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43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117篇
林业   4982篇
农学   117篇
基础科学   71篇
  174篇
综合类   2287篇
农作物   68篇
水产渔业   167篇
畜牧兽医   592篇
园艺   264篇
植物保护   174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90篇
  2022年   217篇
  2021年   274篇
  2020年   220篇
  2019年   287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164篇
  2016年   194篇
  2015年   228篇
  2014年   415篇
  2013年   496篇
  2012年   664篇
  2011年   678篇
  2010年   543篇
  2009年   529篇
  2008年   629篇
  2007年   462篇
  2006年   446篇
  2005年   393篇
  2004年   367篇
  2003年   309篇
  2002年   227篇
  2001年   167篇
  2000年   159篇
  1999年   104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自然保护区环境教育是一种自然保护的主动战略,是保护区持续发展的需要。本文简要地分析了中国自然保护区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自然保护区环境教育的措施。  相似文献   
82.
为了研究狼与家畜冲突,2004年7月份至2006年12月份通过雪地足迹跟踪法,在内蒙古达赉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搜集狼捕食家畜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狼捕食家畜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居民年收入的5.06%;人为看护因子、气候因子和猎物脆弱性因子是影响狼捕食家畜的关键因子;被捕食的家畜量和家畜数量呈显著的相关性(P<0.05),与牧民家庭成员和家犬的数量无关(P>0.05);狼的捕食生态位宽度与10年前相比显著变窄,食物重叠度变小。说明家畜的数量增长和散放的管理方式是狼捕食家畜重要原因,野生猎物资源匮乏是狼转向捕食家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3.
黑龙江流域中俄保护区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地处中俄边界,在流域内中俄积极开展保护合作。本文分析了中俄在黑龙江两侧的保护区类型、保护对象,结果表明黑龙江流域的众保护区具有共同的保护对象,保护区的类型也惊人的相似。这些相同相似之处对于中俄保护合作深入发展有重要义。  相似文献   
84.
李晓民 《野生动物》2005,26(3):29-29
黑龙江三环泡自然保护区地处三江平原腹地,七星河中游,富锦市南部。其地理位置在东经132°12'-132°55',北纬46°44'-46°50'。保护区总面积为25075公顷,原始湿地面积为21393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85.32%。本区也是丹顶鹤、白枕鹤等珍稀水禽的重要繁殖地。每年均有5-6对丹顶  相似文献   
85.
《草原与草坪》2005,(6):61-61
中国面积最大的湿地博物馆日前在吉林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式开馆。  相似文献   
86.
嘉荫县位于黑龙江中游右岸。如果说黑龙江形似展翅奋飞的天鹅,那么嘉荫县恰恰在天鹅之背。黑龙江茅兰沟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伊春市嘉荫县境内,地处小兴安岭北坡,总面积为47218公顷。其中核心区为19878  相似文献   
87.
通过对五台山草地自然保护区植物中钠元素的的分析,揭示了五台山草地自然保护区植物中的元素的含量特征及钠元素在不同植被垂直带,植物不同科间和不同研听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88.
强化有效管理,促进自然保护区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月牙湖草地类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月牙湖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虎林市境内,是1986年经省政府批准建立的省级自然保护区。因区内分布有400hm^2。的湖面,湖体呈月牙形状而得名。它是以保护优良牧草小叶章及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89.
王建萍 《野生动物》2014,(3):316-319
2011-2013年3-9月,在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对斑翅山鹁的繁殖习性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本区斑翅山鹑为留鸟,在海拔1 400-1 480 m的低山丘陵灌草带种群数量居多,在海拔1 600-1700 m的低山疏林灌丛带较少,海拔1 700 m以上的地区没有该鸟活动。繁殖前3月的种群平均密度为0.15只/hm^2,繁殖后的9月种群平均密度为0.25只/hm^2。3月末至6月进入繁殖期,年繁殖1次,1雄1雌制;雌雄共同营巢,营巢期6-7 d;窝卵数13-15枚,雌鸡孵卵,孵化期23-24 d,孵化率93.8%,成活率88.6%,繁殖力6.5只;雏在巢时间5-7 h,雏鸟早成性,雌雄鸡共同完成巢外育雏。近年来,斑翅山鹑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应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90.
陶君 《野生动物》2007,28(4):51-53,56
广东象头山自然保护区对于生态安全问题的预测和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为探讨象头山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安全设计问题,将生态安全设计分为三个阶段,即规划决策阶段、基础设施建设阶段和维护管理阶段,并着重从生态安全规划、基础工程建设、能源利用、“三废”处理、易受生态安全威胁的敏感区域、生态监测体系等方面对保护区的生态安全设计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