的分配差异。  相似文献   
36.
观测发现青海高原青杨林雌雄株个体分布比例与海拔高度显著相关。海拔2400m以上地段为雄株优势的盛发区,具有一系列数量和质量方面的优良性状。在自然生长状态下,雄株优势发生年龄通常为10a左右,树龄愈大,优势愈明显,集约栽培可促使优势大大提前,la生苗即具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37.
青杨人工林低产原因分析及改进方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本文对青杨人工林低产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38.
青杨枝天牛(Saperda populnea),大面积危害青杨林,尤其在气候相对干热的化隆黄河沿岸地区,对立地条件差,生长不良的青杨危害严重,并在整个青海省形成了蔓延的趋势,采取以预防预报为依托,营林技术为基础,化学防治为应急,天敌保护为重点的综合防治技术,是防治青杨枝天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9.
<正>窄冠黑青杨,其亲本为山海关杨X塔形小叶杨,1997年获山东省科技迸步二等奖。该品种树冠窄,具有一定的耐盐性,适合华北、西北广大中轻度盐碱地农田林网及林粮间作。近年来苗木需求量激增,按常规繁殖技术,远远不能满足生产和新品种迅速推广的需要。我校组培室进行了杨树良种快繁研究,探讨了杨树组培快繁的工厂化技术。同时,我们还对该无性系进行了瓶苗耐盐性试验方法的探索,以初步确定其耐盐性。  相似文献   
40.
青杨叶锈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林业技术措施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防治方法,连续4年在齐齐哈尔市林业局对小黑杨叶锈病进行防治,取得了明显的防治效果。从中筛选出最佳防治组合为,株距8cm或15cm,重打底叶或轻打底叶、25%粉锈宁1000×液进行喷雾。防治效果平均为36.64%,苗木减少损失率平均为8.69%,苗木平均增长率为51.3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