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374篇 |
免费 | 159篇 |
国内免费 | 366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39篇 |
农学 | 642篇 |
基础科学 | 41篇 |
207篇 | |
综合类 | 2739篇 |
农作物 | 506篇 |
水产渔业 | 127篇 |
畜牧兽医 | 1456篇 |
园艺 | 777篇 |
植物保护 | 6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9篇 |
2023年 | 84篇 |
2022年 | 103篇 |
2021年 | 138篇 |
2020年 | 144篇 |
2019年 | 154篇 |
2018年 | 63篇 |
2017年 | 75篇 |
2016年 | 139篇 |
2015年 | 176篇 |
2014年 | 238篇 |
2013年 | 216篇 |
2012年 | 357篇 |
2011年 | 379篇 |
2010年 | 384篇 |
2009年 | 424篇 |
2008年 | 427篇 |
2007年 | 377篇 |
2006年 | 339篇 |
2005年 | 369篇 |
2004年 | 224篇 |
2003年 | 228篇 |
2002年 | 175篇 |
2001年 | 185篇 |
2000年 | 139篇 |
1999年 | 121篇 |
1998年 | 119篇 |
1997年 | 141篇 |
1996年 | 120篇 |
1995年 | 104篇 |
1994年 | 123篇 |
1993年 | 119篇 |
1992年 | 117篇 |
1991年 | 100篇 |
1990年 | 98篇 |
1989年 | 83篇 |
1988年 | 16篇 |
1987年 | 14篇 |
1986年 | 16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74年 | 2篇 |
1966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8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31.
桑树幼胚培养和试管苗快速繁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方法,探索了桑幼胚培养和试管苗快速繁殖技术。(1)通过培养条件的控制和各种激素的调节,盛南桑品种幼胚经培养可发生大量的不定芽,幼胚愈伤组织的诱导率为30%,不定芽的诱导率为100%。(2)通过对桑芽离体培养,得出在MS培养基中,每升附加6-卞氨基嘌呤(6-BA)1.0mg,吲哚乙酸(IAA)0.5mg,庶糖浓度3%,每缝代一次,平均单芽增殖数达12个左右. 相似文献
32.
33.
应用鸭胚组织培养液酶活性进行蛋鸭早期选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亲代产蛋性能,将10个家系320个13日龄的鸭胚分成Ⅰ和Ⅱ两组,进行活组织培养,测定培养液中的碱性磷酸酶(AKP)和谷草转氨酶(GOT)的活性。结果:AKP活性与其亲代产蛋指数、半同胞姐妹鸭的开产日龄和500日龄产蛋数有密切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8736、-0.6616和0.7954;GOT活性与上述性能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737、0.4331和-0.9024。AKP活性高、GOT活性低的Ⅰ组比AKP活性低、GOT活性高的Ⅱ组,其半同胞姐妹鸭开产日龄提早18.8天(P<0.01);500日龄产蛋数多21.8个(P<0.05)。AKP和GOT活性的遗传力分别为0.7993和0.3410,它们间的关系为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641。根据鸭胚组织培养液中的AKP和GOT的活性,对蛋鸭进行早期选种,比常规选种法可提早半年。 相似文献
35.
随着同种动物克隆后代的不断降生,人们又开始尝试异种动物体细胞核移植。用兔的卵母细胞作为核受体进行牛的体细胞核移植,研究表明,颗粒细胞作为供核体与兔去核卵母细胞的融合率(60.5%,57.9%)稍高于皮肤成纤维细胞的融合率(52.2%,48.4%),但两者间差异并不显著。颗粒细胞与皮肤成纤维细胞均采用饥饿培养和接触抑制培养两种不同的方式进行诱导处理,融合卵在电激活后能够卵裂并发育的情况差异显著(72.6%对51.4%;70.4%对52.2%)。有少数重构胚发育至囊胚,证明在哺乳动物异种重构胚早期发育中,异种细胞核与细胞质间是相容的。 相似文献
36.
37.
王字4号是四川新胜茶场选出的甜橙(CitrusSinensis)优良单株,具果大、质优、少核、晚熟、较耐低温等综合优良性状。特别是单胚率高而稳定,1990—1992年镜检,单胚率分别为98.15%、95.6%、97.7%。 相似文献
38.
39.
采用鸡胚绒毛尿囊膜渗透法给鸡胚接种病毒,收获感染的鸡胚绒毛尿囊膜制备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活疫苗,相比于传统的人工气室绒毛尿囊膜接种法和尿囊腔接种法可降低鸡胚的早死亡率,提高鸡胚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单产量。 相似文献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