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8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169篇
林业   250篇
农学   181篇
基础科学   54篇
  173篇
综合类   1534篇
农作物   158篇
水产渔业   62篇
畜牧兽医   287篇
园艺   124篇
植物保护   103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117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141篇
  2013年   144篇
  2012年   248篇
  2011年   238篇
  2010年   223篇
  2009年   194篇
  2008年   176篇
  2007年   160篇
  2006年   131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农技服务》2016,(14):20-21
目的 :分析凤丹牡丹挥发油成分。方法 :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技术对凤丹牡丹的挥发油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 :共鉴定出47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9.88%。结论 :凤丹牡丹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是Α-罗勒烯、3,7-二甲基-1,3,7-辛三烯、1-甲基-4-(1-甲基亚甲基)环己烯等。  相似文献   
992.
[目的]建立固相支持液液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电子烟液中的16种多环芳烃的方法。[方法]电子烟烟液样品中加入少量水,振荡均匀,充分分散在硅藻土固相支持液-液萃取柱中,用环己烷萃取,萃取液浓缩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实现电子烟烟液中16种多环芳烃的测定。[结果]试验表明,16种多环芳烃在0.02~1.0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加标回收率在91%~101%,日内精密度(RSD)在2.74%~6.54%,日间精密度(RSD)在3.04%~7.56%,检出限(LOD)为0.012~0.133 ng/g。[结论]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检测时间显著缩短,有机溶剂消耗较少,更符合绿色分析的要求,并可降低分析成本。  相似文献   
993.
采用硅胶柱层析、中低压色谱和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协同活性跟踪方法,对漆树木粉醇提取物乙酸乙酯部位的具有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化合物进行分离,并用红外、质谱和核磁等色谱分析手段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从漆树木粉提取物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7种多酚化合物,分别为没食子酸(1)、黄颜木素(2)、漆黄素(3)、硫黄菊素(4)、3,4',7-三羟基二氢黄酮醇(5)、槲皮素(6)和紫铆花素(7)。各化合物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_(50))由强到弱顺序:硫黄菊素(3.74 mg/L)、紫铆花素(4.32 mg/L)、槲皮素(18.73 mg/L)、漆黄素(69.4 mg/L)、没食子酸(89.5 mg/L)、黄颜木素(100 mg/L)和3,4',7-三羟基二氢黄酮醇(164.07 mg/L)。  相似文献   
994.
为优化超临界CO_2萃取杜仲翅果油工艺参数,以杜仲翅果为原料,杜仲翅果油萃取得率为考察指标,采用控制单一变量法,分别确定超临界CO_2萃取杜仲翅果籽油的最佳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分离温度及分离时间,再通过正交试验及验证性试验,优化筛选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影响超临界CO_2萃取杜仲翅果油得率的影响因素大小次序为: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萃取压力分离温度,最优萃取工艺技术参数为萃取温度35℃、萃取压力35 MPa、分离温度45℃、分离时间50 min,在该工艺参数下,杜仲翅果油的得率为14.73%,其中α-亚麻酸含量为61.37%。  相似文献   
995.
林海 《北方园艺》2012,(6):28-29
为有效提取木瓜籽中的油脂,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木瓜籽油,并对其油脂成分进行气质联用分析。结果表明:在CO2流量15kg/h、萃取压力35MPa、萃取温度35℃条件下萃取130min,其油脂得率为21.8%;油脂中含有5种脂肪酸成分,其中油酸含量65.2%。  相似文献   
996.
经超微粉碎获得人工栽培紫芝(Ganoderma sinense)子实体超细粉,以乙醇为改性剂,应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获得紫芝萃取物(醇溶性部位);从萃取物的石油醚-乙酸乙酯洗脱物中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采用显微熔点测定仪、红外分光光度计和超导核磁共振仪分别鉴定为灵芝醇A(ganoderiol A)、ganodermadiol和灵芝酮三醇(ganodermanontrio1)。  相似文献   
997.
简要介绍了超临界萃取技术的背景,并对超临界萃取技术做相关概述。着重介绍了强化萃取的方法和超临界萃取技术的工业应用。  相似文献   
998.
以鲜活灵芝孢子粉为实验材料,采用膨化设备、超微粉碎设备对灵芝孢子粉原料进行脆化干燥、破壁预处理,结合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以灵芝孢子油的萃取率为指标,通过投料量、萃取温度、萃取压力、萃取时间的单因素试验,考察灵芝孢子油提取的最优工艺。研究发现灵芝孢子油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的最佳萃取工艺条件为压力15MPa,温度38℃,投料量300g,萃取时间3.0h,CO2流量为25L/h,灵芝孢子油的萃取率为4.42%。  相似文献   
999.
不同基因型小白菜硝酸盐积累量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浙江地区主栽的16个不同基因型小白菜品种为材料,在温室条件下,分析了不同基因型小白菜品种间硝酸盐、亚硝酸盐积累量及品质指标粗蛋白和总糖的变异情况;同时以硝酸盐及亚硝酸盐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的4个不同基因型品种为材料,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这4个品种的NO3-吸收速率。结果表明:小白菜不同基因型品种间硝酸盐积累量存在较大变异,且与亚硝酸盐积累量及品质指标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可以筛选出低硝酸盐且优质的品种。四月慢和绿领裕农一号为高硝酸盐积累品种;华冠青梗菜、夏抗F1青菜、夏帝和高华青梗菜为低硝酸盐积累品种。吸收液的NO3-浓度在5~20mM范围内,四月慢的NO3-吸收速率显著高于华冠青梗菜,同时,吸收动力学参数Vmax和Km值显示,高硝酸盐积累品种四月慢对硝酸根的吸收能力强于低硝酸盐积累品种高于华冠青梗菜。本研究结果为低硝酸盐积累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植物源杀虫剂,实现安全和绿色储粮,分别以甲醇冷浸法、超临界CO2萃取法(SFE-CO2)对水菖蒲Acorus calamusL.根茎中的生物活性物质进行提取,采用药膜法研究了水菖蒲提取物对谷蠹Rhyzopertha dominica Fabricius、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 Motschulsky成虫的触杀活性。结果表明:甲醇冷浸法、SFE-CO2对水菖蒲根茎的提取率分别为9.44%和5.51%。水菖蒲两种方法提取物对谷蠹、玉米象成虫均具较强触杀活性,并且对谷蠹成虫的触杀活性均明显强于其对玉米象成虫的触杀活性,其中,甲醇冷浸提取物比SFE-CO2提取物对谷蠹、玉米象成虫具有更强的触杀活性。对谷蠹成虫,甲醇冷浸提取物、SFE-CO2提取物处理4 d后的LD50分别为22.98μg/cm^2和33.94μg/cm^2;对玉米象成虫,其相应的LD50分别为159.89μg/cm^2和394.35μg/c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