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22篇
农学   54篇
基础科学   39篇
综合类   118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59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正>目前生物技术快速发展,从而引起医药、食品与健康以及农业工业的革命,涉及数十亿人。美国约有1500~2000个生物技术公司、欧洲有700个生物技术公司集中研究、开发与生产  相似文献   
22.
外资进入大豆压榨行业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食用植物油和饲料蛋白需求的增加,国际粮油跨国公司大举进入我国油脂行业.并逐步取得了主导地位。一、我国大豆压榨能力猛增。外资大举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国对食用植物油和饲料蛋白的需求快速增加,为油脂行业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相似文献   
23.
日前,在青岛召开的“2009中国饲料行业发展高层论坛”上,中国饲料工业协会会长白美清表示,我国要实现饲料强国的战略目标需要加快建设饲料界的“航母”,否则就有在竞争中被国际跨国公司挤垮的危险。  相似文献   
24.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外商直接投资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和外商独资.1997年以来,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出现了明显的独资倾向,一方面表现在新增得外商投资主要以独资公司为主,另一方面原有的合资企业通过增资扩股或收购股权等方式把合资企业变成独资公司.种种迹象表明独资已成为外资进入中国的主流方式,而且这个趋势将越演越烈.这种独资化的趋势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虽然其有一定的积极的影响,但更多的是不利的影响,比如市场垄断、人才流失等.  相似文献   
25.
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全球性社会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跨国公司承担环境保护责任的原因,然后提出了促使跨国公司履行环境保护责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6.
正2000年,我国颁布《种子法》以后,国外跨国种业公司相继进入中国,凭借技术实力瓜分市场,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民进中央提交了一份提案,建议应对跨国种业公司在华扩张采取对策,确保民族种业安全发展。建议说,要完善相关政策法规,防止种质资源流失,修改完善《种子法》,禁止跨国公司和境外科  相似文献   
27.
粮食安全与中国种业发展思路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献伟 《种业导刊》2010,(11):13-16
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颁布后,我国种业开始了市场化进程,由于我国种业企业普遍规模小,整体实力差,导致外资企业大量涌入,挤压了我国民族种业生存空间。本文就如何发展壮大民族种业企业,保持国家对种业的控制力,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8.
《北京农业》2012,(26):52
正当前,正值小麦种衣剂生产与宣传推广高峰,各种子企业和经销商又迎来了一拨农药行情。记者近日与多位企业人士交流时了解到,受丰厚的利润、日趋成熟的市场、巨大的市场份额等因素影响,种衣剂的市场前景普遍被大家看好,今年尤甚。自  相似文献   
29.
有关跨国公司与技术创新国际化关系的理论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国公司是技术创新国际化的重要主体,虽然国际上对跨国公司与技术创新国际化的关系有较系统、全面的研究,但国内对此却还未重视。本全面评介了这方面的理论,以其对我国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和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主体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0.
《中国畜牧杂志》2006,42(4):10-11
商务部决定将从2006年起在全国实施“双百市场工程”,力争用3年时间,完成全国一半左右(约2000家)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使农产品流通成本明显降低;全国约300家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经超市销售农产品的比例达到30%以上,使更多优势农产品进入跨国公司的国际营销网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