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篇
农学   27篇
基础科学   7篇
  4篇
综合类   93篇
农作物   10篇
畜牧兽医   8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探讨咸-淡水交替淋洗改良滨海盐土效果和节水潜力,通过土柱模拟试验,对咸-淡水交替淋洗下土壤溶液电导率变化、淋出液矿化度变化、淋洗用水量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咸-淡水交替淋洗模式咸水(矿化度5.35 g L-1)淋洗阶段,当100 cm深土体底部开始有淋出液时,距土表40 cm深处土壤溶液电导率下降已非常明显,而距土表80 cm、100 cm深处土壤由于盐分的聚积而电导率较高;咸水持续淋洗下40 cm深处土壤电导率始终缓慢下降,而80 cm、100 cm深处土壤电导率变化历经较快、快速、缓慢下降三个过程。咸-淡水交替淋洗模式淡水淋洗阶段,前期不同深度处土壤溶液电导率基本保持稳定;随着淋洗水量的增加,由土表向下不同深度位置土壤溶液电导率先后经过快速下降和缓慢下降两个过程。咸-淡水交替淋洗模式咸水淋洗阶段,淋出液矿化度变化经过快速、较快、缓慢下降三个过程,直至下降到7.32 g L-1。淡水替换咸水继续淋洗下,前期淋出液矿化度保持稳定,当淡水淋洗水量增加到7 L(27.49 cm水层)时淋出液矿化度开始下降。咸-淡水交替淋洗模式咸水、淡水淋洗阶段结束后100 cm深土体土壤平均含盐量从初始的23.92 g Kg-1下降到5.92 g Kg-1和1.46 g Kg-1,咸、淡水淋洗水量分别为21.45 L和14.85 L,与对照淡水淋洗模式比较咸-淡水交替淋洗模式淡水节约率为25.38%。咸-淡水交替淋洗模式改良滨海盐土效果较好,且节水潜力较高,但相应需要更长的淋洗改良时间。  相似文献   
32.
苦荞麦(Fagopyrum tataricum)叶斑病由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和黑孢霉(Nigrospora osmanthi)引起。WRKY转录因子在植物免疫调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苦荞麦FtWRKY15在叶斑病原与激素诱导下的表达,为深入解析FtWRKY15在植物抗病反应中的功能与机理奠定基础。采用逆转录PCR克隆获得了FtWRKY15的完整编码序列,长537 bp,编码178个氨基酸。FtWRKY15具有1个WRKY保守结构域,锌指类型为CCHH,属于WRKY IIc亚组。同源序列比对与系统进化分析表明,FtWRKY15与FtWRKY76的氨基酸序列同一性最高(64.0%),其次是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WRKY50 (52.3%)。原生质体瞬时表达分析表明FtWRKY15定位在细胞核中,与亚细胞定位预测结果一致。酵母单杂交实验表明FtWRKY15具有转录激活活性,其N端为酸性结构区(30~60位),富含丝氨酸、苏氨酸、酪氨酸磷酸化位点,可能负责转录激活。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FtWRKY15在叶、花中的表达丰度最高,其次...  相似文献   
33.
为筛选出综合性状优良的种质,为苦荞麦高产品种的选育推荐材料,对选取的58个具有高产潜质的重组自交系(RILs)及其双亲的10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8个RILs各性状的变异系数介于5.71%~31.55%,其中,产量、生育期和主茎分枝数的变异系数较大,粒宽和籽粒周长的变异系数较小。产量与籽粒面积、籽粒周长、株高和千粒重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与粒长和粒宽呈显著(P<0.05)正相关,与生育期呈极显著负相关,产量与上述指标的相关系数绝对值从大到小依次为千粒重>株高>籽粒面积>生育期>籽粒周长>粒宽>粒长。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86.987%,分别是粒形与产量因子(39.940%)、粒宽因子(24.478%)、株高因子(11.667%)、主茎分枝数与生育期因子(10.893%)。基于综合评价结果及RILs与亲本间的方差分析,共筛选出R64、R103、R164、R84、R192、R153和R214等7个综合性状优良的非米荞型RILs。这7个株系在聚类分析中均被...  相似文献   
34.
旨在为扩大苦荞麦DNA提取材料范围提供依据,筛选与薄壳性状相关联SSR引物,为苦荞麦特异性状分子标记奠定基础。分别以苦荞麦植株的子叶、嫩茎、嫩叶、老叶、老茎、叶柄为材料,40℃烘箱烘干后,采用植物DNA提取试剂盒,分别提取苦荞麦6个部位的基因组DNA,并进行DNA质量、浓度和纯度检测,利用700对SSR引物进行PCR扩增,筛选与苦荞麦薄壳性状相关联引物。结果表明:子叶提取的DNA浓度最高,为70.6 ng/μL;嫩茎次之,为69.6 ng/μL;老茎和叶柄获得的NDA浓度偏低,分别为20.0 ng/μL和7.2 ng/μL。采用子叶、嫩茎、嫩叶、老叶提取的DNA凝胶电泳条带清晰,采用老茎和叶柄提取的DNA凝胶电泳条带暗。SSR扩增效果除叶柄不能达到扩增要求外,其他没有明显差异都能达到扩增要求,可用于后续的分子实验。采用烘干组织提取DNA浓度虽然没有新鲜组织高,但除叶柄外都不影响后续分子试验。初步筛选出在薄壳和厚壳苦荞麦中具有多样性的SSR引物1对。  相似文献   
35.
张文英  方正武  王凯华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11):148-150,152
利用从120对SRAP标记中筛选出的多态性丰富的23对引物组合,分析主要来源于湖北鄂西南地区的28份苦荞麦农家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8份苦荞麦品系分属两大不同的类群,第一大类包括3个不同的亚类;第二大类包括两个亚类。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两大类群间存在相互渗透的情况,说明材料间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和种质渗透。经综合比较分析,推断湖北省鄂西南地区是我国苦荞麦的一个生态分布中心。  相似文献   
36.
基于ELISA检测方法,对苦荞麦麸中黄曲霉毒素B1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寻求苦荞麦麸中黄曲霉毒素B1最佳提取条件。通过空白加标回收试验、样品加标回收试验,证明ELISA检测方法的可行性,对料液比、超声时间、超声振幅3个变量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用ELISA检测黄曲霉毒素B1的方法是切实可行的,在提取液溶剂配比甲醇∶水为6∶4、料液比为1∶5、最佳超声时间15 min、最佳超声振幅15Φ的条件下能得到最佳提取效果。  相似文献   
37.
高路  戴建辉  高云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304-8306
[目的]为苦荞麦苗总黄酮类产品的开发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研究了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苦荞麦苗总黄酮的工艺条件。[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上样液的质量浓度为3.0 g/L,上样速率为3 BV/h,洗脱剂为80%乙醇,洗脱速率为3 BV/h,洗脱剂用量为4BV,按此工艺条件纯化后的苦荞麦苗总黄酮纯度达77.34%。[结论]AB-8型大孔吸附树脂对苦荞麦苗总黄酮有较好的吸附和解吸效果。  相似文献   
38.
苦荞麦主要农艺性状遗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分析表明,苦荞麦株高、千粒重等遗传力较高,早代进行选择效果明显;株粒重等遗传力低,应放宽选择标准,增加选择世代。株粒重虽然与产量高度相关,但遗传变异系数较小,直接选择效果差。可通过选择株高、株粒数和千粒重来达到提高株粒重的目的。  相似文献   
39.
苦荞麦非热脱壳机试验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克服传统的熟化脱壳工艺中热处理造成苦荞麦营养损失严重的问题,基于对苦荞麦结构特性和现存脱壳机缺点的分析,提出苦荞麦动态调压磨削非热脱壳方法,并研制了脱壳机。该机具有脱壳室压力动态调整机构。通过单因素试验,明确了影响因素的取值范围,在此基础上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分别建立了脱壳率和整仁率与各因素的回归模型。采用多指标优化,确定的最佳参数组合为:磨削间隙2.6mm,磨削气囊压强22.3kPa,揉搓间隙4.0mm,揉搓气囊压强5.1kPa,主轴转速470r/min。在最优参数组合条件下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整仁率为31.8%,脱壳率为88.1%。脱壳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脱壳室压力动态调整机构不灵活。  相似文献   
40.
晋北地区旱作苦荞麦品种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西农业科学》2013,(4):321-323
以9个苦荞麦品种为材料,旨在筛选出适宜晋北地区种植的苦荞麦品种,并配套相适应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为荞麦生产和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试验结果表明,黔苦3号、晋荞麦2号、黔苦5号产量居前3位,且生育期均为97 d,是适宜在晋北地区种植的中熟品种;川荞1号和西荞1号产量次之,生育期均为84 d,是适宜晋北地区种植的早熟品种;晋北地区无霜期较短,西荞2号和六苦2081生育期较长,在落早霜(2011年9月16日)时其籽粒成熟度还不到70%,造成产量减少,不适宜在晋北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