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16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5篇
  5篇
综合类   188篇
农作物   12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10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苹果园绣线菊蚜生活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相似文献   
12.
2010年水稻迁飞性害虫暴发原因及防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新晃县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大暴发.主要原因是:成虫迁入批次多、数量大,气候条件、水稻苗情等条件适宜,天敌种群被破坏以及防治不到位等.提出了加强病虫预测预报、推广科学防治、开展统防统治等综合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3.
<正>粘虫又名剃枝虫、五彩虫、行军虫、夜盗虫,属鳞翅目,夜蛾科,是一种暴发性、迁飞性害虫,近年来已成为危害玉米的一种主要害虫,特别是今年,由于气候条件的关系,粘虫在我县大发生。笔者所在永寿县地处渭北旱塬西部,玉米是我地第二大粮食作物,年种植面积6万余亩。经过近几年的系统监测和分析,初步掌握了该害虫的为害特征和发生因素,总结出适合本地的防治对策。1、形态特征玉米粘虫一生分为四个阶段,卵、幼虫、蛹和成虫。  相似文献   
14.
于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对蝴蝶的集群行为和迁飞线路进行观察,采用线路观察、跟踪观察和标本鉴定的方法,以期为蝴蝶关键生境的保护积累基础资料。结果表明:蝴蝶的生命期很短,因其生态习性(完成交配过程、保护鳞翅、吸水和吸食树液、采集花蜜)决定蝴蝶从森林内飞出来后会在草地、道路、林缘、树冠等空旷场所聚集,保护好这些关键生境,可以更好地保护蝴蝶资源。  相似文献   
15.
《科学种养》2013,(7):4-4
目前,南方早稻种植区已进入水稻病虫害发生高峰期。有关专家认为,受迁飞性害虫逐步北迁、增殖,早稻普遍进入感病敏感期,大部分稻区陆续进入梅雨季节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螟虫等影响水稻产量的重大病虫普发、重发的风险增大,发生量将明显上升,发生范围增大,防治任务十分艰巨。为了抢抓防治时机,确保早稻生产安全,农业部和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遵义市松墨天牛的野外调查和实验室饲养条件下观察,结果表明:在试验疫区松墨天牛雌雄比例接近1∶1,在实验室内雌雄成对饲养时,雌虫寿命在20 ~94 d之间,平均为53.6 d,雄虫寿命在21~113 d之间,平均为60.6d.每只雌性松墨天牛平均日产卵3.0粒,松墨天牛的平均刻槽有卵率、孵化率及平均刻槽入孔率、入孔迁飞率均较高,分别为97.3%、96.9%、86.9%、93.8%.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中泰科技合作协定安排的项目,由农业部全国植保总站,国际合作司及广西壮族自治区植保总站组成的赴泰国迁飞性害虫测报与防治考察组,一行四人,于1989年8月26日至9月1日,在泰国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考察。这次考察是由泰国国际合作厅负责安排,由国家农业合作部农业局昆虫与动物处水稻害虫研究组具体接待的。  相似文献   
18.
草地螟迁飞活动的雷达观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80年代初期,我国草地螟猖獗为害,其虫源和迁飞问题不清。1984年6月在山西省雁北地区应县应用雷达观测了草地螟蛾的迁飞活动,并辅以地面发生动态调查,查明当地越冬茧密度约达每平方公里2000万头,6月2日羽化率为2.7%,6月10日达66%。成虫在15℃以下不飞行,15—17℃受震动后,在近地面几十厘米高处做数米距离的飞行;18℃以上则能主动飞行;20℃以上大量主动飞行。迁飞的高度在400m 以下,多在80—240m之间。成虫一般白天不起飞,多数在日落前后起飞。飞行方向与气流方向一致,多数向东北方向迁飞。在当地羽化盛期,当出现西南气流、气温上升达20℃以上时成虫大量迁飞。  相似文献   
19.
2006年湖北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的总趋势为:迁飞性、气候性病虫害呈持续偏重发生趋势,粮食作物常发病虫害大发生,棉花病虫呈持续上升趋势。现将2006年全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如下。1两夏病虫1·1小麦条锈病预计鄂北发生程度5级,其它麦区发生程度为3级。发生面积25·33万hm  相似文献   
20.
雷达监测农作物迁飞性害虫研究与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简述了应用雷达监测迁飞性昆虫的应用原理,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研究概况,以及我国引进和开发这一先进技术在农作物迁飞性昆虫监测上的进展情况,阐明了应用雷达监测黏虫、褐飞虱、草地螟、棉铃虫、甜菜夜蛾等农作物重大迁飞害虫时间和空间动态变化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