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3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39篇
农学   40篇
基础科学   12篇
  13篇
综合类   545篇
农作物   15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49篇
园艺   395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通过中试发酵实验,在温度26℃,通气流量1∶1.0,搅拌速度50 r.min-1的条件下发酵8 d,发酵浸提液多糖含量每毫升可达36.5 mg。放罐后将菌球与发酵液一并用纱布过滤后用清水洗涤菌球,将洗涤后的菌球于56℃烘干至恒重。干菌球产量为39.92 mg.mL-1,此种干菌球的多糖含量为15.86%。  相似文献   
942.
香菇菌丝体杆形病毒的RT-PCR检测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43.
<正>1牡丹褐斑病1.1发病症状病原菌为变色尾孢菌,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组织或病落叶中越冬,成为第2年的侵染来源。借风雨从伤口直接侵入,多在7-9月份牡丹生育后期发病。一般下部叶片先发病,叶表面出现大小不同的苍白色斑点,后形成直径为3-7mm大小的病斑。病斑中部逐渐变成褐色,正面散生十分细小的黑点,相邻病斑合并时形成不规则的大型病斑。雨多时  相似文献   
944.
用饱和D-最优设计方法,探讨了马铃薯汁浓度、pH值对姬松茸菌丝体生长的影响,得到如下初步的统计推断:在PDA培养基的基础上,最优方案是马铃薯汁浓度为190.8g/L,pH值为6.201,其中主因子效应马铃薯汁浓度的影响大于pH值。  相似文献   
945.
通过人工液体浅层培养的方法成功培养出猪苓菌丝体.用热水浸提法分别提取猪苓菌核和猪苓菌丝体中的多糖,并用3,5一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其糖含量,进一步纯化处理后,用傅里叶红外吸收光谱仪进行比较分析表明,两者红外光谱图相似.通过对小鼠免疫器官重量的免疫学检测,表明从猪苓菌丝体中提取的多糖和从猪苓菌核中提取的多糖均有提高机体免疫器官重量的作用,统计学分析表明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46.
本文主要研究了9种不同平菇菌丝体在培养基中对不同浓度的硒源吸收能力的对比,并对其做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947.
, 《北京农业》2013,(29):18-23
自古以来,人们就发现许多动植物都有养生保健和药用疗效,在当今人们愈加注重健康养生的环境下,它们的价值和地位也更加凸显。那么,都有哪些可以滋补身心呢,我们现在就来搜罗一下吧。虫草种植种出大产业冬虫夏草是一种特殊的虫和真菌共生的生物体。是冬虫夏草真菌的菌丝体通过各种方式感染蝙蝠蛾的幼虫,以其体内的有机物质作为营养能量来源进行寄生生活,经过不断生长发育和分化后,最终菌丝体扭结并形成子座伸出寄主外壳,从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948.
为充分利用本地玉米芯资源 ,筛选出玉米芯栽培柳松菇的优良配方 ,进行了玉米芯栽培柳松菇试验 ,结果表明 ,用棉籽壳 60 %、玉米芯 2 0 %、麸皮 1 7%、磷肥 1 %、石膏 1 %、CaCO3 1 %的配方 ,柳松菇菌丝生长迅速 ,粗壮浓密 ,产量比对照增加 5 .1 % ,产量方差分析表明各组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49.
950.
黄玉安  刘汉国 《食用菌》2006,28(2):56-56
常规的平菇栽培接种是将菌种从瓶或袋中取出弄碎,再接到栽培袋的两头料上,菌丝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其生长须经愈合恢复期,此时易发生污染。为此笔者改变了接种方法,通过多次试验。终于摸索出平菇无损伤接种法。采用该法不损伤菌种,接种后菌丝生长快,浓密洁白、粗壮,接种后来发现菌袋污染,同时节省了菌种。现将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