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5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79篇
林业   10篇
农学   375篇
基础科学   13篇
  47篇
综合类   1445篇
农作物   18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6篇
园艺   366篇
植物保护   19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171篇
  2011年   179篇
  2010年   176篇
  2009年   170篇
  2008年   164篇
  2007年   172篇
  2006年   141篇
  2005年   125篇
  2004年   122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4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微生物菌肥含有的功能性微生物活菌能够改善土壤微生物环境,促进植物生长发育,减少病害的发生,具有良好的抗病增产潜力。本研究分析不同浓度微生物菌肥处理后棉花黄萎病的发生情况和对产量的影响,发现施用微生物菌肥能够显著降低田间棉花黄萎病的发生,同时提高棉花籽棉和皮棉产量。当微生物菌肥施用浓度为300 kg·hm-2时,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最佳;施用浓度为450 kg·hm-2时,对棉花籽棉和皮棉产量提升最大。  相似文献   
102.
为明确分蘖洋葱伴生番茄土壤微生物对减轻番茄黄萎病的作用,以分蘖洋葱伴生番茄为研究对象,通过植物-土壤微生物反馈试验分析分蘖洋葱伴生番茄根际微生物对黄萎病病情指数、发病率以及抗性相关酶及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接种V.dahliae 10 d和 15 d后,接种分蘖洋葱伴生番茄根际土处理(I)的番茄黄萎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显著低于接种单作番茄根际土处理(M)。在接种V.dahliae 48 h后,具有伴生根际土壤处理(TI)的番茄根系PRPR1、P2、RPR3)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具有单作根际土壤处理(TM),分别上调2.00倍、1.43倍和1.74倍。在接种V.dahliae 24 h、48 h和96 h后,TI的PPO 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TM,分别上调1.98倍、2.41倍和1.51倍;在接种 V.dahliae 24 h 和48 h后, TI处理的番茄根系 PAL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TM,分别上调1.20倍和1.19倍;与TM处理相比,TI处理的番茄根系LOX 相对表达量在接种V.dahliae 96 h后显著上调1.37倍。在接种 V.dahliae 48 h和96 h后,TI处理的PAL、PPO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显著高于TM处理;而TI处理SOD活性(229.06 U·g-1)仅在接种 V.dahliae 48 h后显著高于TM处理。因此,分蘖洋葱伴生番茄减轻黄萎病病害,与分蘖洋葱伴生番茄根际土壤微生物提高番茄抗性基因表达和防御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3.
西芹种子浸提液处理后黄瓜叶片内生理指标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西芹种子浸提液灌根处理后黄瓜产生抗枯萎病的生理机制,采用蒸馏水、乙醇、丙酮作为浸提剂,获得西芹种子的浸提液,在黄瓜第一真叶横宽5 cm时进行两次灌根处理,然后于不同时期对其叶片内丙二醛含量、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各取样时期丙二醛含量、电导率较对照降低,丙二醛含量降低的范围为蒸馏水处理8.65%~23.89%、乙醇处理0.68%~13.89%、丙酮处理7.50%~21.69%;电导率降低的范围为蒸馏水处理0.62%~9.47%、乙醇处理0.40%~11.35%、丙酮处理1.86%~19.80%。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各取样时期均较对照升高,可溶性糖含量升高的范围为蒸馏水处理12.21%~41.50%、乙醇处理6.28%~62.25%、丙酮处理23.43%~54.38%;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升高的范围为蒸馏水处理0.08%~25.87%、乙醇处理0.93%~23.08%、丙酮处理2.20%~37.67%。各指标的变化幅度均是丙酮处理大于乙醇处理,乙醇处理大于蒸馏水处理。  相似文献   
104.
田间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气温高于25℃时,西芹黄萎病容易发生和流行.为了解温度对西芹黄萎病流行的影响,室内研究了不同温度下西芹黄萎病病原菌(Fusarium oxyporum f.sp.apii,FOA)的生长和繁殖情况.结果显示,PDA培养的FOA菌丝在25℃时生长最好;埋放在土壤中的FOA小型分生孢子在35℃时萌发率最高;利用土壤浸提液培养的FOA在25℃时菌丝生长速度显著高于其他温度,总孢子产量在30℃和35℃时显著高于其他温度,小型分生孢子在高于25℃时是最主要的孢子.温度高于25℃的确有利于FOA的生长、繁殖,有利于病害在田间流行,与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吻合.表明温度是影响西芹黄萎病流行暴发的关键生态因子.  相似文献   
105.
棉花对枯,黄萎病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以一组病和丰产品种为材料的对棉花的抗枯,黄萎病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抗病品种对7号枯萎菌生理小种抗性较好,一般能够达到病指小于10的育种目标。各供试材料对8号枯萎菌生理小种和7号,8号混合枯萎菌生理小种抗性较差。没有出现高抗材料。  相似文献   
106.
 对枯草芽孢杆菌粉剂防治棉花枯、黄萎病与促进棉花生长效果进行了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粉剂对棉花枯、黄萎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苗期施药预防效果明显高于蕾期用药和药剂对照;在促进棉花生长和提高棉花的产量、品质方面有一定的作用,可提高霜前花率;苗期开始灌根施药增产率最高,为7.49%。  相似文献   
107.
由于温室大、中、小棚不便移动和连年种植,加之高湿、弱光、低温等特点,使得各种病害连年加重,有些病害难以治愈,常常被喻为"绝症",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如黄瓜的霜霉病、茄子的黄萎病、番茄的灰霉病等,有些菜农遇到以上3种病害束手无策,有的随其发展甚至放弃防治.笔者根据多年的研究实践对以上3种病害找出了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8.
黑龙江省常发生并且危害较重的病害主要有茄子黄萎病等,一般年份发病率为40—50%。严重年份发病率达70%以上,甚至绝收。茄子黄萎病一直被视为不治之症,成为难以防治的难题。防治茄子黄萎病,是茄子丰收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9.
茬口安排。春萝卜于2月中旬播种,4月下旬始收,5月份采收结束;丝瓜(或苦瓜)于2月中旬点播于棚内两侧的畦内,每穴2粒,穴间距0.5米,5月中旬揭膜引蔓上棚,6月上旬始收,9月下旬结束采收;莴笋于9月中旬育苗,10月上旬移栽,10月下旬扣棚防冻,元旦、春节上市。一般亩产萝卜1500公斤、丝瓜5000公斤(或苦瓜3000公斤)、延秋莴笋2500公斤。  相似文献   
110.
 由大丽轮枝菌引起的棉花黄萎病是一种难以防治的土传病害,西兰花残体还对其有一定的防治作用,防效为62.82%。为解析西兰花残体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机制,本研究通过土壤杆菌转化的方法构建了大丽轮枝菌的绿色荧光标记菌株,采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标记菌株在添加西兰花残体营养基质中和空白对照营养基质种植的棉花体内的侵染和扩展情况。结果表明构建的标记菌株gfp-wx-1与野生菌株wx-1的生物学特性无显著性差异。同时发现大丽轮枝菌在添加西兰花残体营养基质中棉花体内扩展较慢,具体表现为:在空白营养基质种植的棉花体内,大丽轮枝菌在接种第2 d时就可侵染根尖表层及根内部,第3 d到达茎部维管束,第5 d叶片可观察到少量病原菌,第7 d第一片子叶呈现大量病原菌,后期迅速扩展,叶片出现黄萎病斑;而在营养基质中添加西兰花残体种植的棉花体内,大丽轮枝菌在接种第2 d时就可侵染根尖表层,第3 d侵染根尖内部,第5 d侵染茎部维管束,直到第7 d第一片子叶才出现少量病原菌,后期扩展慢,叶片病斑较少。本研究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了大丽轮枝菌在两个处理棉花根部定殖情况,结果表明西兰花残体能够显著降低大丽轮枝菌在棉花根部定殖的量。该研究初步明确了西兰花残体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机制,为棉花黄萎病的绿色防治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