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301篇 |
免费 | 945篇 |
国内免费 | 1459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6225篇 |
农学 | 1435篇 |
基础科学 | 1329篇 |
2893篇 | |
综合类 | 13518篇 |
农作物 | 932篇 |
水产渔业 | 2080篇 |
畜牧兽医 | 4446篇 |
园艺 | 2173篇 |
植物保护 | 167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46篇 |
2023年 | 796篇 |
2022年 | 1101篇 |
2021年 | 1145篇 |
2020年 | 918篇 |
2019年 | 1069篇 |
2018年 | 560篇 |
2017年 | 806篇 |
2016年 | 1019篇 |
2015年 | 1095篇 |
2014年 | 1773篇 |
2013年 | 1635篇 |
2012年 | 1893篇 |
2011年 | 1989篇 |
2010年 | 1891篇 |
2009年 | 1991篇 |
2008年 | 2321篇 |
2007年 | 1834篇 |
2006年 | 1583篇 |
2005年 | 1518篇 |
2004年 | 1206篇 |
2003年 | 1198篇 |
2002年 | 874篇 |
2001年 | 825篇 |
2000年 | 660篇 |
1999年 | 473篇 |
1998年 | 511篇 |
1997年 | 433篇 |
1996年 | 392篇 |
1995年 | 427篇 |
1994年 | 390篇 |
1993年 | 268篇 |
1992年 | 303篇 |
1991年 | 326篇 |
1990年 | 293篇 |
1989年 | 305篇 |
1988年 | 127篇 |
1987年 | 78篇 |
1986年 | 60篇 |
1985年 | 49篇 |
1984年 | 51篇 |
1983年 | 39篇 |
1982年 | 30篇 |
1981年 | 31篇 |
1980年 | 28篇 |
1979年 | 17篇 |
1978年 | 15篇 |
1974年 | 14篇 |
1965年 | 13篇 |
1957年 | 2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62.
63.
山羊传染性胸膜炎又称“烂肺病”,是山羊支原体引起的山羊特有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在自然条件下,只发生于山羊。病羊表现为高热,咳嗽,肺和胸膜发生浆液性和纤维蛋白性炎症。本病常呈地方性流行,接触传染性强,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新疫区的暴发几乎都是由于引入或迁入病羊或带菌羊而引起,发病后,在一群羊中传播迅速, 相似文献
64.
65.
为探索狐尾藻对重金属铜的积累和耐性机制,本研究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不同浓度铜处理(0、20、50 mg·L-1)对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 L.)生长生理特性以及叶片表皮细胞形态的影响,分析各器官中铜吸收转运及铜在各组织器官亚细胞中的分布和化学形态。结果表明:各浓度铜处理下狐尾藻均能存活,但铜浓度高于50 mg·L-1时,狐尾藻根、茎、叶生物量相比对照(铜 0 mg·L-1)处理降低53.48%、36.99%和32.22%。铜处理后,狐尾藻根、茎和叶铜含量分别为11.81~186.34、1.32~7.89、2.11~11.99 mg·kg-1,根系中铜含量均高于叶片和茎部。铜在狐尾藻中的亚细胞分布主要位于根、茎、叶的细胞壁部分(36.49%~49.61%、45.44%~49.92%、41.45%~55.92%),其次是可溶性组分(21.65%~25.99%、23.03%~27.65%、18.01%~34.63%)。狐尾藻中铜的赋存化学形态以盐酸提取态、醋酸提取态和乙醇提取态为主,所占比例为76.34%~86.67%,均是活性较低的形态。因此,狐尾藻是铜富集较好的植物,其根部的耐性大于茎、叶。铜以吸附态或蛋白质、果胶酸盐等低活性形态赋存于细胞壁或可溶性组分(液泡)中是狐尾藻积累和耐受铜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66.
67.
据最新调查数据,云南省石漠化草原主要分布于曲靖、昆明、红河等5个州( 市),总面积
37.97 万hm2,占岩溶土地面积的3.53%,其分布最广的海拔区间为1 500~2 500 m,占比47.85%,
基岩裸露度分布区间为30%~94%,以植被盖度为10%~19%的分布区间面积最广,占比37.85%,
绝大部分分布于土层薄甚至极薄区域,占比达92.10%。根据石漠化草原空间分布特征,在充分衔
接各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建设规划基础上,统筹考虑岩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地理单元的连续性
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将云南省石漠化草原区划为6个分区,分区阐述石漠化草原生态保护
与修复策略。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究不同模式红椎及马尾松人工林自然更新状况.[方法]对环江县华山林场4种林分(红椎纯林、马尾松纯林、红椎与马尾松同龄混交林、红椎与马尾松异龄混交林)建立固定幼苗样方,进行林下幼苗更新研究.[结果]乔木层中自然更新情况一般,主要表现为物种数、个体数稀少;灌木层中的乔木树种的个体大部分为人工林目标树种的幼树,自然更... 相似文献
69.
通过对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进水流速的智能调控,可降低饵料残留,避免水质恶化。为此,本研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探究了进水流速对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池流场特性的影响,并基于该研究设计出一套确定进水流速调控的实验方法。首先,通过对比Standard k-ε、RNG k-ε和Realizable k-ε 3种湍流模型及多种壁面函数的仿真效果,确定RNG k-ε模型和标准壁面函数作为仿真配置。同时,针对多相流模型,对欧拉多相流模型和DPM离散相模型进行对比,为提高计算准确性选用DPM离散相模型,并基于上述模型进行网格无关性验证、制定网格划分方案。其次,以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养殖为例,模拟不同进水流速下养殖池流场、排污和水温调节的效果。最后,针对仿真结果提出进水流速调控方案。结果显示,日常采用1.0 m/s的进水流速,可有效提高适宜流速区面积并控制水处理成本;投饵前,采用0.2 m/s的进水流速可以解决循环水养殖中存在的饵料浪费问题;进食结束后,采用1.2 m/s的进水流速可快速排出残饵避免水质恶化;水温异常时,采用15 ℃的水、以1.2 m/s的进水流速注水230 s,可使20 ℃的水下降到正常水平,精准化控制水温。采用本研究提出的方法,可针对不同养殖生物和养殖环境设计进水流速智能调控策略,可用于解决循环水养殖过程中饵料浪费、水质变差和水温异常等问题。 相似文献
70.
以发酵秸秆纤维的不同天数作为变量,研究发酵预处理对秸秆纤维特性及其对制备可降解复合材料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测量发酵后0,5和10 d的纤维的长细比,分析三大素化学成分的变化,并以可降解脲醛树脂为胶黏剂,制备可降解复合材料。结果表明:发酵5 d的纤维长细比集中增大,总体集中在20∶1以内,而发酵10 d的长细比增大且频率分布变宽,显示为纤维长又细及分布频率均匀。从而得出结论:在3组不同发酵时间的纤维制备的复合材料中,未发酵的纤维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最大,发酵5 d的复合材料性能最差,发酵10 d的纤维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又呈现出上升的趋势,随着纤维长细比的频率分布变宽而增强。其主要原因是在制备复合材料时,长细比分布更加均匀的秸秆纤维交错结合,细小纤维可以填充纤维板的缝隙,使得纤维的致密性更好,并且未完全发酵的纤维会将更长和更大长细比的微纤丝露出来,增加胶黏剂的渗透性,提高纤维的结合能力,从而提高纤维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