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38篇
  免费   965篇
  国内免费   2357篇
林业   1617篇
农学   3634篇
基础科学   315篇
  806篇
综合类   12571篇
农作物   3060篇
水产渔业   1305篇
畜牧兽医   6891篇
园艺   1805篇
植物保护   456篇
  2024年   214篇
  2023年   658篇
  2022年   835篇
  2021年   800篇
  2020年   694篇
  2019年   795篇
  2018年   457篇
  2017年   652篇
  2016年   795篇
  2015年   781篇
  2014年   1248篇
  2013年   1243篇
  2012年   1813篇
  2011年   1900篇
  2010年   1824篇
  2009年   1908篇
  2008年   2010篇
  2007年   1607篇
  2006年   1592篇
  2005年   1267篇
  2004年   1075篇
  2003年   1034篇
  2002年   796篇
  2001年   786篇
  2000年   644篇
  1999年   581篇
  1998年   540篇
  1997年   498篇
  1996年   458篇
  1995年   483篇
  1994年   442篇
  1993年   441篇
  1992年   377篇
  1991年   352篇
  1990年   297篇
  1989年   292篇
  1988年   86篇
  1987年   55篇
  1986年   39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3篇
  197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基于RAPD标记的福建省稻曲病菌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福建省稻曲病菌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组成,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RAPD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技术分析了来自福建省不同水稻种植区的102个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的遗传多样性.从10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0条扩增带清晰、重复性好的引物进行稻曲病菌多态性扩增,共扩增出157条带,多态性条带比率为82.17%,遗传距离变化范围为0.02~0.67.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福建省稻曲病菌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相对于其它地区而言,福建闽西地区分离的菌株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PPB=76.43,H=0.2212,I=0.3383),晚稻分离的菌株群体遗传多样性(PPB=91.08,H=0.2402,I=0.3655)高于早稻群体(PPB=63.06,H=0.1892,I=0.2870).聚类分析显示,在遗传距离0.349水平上,供试的所有菌株可被划分成7个遗传聚类组(R1~R7),聚类组R1为优势聚类组,包含有80个菌株,其内又存有一些亚组.这些菌株的聚类与菌株的地理来源及水稻品种无明显相关性.但是在遗传距离0.330水平上,来自宁化的10个菌株可被明显划分成早稻群体和晚稻群体.初步分析认为菌株的地理来源、水稻品种及其生长季节是影响福建省稻曲病菌遗传多样性的主要因素,在稻曲病菌的遗传变异以及该病的发生和流行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42.
通过转基因手段改善作物产量性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世界范围内,目前的作物转基因研究主要针对于提高作物自身的抗逆性开展,而产量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农艺性状,受多种基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所控制.其中,光合作用、氮素同化、碳源分配、植株株型等生理过程是产量形成的基础.随着植物基因组测序工程的逐渐完善,控制上述生理过程的许多基因已被成功分离,并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对其进行遗传修饰,最终获得了产量性状得以明显改善的转基因植物.虽然目前对于基因如何调控每个性状的机制尚未得到充分阐明,但是这些基因的获得及其增产功能的验证为作物的高产育种提供了一条全新的思路和一系列新方法.随着国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对功能基因的认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从影响作物产量形成的源、流、库、株型、氮素及水分利用率等几方面入手,对近10年来控制植物产量性状基因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期望为高产转基因作物新品种的培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43.
京东板栗主产区土壤元素背景值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京东板栗主产区迁西县为研究区域,对土壤中20种植物必需和有益营养元素的背景值及影响元素背景值分布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迁西县土壤中Mg、Fe、Cu、Na、Co和Ni的含量相对富集,而Ca、S、B、Mo和Se的含量相对贫乏,P、K、Ca、Mo和Ni在全县水平范围内的变异性较大。进一步分析发现,成土母质类型是影响矿质元素背景值含量及分布的最基本和最主要的因素,土壤质地、土壤类型和有机质含量是影响背景值的重要因素,而海拔高度对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44.
在烟草质体中应用来源于玉米的复合型顺式表达元件驱动来源于Isoptericola variabilis的新型耐草甘膦EPSPS基因AroA_(I.va*)的表达,使其在叶片及非绿色组织中同时高效表达。对获得的同质化质体转化植株进行转录及蛋白水平分子检测,结果表明:AroA_(I.va*)基因在转基因植株叶片及根部组织中均得到有效表达;达到同质化的烟草转基因植株pLSZ3#2和pLSZ3#3的T_0代种子可耐受高于12 mmol/L(2 000 mg/L)的草甘膦处理,在温室中培养的转基因植株可耐受1 800 mg/L剂量的草甘膦喷施处理。野生型与转基因植株的正反交实验证实通过质体转化获得的草甘膦抗性转基因植株具有母性遗传的特点。  相似文献   
945.
[目的]克隆中国野生毛葡萄(Vitis quinquangularis)'丹凤-2'芪合酶(stilbene synthase)基因(STS)并研究其功能,为提高欧洲葡萄(V.vinifera)的白粉病抗性及品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同源克隆法获得中国野生毛葡萄'丹凤-2'芪合酶基因VqSTS9和VqSTS21,构建植...  相似文献   
946.
新铁炮百合主要性状的相关分析和相关遗传进度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结新铁炮百合(Lilium formolongi)22个主要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生殖性状内部或营养性状内部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营养性状与性殖性状间具有显著相关,无极显著相关;遗传相关进度的研究表明:采用单个性状选择其间接选择效果不会理想,为此必须对不同性状组合进行综合选择。  相似文献   
947.
安徽省土壤微量元素状况与地质背景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不同地质背景特点将安徽全境分为5个地质背景区,分别从不同背景地质体(区域)和土壤类型集土样分析,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处理,通过其差异性对, 出不同地质背景下发育的土壤中微量元素的丰缺(分为高,中,低,贪4级)及其对作物的适宜性,以此为基础对地质背景,特别是背景地质体与土壤微量元素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48.
韩国水稻耐冷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韩国水稻生产中,冷害是导致水稻减产的最大自然灾害之一。据统计,韩国北部平均3~4年就发生一次冷害,因此耐冷性是韩国水稻品种的很重要育种目标。一、水稻耐冷性鉴定方法目前在韩国普遍利用于水稻耐冷性鉴定的设施是春川冷水鉴定圃。该鉴定圃设施条件较好,材料容纳量较大,是在国际上公认的较先进的水稻耐冷鉴定圃。针对不同的试验材料则采取不同温度的冷水处理。田间耐冷性鉴定一般采用长期冷水灌溉法,即从插秧后25d开始,用冷水处理至成熟期,水深保持5~10cm。以分蘖期叶色程度(1~9)、抽穗延迟天数(d)、秆长缩…  相似文献   
949.
多小穗水稻是一种特异种质材料 ,在稻圆锥花序的第 1和第 2次枝梗的顶端分化着 3朵以上颖花 ,并结出 3粒以上相应的种子。即其颖花数和着果数分别是常规水稻品种的 3倍以上。它是由曾左癸研究员 1981年 10月在鄂西考察地方稻种时发现的。 2 0年来 ,由曾左癸主持的课题组 ,先后完成了对多小穗水稻原生型品系的系统纯化选育 ,矮化品系的创新和命名 ,完成了对其遗传机理和遗传规律的研究 ,还对其定向地在常规育种、两系和三系杂交稻育种应用的原理、方法和途径 ,即应用的可行性、应用方法和应用前景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在多小穗稻的多型性研究方…  相似文献   
950.
转基因水稻外源基因的遗传和表达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将天蚕抗菌肽B基因应用基因枪法导入水稻TN1发芽肿胚,获得转基因植株2株,转基因水稻T1-T5 5个世代不同株系,对bar基因、抗菌肽基因的遗传和表达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转基因后代株系bar^R:bar^S在部分符合3:1分离比率。T1、T4转基因株系PCR、Southern印迹分析表明,T18株有抗菌肽B基因;T4仍有4个株系有抗菌肽基因,其他的株系基因丢失,T3 1个株系Northern印迹证明抗菌肽基因在RNA水平有表达;抗菌肽B转基因水委对白叶枯病的抗病性有提高,抗性能传递到高世代,在T3得到抗病性提高的株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