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18篇
  免费   497篇
  国内免费   682篇
林业   733篇
农学   1003篇
基础科学   204篇
  469篇
综合类   8133篇
农作物   888篇
水产渔业   2351篇
畜牧兽医   5160篇
园艺   1711篇
植物保护   1045篇
  2024年   127篇
  2023年   398篇
  2022年   512篇
  2021年   527篇
  2020年   406篇
  2019年   553篇
  2018年   252篇
  2017年   441篇
  2016年   612篇
  2015年   585篇
  2014年   996篇
  2013年   999篇
  2012年   1308篇
  2011年   1366篇
  2010年   1243篇
  2009年   1231篇
  2008年   1169篇
  2007年   1017篇
  2006年   1004篇
  2005年   990篇
  2004年   783篇
  2003年   741篇
  2002年   588篇
  2001年   575篇
  2000年   459篇
  1999年   354篇
  1998年   317篇
  1997年   312篇
  1996年   285篇
  1995年   261篇
  1994年   207篇
  1993年   204篇
  1992年   188篇
  1991年   180篇
  1990年   158篇
  1989年   167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7篇
  1965年   19篇
  1957年   13篇
  1955年   5篇
  1953年   2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张勇 《山东饲料》2004,(3):23-24
荷兰割茬茴香是近年来从国外引进的品种,因其叶稍膨大抱合而形成长扁球形的脆嫩鲜茎而又称为结球茴香,为伞形花科茴香属种的茴香变种。  相似文献   
122.
123.
<正>近日,美国特拉华大学科学家们宣布了最新的研究成果,他们在研究中发现,当植物受到致病细菌的攻击时,叶子会向根部发出求救信号。根部接收到求救信号后也会立即作  相似文献   
124.
第三讲动物寄生虫病的免疫病理和致病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寄生虫对动物的致病作用早已被人们发现 ,早期人们对动物寄生虫的致病作用归纳为 5方面 ,即吸取宿主营养 ,吸食宿主血液、体液和组织细胞 ,产生对宿主有害的毒素 ,机械性障碍与破坏 ,以及引入其他病原体。自 2 0世纪中叶 ,随着免疫学的发展 ,寄生虫致病的免疫学机理也逐渐被揭示 ,形成了寄生虫病的免疫学病理。 2 0世纪 70年代以后 ,随着分子生物化学的发展 ,动物寄生虫致病的分子机制得到较深入的阐明 ,动物寄生虫病理学提高到了分子水平。这里对这方面的致病机理作个概括介绍。1 .动物寄生虫导致宿主的超敏反应 (变态反应 ) 寄生虫及其分…  相似文献   
125.
仔痢欣对仔猪黄白痢的防治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仔猪黄白痢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哺乳仔猪常发的肠道传染病。其特征是下痢 ,排乳白色或灰白色糊状或粥状腥臭稀粪。具有传染性、病程短、死亡率较高的特点。主要发生于 10~ 30日龄的仔猪 ,尤以10~ 2 0日龄仔猪多发。仔痢欣其主要成分为硫酸粘杆菌素 ,免疫增强因子 (colistin,Neomycini,特殊佐剂 ) :具有杀灭病原菌 ,同时还可以迅速清除细菌代谢产物 -肠毒素和内毒素 ,修复肠黏膜、控制脱水。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的菌株高度敏感。笔者于 2 0 0 2— 2 0 0 3年间 ,用湖南伟达牧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仔痢欣 ,在湖南省武冈市湾头桥镇的4 9…  相似文献   
126.
嗜水气单胞菌gyrA氟喹诺酮抗性决定区的克隆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从病鱼体内分离的嗜水气单胞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的分子机理。以4株对诺氟沙星等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菌株及2株敏感菌株为模板,参照杀鲑气单胞菌gyrA基因序列,设计了1对引物,进行gyrA基因氟喹诺酮抗性决定区PCR扩增,将扩增产物克隆入pMD18-T载体,转化入大肠埃希氏菌DH5α中,小提质粒,酶切鉴定,测序并分析比较耐药菌和敏感菌的氨基酸残基序列。发现耐药菌有5个氨基酸突变位点,分别是83位点的Ser→Ile,92位点的Leu→Met,174位点的Ile→Phe,202位点的Asn→Asp,203位点的Leu→Arg,耐药菌突变后的氨基酸残基均比敏感菌正常的相对应氨基酸残基分子量大。83位点的突变与大肠埃希氏菌的耐药性突变一致。122位点具有保守的Try。  相似文献   
127.
仔猪黄痢、白痢是危害仔猪最严重的常见性肠道传染病 ,由致病性大肠杆菌等引起。黄痢一般发生于仔猪生后 5日龄 ,呈现拉黄色或黄红色稀粪 ,发病急骤 ,传染性强 ,2~ 3日龄仔猪可全群感染 ,致死率高。白痢一般发生于 10~ 2 5日龄仔猪 ,粪便呈乳白色或灰白色 ,气味腥臭、发病率高 ,但死亡率较低。治疗仔猪黄白痢 ,方法各异 ,经临床验证 ,用“痢菌净”注射液行交巢穴注射 ,治疗黄白痢若干例 ,疗效颇佳 ,现简介如下。1 方法与用量1.1 方法 将患猪倒提保定 ,常规消毒后用 7号或 9号针头于尾根与肛门之间的凹陷处 ,与体轴平行稍斜向背部方向进…  相似文献   
128.
莫嘉凌 《广西蚕业》2003,40(4):56-57
核多角体病是蓖麻蚕的一种主要病害。蚕儿食下病毒多角体后,在中肠碱性胃液的作用下,多角体溶解,释放出病毒粒子。这些病毒粒子首先在中肠上皮细胞内进行复制,进而侵入血细胞、脂肪细胞及真皮细胞,生殖腺膜细胞也有寄生。病重时,丝腺、神经细胞都有多角体形成。 蓖麻蚕核多角体病仅能水平传播,食下传染是本病的主要传染途径。感染病毒后,小蚕期经过3~4天,大蚕期经过5~7天发病死亡,死后蚕体变软。染病的蚕儿,食欲减退,发育迟缓,出现较多的小蚕、迟眠蚕、半蜕皮或不蜕皮蚕。蚕儿狂躁外爬,蚕体环节肿胀,节间膜发亮。重病蚕,背部及两侧气门处…  相似文献   
129.
黄鳍鲷肝细胞体外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鳍鲷肝脏细胞为材料 ,研究其肝细胞体外培养适宜的 p H、血清浓度、谷氨酰胺等条件 ,并进行传代培养试验。结果表明 ,培养液为 :MEM含 2 0 %小牛血清、15 g/ L L-谷氨酰胺及 p H 6 .9~ 7.1时 ,在 2 3℃中静置培养 ,黄鳍鲷肝细胞生长良好 ,3~ 5 d长满单层 ,细胞主要为成纤维细胞状 ,并能顺利传代。细胞动力学试验表明 :传代细胞 1~ 2代为适应期 ,3~ 5代为旺盛期 ,6代之后表现出衰老现象  相似文献   
130.
不少国家在畜禽和鱼类养殖中,为了充分发挥饲料的作用,提高养殖效益,除在饲料中添加常用的饲料添加剂外,还开发使用了一些特殊的添加剂。柠檬酸:英国的研究人员在仔猪饲料中添加2%的柠檬酸,用于饲喂断奶仔猪,其日增重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