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5篇
  21篇
综合类   79篇
农作物   13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0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了探索安顺旱地分带轮作制中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模式,进行了玉米品种、密度,复合肥施用量和叶面肥喷施浓度4因素各具3水平的正交试验。经试验结果分析认为,安顺不同栽培玉米品种间实行育苗移栽产量差异显著,黔原3号,兴黄单89-2生产力较高;移栽密度是影响玉米群体产量的主要因素;不同复合肥施用量对玉米单株产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2.
总结了鄂西山区推广马铃薯(麦、油菜)-水稻-蔬菜水旱轮作模式栽培的成功经验,经济效益和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3.
春甘蓝-玉米-冬甘蓝轮作制下氮肥施用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土壤无机氮含量对春甘蓝-玉米-冬甘蓝轮作甘蓝获得最高产量的施氮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及施用氮肥与甘蓝产量和品质的关系,为该轮作制高产优质安全的氮肥施用技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田间定位试验研究0、90、180、270、360、450 kg•ha-1 6个施氮水平在两种无机氮含量土壤上春甘蓝、玉米、冬甘蓝产量、氮肥利用率及甘蓝水溶性糖、Vc、硝酸盐含量的变化。【结果】供试土壤无机氮含量显著影响第一季春甘蓝获得最高产量的施氮量,土壤无机氮含量高,春甘蓝最大施氮量降低,土壤无机氮含量对后茬冬甘蓝影响减弱,表明土壤无机氮变化活跃,只对当季作物施肥具有指导意义。当地习惯施氮量高出甘蓝获得最大产量施氮量的1.8~3.2倍,已引起地下水NO3--N的富积。施氮量和土壤剖面中无机氮含量均影响甘蓝氮肥利用率,甘蓝套玉米有利于高氮处理的氮肥利用率的提高。氮肥用量低时(用量在90 kg•ha-1以内时),可同时提高甘蓝的产量和品质;氮肥用量进一步提高时,甘蓝产量还可进一步提高,但品质下降;当氮肥用量过高时,则甘蓝产量品质均下降。因而在生产上要获得优质蔬菜产品,需要减少氮肥用量降低产量来获得。【结论】土壤无机氮含量与当季甘蓝获得最高产量的氮肥用量和氮肥利用率密切相关。砂姜黑土氮肥后效明显,甘蓝与玉米轮作能提高高氮处理氮肥利用率。氮肥用量影响甘蓝产量和品质,要获得较好品质的蔬菜,必须减少氮肥用量降低产量来获得。  相似文献   
44.
许冬梅  张世熔  李婷  苟文平 《土壤通报》2007,38(6):1092-1095
采集耕层(0~20cm)土样108个,研究其氮素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均呈正态分布。其中土壤全氮平均含量为0.52g kg-1,碱解氮平均含量为68.1mg kg-1。地形条件、土地利用方式和轮作制度是影响土壤氮素含量的重要因素。统计分析表明,不同台位之间土壤全氮含量均未达到显著水平;不同台位之间土壤碱解氮含量差异显著,冲沟水田(77.1mg kg-1)、一台地(72.3mg kg-1)和二台地(71.0mg kg-1)均显著高于丘顶地(51.6mg kg-1)。四种土地利用方式之间全氮含量呈显著差异,林地(0.69g kg-1)和旱地(0.45g kg-1)、水田(0.48g kg-1)分别达到极显著差异和显著差异水平,非林地之间差异不显著;四种土地利用方式之间碱解氮含量呈极显著差异,林地(81.3mg kg-1)与旱地(56.1mg kg-1)达到极显著差异,而在非林地之间,旱地与果园(77.2mg kg-1)、水田(70.8mg kg-1)分别达到显著差异。轮作制度对土壤氮素含量和分布的影响程度不如台位和土地利用方式,四种轮作制度之间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均未达到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5.
对华北平原小麦-棉花(麦棉)、小麦-大豆(麦豆)、小麦-玉米(麦玉)轮作田的CO2和N2O排放通量进行了测定,分析了温室气体排放通量与土壤中碳、氮元素、气温以及施肥等之间的关系。主要结论:1)麦棉、麦豆、麦玉田的土壤CO2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CO2-C 141.7、109.8、128.2 mg.m-2.h-1,其中夏播作物的排放通量高于小麦季;2)麦棉、麦豆及麦玉田作物生长季的土壤N2O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N2O-N 98.8、38.9、44.7μg.m-2.h-1,也表现为麦后季作物的排放量高于小麦季;3)同一生育期中不同处理的N2O排放主要与土壤中无机氮含量相关,不同生育期的N2O排放通量主要受不同生育期的土壤温度及水分状况的影响;4)在施肥灌溉后的9 d内土壤N2O排放通量较高,之后逐渐降低,至施肥后22~27 d即与不施肥处理的排放持平。  相似文献   
46.
一、避免重茬:花生喜生茬,不宜重茬、迎茬,因为重迎茬不仅易发生病害,造成严重减产,而且由于根系分泌物的影响而不易发棵,出现矮小弱株,致使产量下降,因此必须实行3~4年轮作制,最好是在上年种过甘薯、玉米、瓜菜、棉花的地里种植。二、合理施足底肥:花生较耐瘠薄,但如能适时适  相似文献   
47.
1 生产基地条件.(1)基地环境条件符合DB51/336的要求,或是经省级认证的无公害蔬菜基地.(2)改善莴笋生产条件.(3)建立农田轮作制度.(4)难于轮作的菜地,采用土壤消毒.(5)清洁田园.  相似文献   
48.
本文论述了徐闻县城北乡经过多年生产实践证明,调整作物结构,推广“五年二蔗”轮作制是培肥土壤,增产增收,农民致富的一条好途径。调整作物结构要注意遵循经济和自然规律;加大良好推广力度;开发名、优、特、稀农产品;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等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9.
浅山旱作区农牧结合的轮作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0.
发展有机蔬菜生产实施轮作制度的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十年来,为追求蔬菜的高额丰产和防治病虫害,化肥、农药和激素已成为菜农不可缺少的生产资料。禁用化肥、农药和激素已成为发展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有机蔬菜的难点。尤其是发展有机农业中的有机蔬菜因要求严,难度最大。回顾我国数千年来的传统农业生产都是自给自足,并未依赖化肥、农药及激素而存在。由此可以证明摆脱化肥、农药及激素而从事有机蔬菜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传统农业生产中抑制病虫害和土壤培肥主要是依靠轮作换茬,切断病虫害的中间寄主、减少病虫发生的源泉。培肥土壤主要是依靠提高土壤保水、保肥的能力,依靠施用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