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77篇 |
免费 | 65篇 |
国内免费 | 250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53篇 |
农学 | 291篇 |
基础科学 | 289篇 |
736篇 | |
综合类 | 1668篇 |
农作物 | 224篇 |
水产渔业 | 151篇 |
畜牧兽医 | 377篇 |
园艺 | 216篇 |
植物保护 | 8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1篇 |
2023年 | 54篇 |
2022年 | 66篇 |
2021年 | 117篇 |
2020年 | 73篇 |
2019年 | 98篇 |
2018年 | 59篇 |
2017年 | 101篇 |
2016年 | 123篇 |
2015年 | 123篇 |
2014年 | 161篇 |
2013年 | 155篇 |
2012年 | 222篇 |
2011年 | 227篇 |
2010年 | 206篇 |
2009年 | 246篇 |
2008年 | 238篇 |
2007年 | 204篇 |
2006年 | 216篇 |
2005年 | 149篇 |
2004年 | 121篇 |
2003年 | 97篇 |
2002年 | 100篇 |
2001年 | 102篇 |
2000年 | 81篇 |
1999年 | 74篇 |
1998年 | 67篇 |
1997年 | 54篇 |
1996年 | 74篇 |
1995年 | 70篇 |
1994年 | 91篇 |
1993年 | 77篇 |
1992年 | 105篇 |
1991年 | 80篇 |
1990年 | 78篇 |
1989年 | 62篇 |
1988年 | 25篇 |
1987年 | 15篇 |
1986年 | 14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4篇 |
1977年 | 3篇 |
1976年 | 4篇 |
1975年 | 2篇 |
1974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 毫秒
51.
海北高寒草甸地区太阳总辐射、植被反射辐射的有关特征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祁连山海北高寒草甸地区,有较强的太阳总辐射及地表反射辐射.通过2000年观测结果表明,在植物生长期的4~10月,太阳总辐射和地表反辐射总量分别达422.049MJ·m-2和93.556MJ·m-2.二者有明显的日变化规律,瞬时最高值出现于北京时间13~14h左右,日瞬时最大值分别可达1200W·m-2和220W·m-2以上.植物生长期间太阳总辐射变化受太阳高度角及其当地气候环境的影响,太阳高度角高或气候干燥时太阳总辐射值大,而地表反辅射依太阳总辐射的变化而变化,二者均在月最高,5月次高.植物生长后期,气候湿润,太阳总辐射和地表反射辐射均较低.地表反射率不论在日间还是植物生长的季节间,均表现一"U"型变化过程,其中日间在中午前后最低,最低可达0.19,季节变化以6~月最低,约为0.21,当然受土壤潮湿程度及地表性质等影响,其它时间也可降到0.21.就整个植物生长期内来看,祁连山海北高寒草甸地区地表反射率平均约为0.23. 相似文献
52.
53.
探究菊芋氮磷钾肥效应及增产增效机理,为菊芋科学施肥提供依据。以‘南菊芋1号’为试验材料,2019年3月~11月于河南省原阳县开展氮磷钾肥配施大田试验,设置不施肥(CK)、磷钾配施(PK)、氮钾配施(NK)、氮磷配施(NP)、氮磷钾配施(NPK)和高氮-磷钾施肥(HN)6个处理,研究不同肥料配施对菊芋块茎产量、叶片光合色素、冠层光合有效辐射与抗氧化酶活性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菊芋块茎通过施氮增产139.92%、施磷增产34.30%、施钾增产20.07%,氮磷钾配施显著增产263.30%(P<0.05);NPK较NK、PK、CK叶片叶绿素总量分别提高11.84%、22.22%、34.61%,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提高15.80%、24.67%、40.47%;在菊芋生育期内除HN外,NPK较其他处理冠层光合有效辐射增幅为12.67%~114.51%,开花期内增幅为18.53%~185.82%;与CK相比,NPK处理菊芋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分别显著增强81.69%、50.89%和48.19%(P<0.05),丙二醛积累量减小43.39%。氮磷钾配施可显著促进菊芋... 相似文献
54.
55.
56.
用RE-630D型微波辐射对饼干、奶粉、墨鱼、果计、葡萄酒、鲜牛奶、酱油和水等食品进行杀菌处理,效果明显,且液体食品优于固体食品。同时比较了不同的微波辐射能量级,处理时间、被辐照的深度、辐照面积等因素对杀菌效果的影响,以及微波辐射对不同菌类杀菌率的差异。 相似文献
57.
鼎湖山针阔混交林光合有效辐射的时空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合有效辐射(PAR)是影响生态系统能量转化和物质生产的重要生态因子,对其时空格局的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生态系统的生理生态因子变化和光合行为.该文分析了2003年鼎湖山南亚热带针阔混交林生态系统PAR通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日尺度上,PAR在进入冠层内部的过程中,其强度不断减弱,变异系数(CV)则不断增大;各层次PAR月总量的年变化均呈单峰形,并分别于7月和3月达到最大值和最小值.雨季和旱季,各层次PAR的日均变化均呈单峰曲线,其中冠层上方(PAR1)和乔木第1亚层(PAR2)呈规则的单峰曲线,而乔木第3亚层(PAR3)和灌木及草本层(PAR4)则为不规则的单峰曲线;旱季各层次PAR的平均值为雨季的68.99%~71.48%;旱季各层次PAR日通量的CV非常接近,而雨季PAR3和PAR4的CV则明显增加.全年PAR1、PAR2、PAR3和PAR4总量分别为1 842.27、1 374.37、471.38和288.39 MJ/m2,各占下行短波辐射(RSd)的40.07%、29.89%、10.25%和6.27%.全年PAR2、PAR3和PAR4的相对光合有效辐射分别为74.6%、23.6%和15.7%.在日尺度和月尺度上PAR1与RSd均呈极显著直线相关,而RSd的系数远小于通常的范围(0.44~0.50). 相似文献
58.
地表覆盖对玉米籽粒氮素积累和干物质转移“源-库”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寻不同覆盖措施下玉米籽粒氮素积累和物质转移的"源-库"过程。【方法】以中国西北黄土高原典型旱作农业区春玉米生产体系为对象,通过2年田间试验,对覆盖地膜、覆盖砂砾和不覆盖3个处理的光能捕获和土壤温度进行定位观测,分析干物质累积转移和氮素的积累,揭示地表覆盖对"源-库"过程的影响。【结果】覆膜处理的有效积温显著高于不覆盖处理,与覆砂处理差异不显著。覆膜处理辐射生产效率显著高于覆砂处理。覆膜处理的积温生产效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辐射生产效率在2010年与其他处理差异不显著,但在2011年显著高于不覆盖处理,低于覆砂处理。茎+叶鞘的干物质转移量最大,地表覆盖对转移干物质贡献率及干物质转移率影响不显著。覆膜条件下,玉米单穗粒重及单穗粒数在收获时均高于其他处理。在吐丝后前30 d,覆膜处理籽粒平均含氮量明显高于覆砂和不覆盖处理;灌浆30 d至成熟,处理间籽粒含氮量差异较小,覆膜处理略高于覆砂和不覆盖。由于籽粒干重差异,覆膜处理籽粒氮累积量显著高于覆砂处理和不覆盖处理。覆盖处理有效提高了果穗上部籽粒氮素累积,其次为中部和下部籽粒;覆膜处理果穗各部分籽粒氮累积量明显高于覆砂和不覆盖处理;干物质转移量和转移干物质贡献率均与单穗粒重和有效积温呈正相关,达到了显著水平,而与单穗粒数、光合有效辐射捕获量、积温生产效率及辐射生产效率虽呈正相关,但未达到显著水平。覆膜通过影响单穗籽粒数及穗粒干重而增加籽粒干物质累积能力,进而促进籽粒氮素累积,增加产量。【结论】覆膜促使源能力和库容量的协同增加是玉米增产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9.
尾矿库水土流失预测及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尾矿坝是由粒度较细的砂土类以水力充填方式沉积形成的堆积坝,易产生水土流失,极端情况下发生溃坝,将对下游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系统造成无法估量的影响.以金堆城栗西尾矿库为背景,对尾矿坝坝坡面及建设弃渣水土流失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治理措施;通过对世界范围内多座尾矿坝溃坝数理统计分析,预测了二等尾矿库一旦发生灾难性溃坝,尾矿流失量约数千万立方米,流出的尾矿将覆盖下游数百米至数公里长的土地,尾矿水将影响下游数十公里至数百公里;分析导致溃坝的主要因素是干滩长度严重不足和排渗设施不够引起的浸润线过高而造成渗透破坏;运用三维渗流模型,分析了不同干滩长度和不同排渗设施等对浸润线的影响,提出可通过增加排渗设施、控制干滩长度等措施确保坝体稳定安全.对规划坝高坝体渗水量进行了预测,提出对应工程措施并进行了实践,取得良好效果,为高堆尾矿坝水土流失预测和控制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相似文献
60.
[目的]为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金银花为材料,采用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研究其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及其对光合有效辐射响应的数学模型。[结果]与多数其他G3植物一样,金银花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但在具体达到峰值的时间上与前人的结果有差异;金银花净光合速率对光合有效辐射的响应可用对数、线性、二项式3种数学函数来描述,但以二项式描述更确切;根据前面得到的二项式方程,计算出了金银花的光饱和点为1086.3μmol/(m^2·s)。[结论]金银花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其净光合速率对光合有效辐射的响应以二项式描述较准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