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37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623篇
林业   364篇
农学   418篇
基础科学   156篇
  442篇
综合类   3136篇
农作物   308篇
水产渔业   158篇
畜牧兽医   841篇
园艺   307篇
植物保护   147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133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337篇
  2013年   372篇
  2012年   287篇
  2011年   576篇
  2010年   678篇
  2009年   401篇
  2008年   332篇
  2007年   289篇
  2006年   317篇
  2005年   301篇
  2004年   154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18篇
  1998年   182篇
  1997年   115篇
  1996年   136篇
  1995年   126篇
  1994年   213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用玻色子1/N展开技术研究了6个钨同位素的能谱和约化电磁跃迁概率B(E2).结果表明,展开式的高阶项十分重要,6个核的能级能量的理论值和实验值的方均根差,最大的是154keV,最小的只有11keV,符合得令人满意.而且理论能正确地符合实验方面跃迁概率的“回弯”现象.  相似文献   
72.
高灌蓝莓CBF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21个高灌蓝莓品种为试材,克隆VcCBF基因,测序后分析其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共克隆到123个非重复序列,发现120个SNP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发生频率为1/695bp,核苷酸多态性值(Pi)为0.01251。在120个SNP位点中,单态突变位点62个;简约信息位点58个,其中双突变55个,三突变3个。对其碱基替换方式进行分析发现,转换91个,颠换26个,转换与颠换的发生比率为3.5∶1。通过单倍型分析发现,21个蓝莓品种的VcCBF基因存在5种单倍型。  相似文献   
73.
新麦系列新品种(系)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8个小麦新品种(系)的产量和其7个主要性状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以明确新麦系列新品种(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及其它性状之间的关系,为优势新品系的评价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影响产量的7个因素,2012年的排序为穗粒数千粒重单位面积穗数、成穗率株高春季最大分蘖数基本苗数,2013年的排序为成穗率单位面积穗数千粒重株高穗粒数基本苗数春季最大分蘖数;两年关联度均靠前的小麦新品种(系)有新科麦169、新麦212。  相似文献   
74.
Zn对大麦Cd、Cu毒性的影响及其联合毒性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模拟土壤溶液进行水培试验,研究了锌(Zn)对大麦(HordeumVulgare)镉(Cd)、铜(Cu)毒性的影响,以及Zn-Cd和ZnCu的联合毒性效应。结果表明:Zn、Cd和Cu单独作用于大麦时,EC50分别为78.01、2.98、0.64μmol·L-1,Zn的毒性远远小于Cd和Cu。在Zn-Cd混合体系中,当Zn浓度低于5μmol·L-1时,随着溶液中Zn浓度的增加,EC50(Cd)呈显著的线性增加,表明低浓度Zn对大麦Cd毒性具有抑制作用;利用毒性单位(TU)模型计算了Zn-Cd混合体系的TUmix值,结果显示TUmix≥1 TU,且TUmix随Zn浓度的升高而增加,表明Zn、Cd联合作用于大麦时主要表现为拮抗作用,且这种作用和混合体系中Zn的比例有关。在Zn-Cu混合体系中,随着Zn浓度的增加,大麦相对根长(RE)明显减小,EC50(Cu)逐渐降低,表明Zn增强了大麦Cu的毒性;Zn-Cu的TUmix均小于1TU,Zn、Cu联合作用于大麦时表现为协同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75.
比较了4种提取方法对杜仲叶绿原酸提取率和含量的影响,并研究了所得绿原酸对时令果蔬的保鲜作用。结果表明:采用水提法从杜仲叶中提取绿原酸的得率最高,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制备的绿原酸含量最高,综合考虑,乙醇提取法是最佳选择;绿原酸提取液对红富士苹果和贡梨的保鲜和防腐作用明显,但对西红柿的保鲜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76.
 【目的】对来源于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 plantarum)和费氏丙酸杆菌谢氏亚种(Propionibacteriu freudenreichii ssp. shermanii)亚油酸异构酶酶学特性开展研究,探讨不同来源的亚油酸异构酶酶学性质存在的差异。【方法】通过酶反应动力学方法及电泳技术测定了酶的最适反应条件、米氏常数、酶的分子量,并在此基础上,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与电喷雾离子化/质谱(ESI-MS)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L. plantarum和P. freudenreichii ssp. shermanii亚油酸异构酶的氨基酸序列。【结果】P. freudenreichii ssp. shermanii亚油酸异构酶的最适pH为8.0,最适反应温度是30℃,Km=20.53 μmol•L-1,Vmax=0.44 μg•ml-1•min-1;L. plantarum亚油酸异构酶的最适pH为7.5,最适反应温度是为50℃,Km=17.85 μmol•L-1,Vmax=0.73 μg. ml-1•min-1。【结论】来源于L. plantarum和P. freudenreichii ssp. shermanii亚油酸异构酶的全氨基酸序列不同,但两者具有一定的同源性,且两者酶学特性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77.
采用大类群分类法对保护地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与非豚草样地中昆虫的群落结构及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大棚中共采集昆虫17科,属8个目,其蚁科占绝对优势(占昆虫总量的66.35%),其次是蚜科(16.28%)。豚草地昆虫群落〈半豚草地昆虫群落〈非豚草地昆虫群落;因昆虫的种群差异,在不同样地的数量存在明显差异;随着季节的推移,昆虫群落先增后减,8月份达到最高峰。  相似文献   
78.
用投影寻踪回归(PPR)分析黄准棉区10个代表性品种的皮棉产量组分性状贡献,结果表明第1贡献因子并非株铃数,而是衣分。同时发现对非正态分布的数据,使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不可靠。  相似文献   
79.
【目的】以中国春遗传背景的整套B染色体双端体为材料,鉴定磷转运蛋白基因TaPHT2;1的染色体定位特征。解析不同供磷水平下,上述材料和不同磷利用效率小麦品种该基因的表达特征及其与植株干物质生产能力和磷效率特征的联系。【方法】采用溶液培养法水培中国春(CS)及该品种遗传背景的整套B染色体组双端体和不同磷效率小麦品种材料。以B染色体组供试端体为材料进行TaPHT2;1 PCR扩增,鉴定TaPHT2;1在染色体上的定位。采用半定量RT-PCR及qRT-PCR技术分析B染色体组供试端体和小麦品种TaPHT2;1的表达水平。采用常规分析技术,测定供试材料单株干重和磷吸收参数。【结果】①PCR检测发现,在CS及所有供试B染色体组双端体材料中,除缺失1B长臂的1BS外,其它所有材料均能特异扩增出目标基因TaPHT2;1,表明TaPHT2;1定位在1B长臂。②丰、缺磷条件下,TaPHT2;1在CS及除1BS外双端体根、叶中的表达均表现为叶片优势表达特征,且在叶片中表达受到低磷胁迫的诱导。TaPHT2;1在根系中的表达不受低磷逆境调控。表明TaPHT2;1在介导丰磷下磷素吸收、转运及增强低磷下植株体内磷素再度调运中可能发挥重要功能。③丰磷条件下,与CS相比,1BS的单株干重和全磷含量显著降低;缺磷条件下,1BS的单株干重与CS相比也显著下降,但全磷含量增加。表明位于1B染色体长臂后的磷转运蛋白基因TaPHT2;1,对丰、缺磷条件下的植株磷素吸收、转运具有较大影响,进一步对不同供磷水平下的植株干重产生重要调控效应。④丰磷条件下,与CS相比,1BS的单株磷累积量显著增加,磷利用效率没有改变;缺磷条件下,与CS相比,1BS的单株磷累积量没有变化,磷利用效率显著降低。不同磷利用效率品种相比,丰磷条件下,随着品种磷利用效率提高,叶片中TaPHT2;1的表达水平、单株干重、全磷含量和单株磷累积量也随着增加;缺磷条件下,随着小麦品种磷利用效率提高,叶片中TaPHT2;1的表达水平、单株干重和磷利用效率也随之增高,但全磷含量呈下降趋势,单株磷累积量品种间差异较小。因此,TaPHT2;1的表达水平与小麦品种丰、缺磷条件下的磷素吸收、利用和干物质积累能力具有紧密联系。【结论】小麦磷转运蛋白基因TaPHT2;1位于1B染色体长臂。该基因通过其特定对外界供磷水平产生应答,在较大程度上调控植株的磷素吸收和利用能力,对不同供磷水平下的植株干重产生重要影响。TaPHT2;1在调控植株丰磷下磷素吸收和低磷下磷素利用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鉴定小麦品种磷效率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80.
28%烯肟菌酯·多菌灵(佳思翠)可湿性粉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亩用制剂量100g(有效成分420.0g/公顷),在小麦杨花初期进行喷雾处理,对小麦赤霉病有较好防效;在试验剂量内对小麦安全;药后14天、21天,28%烯肟菌酯·多菌灵WP处理区小麦叶色明显青绿于其他各处理区;对小麦增产率为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