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35篇 |
免费 | 67篇 |
国内免费 | 222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17篇 |
农学 | 128篇 |
基础科学 | 263篇 |
277篇 | |
综合类 | 1229篇 |
农作物 | 102篇 |
水产渔业 | 165篇 |
畜牧兽医 | 993篇 |
园艺 | 186篇 |
植物保护 | 6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2篇 |
2023年 | 66篇 |
2022年 | 94篇 |
2021年 | 132篇 |
2020年 | 105篇 |
2019年 | 108篇 |
2018年 | 55篇 |
2017年 | 89篇 |
2016年 | 121篇 |
2015年 | 153篇 |
2014年 | 153篇 |
2013年 | 166篇 |
2012年 | 207篇 |
2011年 | 227篇 |
2010年 | 201篇 |
2009年 | 201篇 |
2008年 | 178篇 |
2007年 | 195篇 |
2006年 | 181篇 |
2005年 | 160篇 |
2004年 | 131篇 |
2003年 | 125篇 |
2002年 | 98篇 |
2001年 | 123篇 |
2000年 | 47篇 |
1999年 | 63篇 |
1998年 | 34篇 |
1997年 | 42篇 |
1996年 | 36篇 |
1995年 | 33篇 |
1994年 | 37篇 |
1993年 | 16篇 |
1992年 | 21篇 |
1991年 | 23篇 |
1990年 | 17篇 |
1989年 | 14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3篇 |
1977年 | 2篇 |
1976年 | 1篇 |
1975年 | 5篇 |
1974年 | 3篇 |
1957年 | 2篇 |
195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7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正>小反刍兽疫又称羊瘟、小反刍兽瘟,是由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引起的绵羊、山羊、野生小反刍兽的高度接触传染性疾病,临床上以高热、眼鼻有大量分泌物、上消化道溃疡和腹泻为主要特征。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1发病情况2014年3月,我地养羊户卢某与其兄弟在自己家门前建造羊舍,3月7日左右从山东省某活羊交易市场,共购进432只肉羊,购进当天路途运输已死亡7只,到家后开始全群发 相似文献
32.
33.
当前鸡新城疫病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新城疫病是由副黏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烈性传染病。随着我国集约化养殖的发展.养殖户都非常重视该病的预防工作,虽然经过多次免疫,但该病仍有发生,并且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秋冬至翌年初春最为严重.仍是危害当前养鸡业最严重的疫病之一。 相似文献
34.
35.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猪血浆及组织中喹赛多及其脱二氧代谢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测定猪血浆及肝脏、肾脏、肌肉等组织中的喹赛多及其代谢物脱二氧喹赛多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血浆样用甲醇沉淀蛋白后离心取上清液进样测定.组织样先用乙腈匀浆,用正己烷脱脂后作HPLC检测.色谱柱为ODS C18柱;流动相血浆样测定为乙腈水(2080),组织样测定为甲醇水(4258),流速为1.0 mL/min;紫外检测波长305 nm.药物工作液质量浓度范围为0.005~0.500 mg/L时,血浆样品及组织样品测定条件下药物质量浓度与响应值均具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0.999.血浆中药物质量浓度为0.02、0.10、0.50 mg/L时,喹赛多及脱二氧喹赛多的回收率均大于70%,组织中药物含量为0.05、0.20、1.00μg/g时,肌肉样品的回收率均大于70%,肝脏、肾脏样品则为50%~80%.本试验条件下,喹赛多及其脱二氧代谢物的最低检出质量浓度,血浆样品分别为0.01、0.02mg/L,组织样品2种检测物均为0.025μg/g.测定了工作液3种质量浓度0.01、0.05、0.25 mg/L的仪器精密度,日内相对偏差<8.0%,日间相对偏差<17.0%. 相似文献
36.
痢疾是牛在秋冬季节最易感染的肠道疾病之一,牛一旦感染了痢疾后,将会严重影响牛对草料的消化吸收,如治疗不及时和治疗不当,甚至还会危害牛的健康,严重影响牛的育肥和安全越冬。据分析,牛患痢疾常常是由于牛在秋冬季节饮水不洁,甚至饮用污秽的饮水,采食了被水淹日晒并带有黏泥的饲草以及霉变的草料,湿热相浸,淫邪、湿热伤及胃肠,滞气郁结所致。一般病牛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反刍减少,鼻 相似文献
37.
38.
39.
《中国兽医学报》2017,(9):1766-1770
课题组前期研制出一种新型携带多种药物成分的内支撑物,并将其应用于试验犬的肠管吻合术中,此研究表明采用内支撑物应用于犬肠管吻合术,与传统吻合术比较,可降低手术操作的难度,缩短吻合时间,且术后无明显并发症,愈合良好。为了进一步探讨这种新吻合技术的可行性及相关机制,课题组从腹腔黏连评分、吻合口爆破压和羟脯氨酸含量等方面对2组犬的术后愈合情况进行比较研究。以健康本地犬为试验动物,分为内置支撑物组(NZ组,12只)和传统手术组(CS组,12只),分别在术后3,7,14,28d,剖腹探查,观察吻合部位愈合情况,进行腹腔黏连评分,并对吻合口爆破压、吻合口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等项目进行检测。腹腔黏连结果表明术后7,14,28d,CS组的腹腔黏连评分显著高于NZ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CS组的腹腔黏连评分与NZ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7,14d,CS组的吻合口爆破压显著低于NZ组(P<0.05),而在术后3,28d,2组吻合口爆破压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的羟脯氨酸含量均随时间的增长而增加,而在各个时间点上2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最终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传统小动物肠管吻合术而言,使用内支撑物进行该手术能减少术后黏连,吻合部位的愈合情况更为良好。 相似文献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