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8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169篇
林业   250篇
农学   181篇
基础科学   54篇
  173篇
综合类   1534篇
农作物   158篇
水产渔业   62篇
畜牧兽医   287篇
园艺   124篇
植物保护   103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117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141篇
  2013年   144篇
  2012年   248篇
  2011年   238篇
  2010年   223篇
  2009年   194篇
  2008年   176篇
  2007年   160篇
  2006年   131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张青  王锡昌  刘源 《水产学报》2009,33(4):692-696
为探明鲢肉挥发性气味特征物质,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和浓缩了鲢肉中的挥发性物质,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以及气相色谱〖CD*7/9〗嗅觉测量法对气味物质进行了定性分析及气味特征的评价。由8人组成的评价小组通过检测频率法进行嗅觉测量。结果表明,经GCMS分析鉴定得到了29种挥发性气味物质,主要是一些羰基类和醇类化合物,占了总挥发性物质的88%。通过检测频率分析法鉴定出12种化合物具有气味特征,表现为鱼腥、金属、青草、油脂氧化、蘑菇等特征。另外有4种未知物也显示了较强的风味特性,它们协同作用构成了鲢的特殊气味。  相似文献   
52.
岳琪琪  刘文  韩千慧  龚恒  侯温甫  周敏  王宏勋 《水产学报》2020,44(12):2076-2086
为明晰保鲜处理对冷鲜鲟鱼肉冷藏期间的特征性风味物质的影响。本实验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ME-GC-MS)结合电子鼻和电子舌技术,对经微酸性氧化电解水和ε-聚赖氨酸两步法保鲜处理的冷鲜鲟鱼肉在冷藏期间的挥发性成分和滋味成分进行分析。电子鼻能够对挥发性成分从整体上进行分析,贮藏后期保鲜处理组和对照组的鲟鱼肉挥发性气味的数据集无重叠区域,差异明显。利用SPME-GC-MS定性鉴定出46种挥发性物质,主要包括醛类、酮类、烃类和醇类等物质,其中己醛、庚醛、苯甲醛、辛醛、壬醛、癸醛和2,5-辛二酮、苯乙酮、3,5-辛二烯-2-酮为保鲜处理组的主要挥发性物质,保鲜处理延缓了冷鲜鲟鱼肉腥味的产生以及鱼肉香味的下降。电子舌检测冷藏过程中鲟鱼肉的滋味物质时发现,保鲜处理组苦味、涩味、咸味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样品贮藏6 d后,在苦味、涩味、咸味、鲜味方面均呈显著差异。保鲜处理起到了减缓冷藏期间冷鲜鲟鱼肉风味物质下降的作用,为保鲜处理在冷鲜鲟鱼肉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3.
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法鉴定蒌蒿中的香气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莺  倪光远  陈清婵  孙智达  杨尔宁 《园艺学报》2009,36(11):1676-1680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了蒌蒿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 利用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法(GC-O)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GC - MS) , 鉴定了萎蒿中的香气化合物。共检出21个呈香化合物, 基于其嗅感强度, 反式- 2 - 己烯醛、水芹烯、顺式- 罗勒烯、3 - 崖柏酮、樟脑, 黄瓜醛、( - ) - 龙脑和( - ) - 乙酸龙脑酯被认定为形成蒌蒿香气的重要化合物。  相似文献   
54.
发酵方法对柿果醋中香气成分的影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自然发酵和常规发酵柿果醋中香气成分进行了分离与分析比较,分别从2种柿果醋中分离鉴定出挥发性化合物63种,均含有酯类、羧酸类、醇类、烃类、醛酮类、酚类及少量其他化合物.常规发酵柿果醋香气成分中含有酯类33.78%、醇类32.38%和烃类1.08%,高于自然发酵柿果醋的含量;自然发酵柿果醋香气成分中含有羧酸类61.25%、醛酮类9.66%和酚类6.13%,高于常规发酵柿果醋的含量.采用常规发酵法生产的柿果醋具有较好的感官质量.  相似文献   
55.
以完整茶叶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研究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夹带剂浓度、夹带剂用量4因素对咖啡因脱除率的影响,优化了超临界脱除茶叶咖啡因的工艺条件,即萃取压力35MPa、萃取温度80℃、浓度70%的乙醇作为夹带剂,其用量与茶叶的质量比为1.2∶1时脱除率最高,达到48.96,以此达到提高茶叶品质和价值的目的.  相似文献   
56.
研究超临界CO2流体直接从沙棘果皮中萃取高品质的沙棘黄色素,讨论了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压力、温度、CO2循环量等因素对沙棘黄色素提取得率及品质的影响。确定了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沙棘黄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为25-30MPa,温度为35-40℃,CO2流量为12kg/h,萃取时间为3h。  相似文献   
57.
Since caffeine possesses some well-unknown adverse effects,many attempts have been conducted to remove it from tea products,including selective extraction with different solvents,enzymatic degradation and inhibition the caffeine synthesis pathway.Reports showed that caffeine can be safely and efficiently removed from fresh tea leaves by hot water blanching,however this approach is not suitable for treating the rolled or dried leaves because of the unavoidable loss of catechins.Although microwave-enhanced vacuum ice water extraction can be used for decaffeination of dried tea,time consumption seems to be the main shortage of this method.Liquefied dimethyl ether might be used as another alternative solvent for selective extraction of caffeine from tea products because of its low toxicity and residum,but its decaffeination efficiency needs to be verified furthermore.It has been proved that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extraction is an effective approach for removing caffeine from different types of tea products,whil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echnique is always limited as its expensive equipments and high running costs.Decaffeination with microbe incubation or enzymatic digestion is highly hopeful since many studies showed that some microorganisms can degrade the caffeine through induced demethylase and oxidase under gentle condition in some model systems,unfortunately,this approach is far away from application since security and quality of the decaffeinated products are rarely concerned.Low-caffeine tea products can be easily produced through normal manufacture by using the leaves harvested from some low-caffeine cultivars which are derived through genetic modification or conventional breeding,but these germplasms are very limited.  相似文献   
58.
59.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质联用仪(GC-MS)分析未发酵豆、发酵豆和焙烤豆的香气成分,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可可豆香气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未发酵豆、发酵豆和焙烤豆香气差异明显。从未发酵豆和发酵豆中分别鉴定出30和62种挥发性成分,主要为醇类、酮类、烯烃类和醛类,发酵后可可豆香气物质增多。在105、125、145 ℃下焙烤的未发酵豆和发酵豆分别鉴定出47、59、84和71、68、83种,主要为醇类、酯类、醛类、烯烃和吡嗪类,低温焙烤和高温焙烤的可可豆香气差异明显;酮类集中于未发酵低温焙烤区,酸类、酯类和醇类偏向于发酵低温焙烤区,呋喃类和吡嗪类等杂环类化合物指向高温焙烤区。这些香气成分的差异,形成不同处理可可豆之间的风味差异,可可豆香气成分的主成分分析可以作为可可豆不同处理潜在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60.
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进样器(HS-SPME)对卷烟主流烟气剑桥滤片中的游离烟碱进行萃取,并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进行外标法定量分析,对溶剂、萃取纤维、预平衡时间、萃取时间、萃取温度、脱附时间等分析条件进行了优化.同时建立了滤片不同含水量对游离烟碱测定影响的校正曲线,根据实际样品主流烟气粒相物水分的含量对游离烟碱的测定值进行校正,实现了对游离烟碱存在环境无干扰的条件下简便、快速、准确测定卷烟主流烟气粒相物中的游离烟碱.以参比卷烟3R4F为实际样品进行测定时,本方法的RSD为8.3%,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2 μg/支和0.5 μg/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