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920篇 |
免费 | 692篇 |
国内免费 | 1403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816篇 |
农学 | 1554篇 |
基础科学 | 192篇 |
1316篇 | |
综合类 | 9845篇 |
农作物 | 1133篇 |
水产渔业 | 966篇 |
畜牧兽医 | 5338篇 |
园艺 | 1089篇 |
植物保护 | 76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3篇 |
2023年 | 482篇 |
2022年 | 720篇 |
2021年 | 766篇 |
2020年 | 623篇 |
2019年 | 668篇 |
2018年 | 360篇 |
2017年 | 615篇 |
2016年 | 776篇 |
2015年 | 734篇 |
2014年 | 956篇 |
2013年 | 900篇 |
2012年 | 1318篇 |
2011年 | 1352篇 |
2010年 | 1293篇 |
2009年 | 1327篇 |
2008年 | 1373篇 |
2007年 | 1120篇 |
2006年 | 1047篇 |
2005年 | 914篇 |
2004年 | 676篇 |
2003年 | 609篇 |
2002年 | 468篇 |
2001年 | 466篇 |
2000年 | 394篇 |
1999年 | 386篇 |
1998年 | 376篇 |
1997年 | 296篇 |
1996年 | 276篇 |
1995年 | 217篇 |
1994年 | 232篇 |
1993年 | 228篇 |
1992年 | 213篇 |
1991年 | 200篇 |
1990年 | 162篇 |
1989年 | 155篇 |
1988年 | 67篇 |
1987年 | 31篇 |
1986年 | 25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5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77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195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 毫秒
71.
锌源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凡纳滨对虾配合饲料中添加20、40、60、80和100mg/kg硫酸锌和蛋氨酸锌。饲养4和10周称质量,并采集对虾血清、肝胰脏和肌肉,测定血清中酚氧化酶(PO)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及肝胰脏和肌肉中的锌含量。试验结果表明,锌源和锌水平影响对虾4周末体质量,但对10周末的体质量无影响。锌源和锌水平不影响血清中的PO,但硫酸锌组AKP表现出随添加量的升高而显著提高,蛋氨酸锌组AKP差异不显著。2种锌源的添加水平对肌肉中的锌含量无影响,但对肝胰脏中锌含量影响显著。生长、酶活和组织锌含量的统计结果表明,锌源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蛋氨酸锌的营养效果好于硫酸锌。饲料中蛋氨酸锌的添加量为40~60mg/kg时,凡纳滨对虾的生长和免疫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2.
宋云义等对河南省5个年产万头商品猪均未用过蓝耳病疫苗的猪场,用IDEXX酶联免疫吸附诊断试剂盒进行蓝耳病血清学调查,结果其中4个有20年历史的旧猪场种猪群阳性率98.18%,断奶仔猪群阳性率78.65%,而1个有3年历史的新猪场阳性率分别为63.64%和9.52%;其母猪多是一胎或是后备母猪。 相似文献
73.
加拿大披碱草-野大麦三倍体杂种加倍植株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分析了加拿大披碱草-野大麦三倍体属间杂种F1加倍植株的同工酶酶谱特征。结果显示:同一生育阶段杂种自然加倍植株与加倍F1代植株在EST、POD和SOD酶带的数目、位点及强弱方面具有一致性和遗传稳定性,而与杂种F1代及亲本的酶带表型差异显著,从酶蛋白分子水平证明该杂种F1染色体加倍是真实的;加倍植株抽穗期旗叶的EST、POD酶谱中分别呈现9和4条酶带,分蘖期幼叶的EST、POD、SOD酶谱内分别呈现8、4和4条酶带,有多态性位点的特征酶带可作为杂种加倍后代育性恢复鉴定的遗传标记的候选位点;对供试材料不同生育阶段做同工酶酶谱对比分析,比单一生育阶段更能反映其酶带表型的遗传差异性,提高同工酶电泳技术鉴定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4.
为深入研究野、家牦牛及其杂交种的生物学特性和遗传多样性,对青海大通牛场野牦牛(1岁)、大通牦牛(1~2岁)及甘肃天祝县天祝黑牦牛(1~2岁)的生长及部分血液生理指标,做了为期一年(分三期)的跟踪测定.同时,亦对三种群牦牛从血红蛋白、转铁蛋白、白蛋白及淀粉酶4个血液生化位点和9个微卫星DNA位点进行了对比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在生长性状方面,野牦牛头形与天祝黑牦牛差异极显著(P<0.01),野牦牛角基间宽、最大额宽与头长的比值接近欧洲原牛;三种群牦牛体重和体尺在采样期间差异极显著(P<0.0),生长表现出明显的季节不均衡性,暖季(5月到10月)增重较快,冷季(10月到翌年5月)生长缓慢;但在冷季,三种群牦牛生长变化趋势不同,野牦牛和大通牦牛体重略有增加,而天祝黑牦牛体重普遍下降,说明野牦牛和大通牦牛更能适应高寒少氧及缺草的生态环境,家野牦牛间的杂交是目前提高牦牛生产性能的有效繁育措施之一.野牦牛及大通牦牛红细胞直径大于天祝黑牦牛;红细胞数(RBC)及红细胞压积(PCV)在种群和采样期之间均差异显著(P<0.05),血红蛋白差异不显著;野牦牛、大通牦牛RBC在采样期间差异显著,至暖季末期(此时牧场海拔较高)达最大,而天祝黑牦牛在采样期间差异不显著,表明RBC的季节变化是野牦牛和大通牦牛能更有效地进行生理调节的标志之一.4个血液蛋白和等位酶(血红蛋白,Hb;转铁蛋白,Tf;白蛋白,Alb;淀粉酶,Amy)位点中,只有大通牦牛和天祝黑牦牛在淀粉酶位点具有多态,且其平均预期基因杂合度分别0.0531和0.0746,表明三种群牦牛在血液蛋白及等位酶水平遗传多样性贫乏;在9个微卫星DNA位点,三种群牦牛有较高的基因杂合度,野牦牛、大通牦牛和天祝黑牦牛平均预期基因杂合度分别为0.47、0.71和0.67,说明在微卫星位点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用微卫星DNA标记能充分揭示牦牛群体的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75.
76.
猪流行性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猪肠道传染病,不同年龄的猪只均易感染,尤其以哺乳仔猪受害最为严重,母猪发病率为15%~90%。本病发生在每年的冬春、秋冬交际时。夏季也可以发生本病,如果预防措施不当容易引起本病的发生,且损失严重。猪流行性腹泻剖检特点明显,可根据临床症状进行初步判断。同时,本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也有很多,如病毒分离、免疫荧光染色检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笔者在2011年11月工作当中遇到一例猪流行性腹泻的病例,现与大家分享其诊治过程。 相似文献
77.
78.
鸡肝脏交感传入神经元的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霍乱毒素结合辣根过氧化物酶(CT-HRP)逆行追踪法,研究了支配家禽肝脏的交感传入神经元定位。选用体重1.5 kg~2.5 kg的成年母鸡7只,将CT-HRP溶液注入肝门区,动物存活3 d~4 d后,经左心室灌流固定,取胸、腰和荐段各脊神经节,制成50μm的连续冰冻切片,TMB法呈色反应,置明视野显微镜下观察统计。结果发现,支配鸡肝脏的交感传入神经元胞体位于T2~T7脊神经节,其峰值位于T5、T6脊神经节。说明支配鸡肝脏的交感传入神经元胞体仅位于胸段脊神经节。 相似文献
79.
随着畜禽养殖业规模化、集约化和商品化程度的提高,一些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得越来越复杂。猪瘟是最早严重危害养猪业的疾病之一,近年来,非典型化猪瘟逐渐增多,大型猪场均发生母猪流产、产死胎、弱仔、木乃伊胎等病例,大多由该病原引起。从临诊症状、流行病学和病理变化等方面进行分析,病猪急宰或死亡后,应进行剖检和全面检查,注意各器官组织尤其是淋巴结、肾脏和膀胱的出血变化,观察回肠末端、盲肠和结肠的坏死和溃疡情况,作出初步诊断,确诊必须进行实验室检查。实验室诊断方法较多,主要有:琼脂扩散试验、免疫荧光试验、间接血凝试验、中和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兔体交互免疫试验等。本文现将常用的方法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80.
用ELISA方法进行猪圆环病毒病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用猪2型圆环病毒ORF2基因的表达产物包被酶标板,建立ELISA诊断方法,用此方法对临床1257份送检血清进行了检测,其总阳性率为57.28%(720/1257),仔猪阳性率为30.83%(119/386),肥猪阳性率为64.93%(137/211),母猪阳性率为71.50%(419/586),公猪阳性率为70.27%(52/74)。这一结果表明猪圆环病毒在我国流行较普遍,且抗体阳性率随猪体年龄的增长而升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