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5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35篇
林业   429篇
农学   296篇
基础科学   31篇
  45篇
综合类   1081篇
农作物   25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45篇
园艺   545篇
植物保护   28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122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137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159篇
  2011年   152篇
  2010年   158篇
  2009年   154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牡丹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鑫  詹立平  邹学忠 《核农学报》2007,21(2):156-159,147
本文从牡丹组织培养对品种、外植体的选择、基本培养基类型、生长调节物质选择和组培苗的移栽等方面论述了牡丹组织培养的研究现状。牡丹的组织培养中,外植体多采用胚、腋芽、顶芽、茎尖、幼叶、叶柄和土芽(地下芽)等,并且培养经过低温诱导后的鳞芽,可显著提高萌发率;在愈伤组织诱导试验中,选择分化程度较低的材料(如土芽),容易脱分化,获得愈伤组织;在牡丹的增殖培养中,6-BA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生根培养中常使用的生长调节物质有IBA、NAA和IAA。此外,还探讨了牡丹组织培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2.
牡丹组织培养中褐化的发生原因与防止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在牡丹组织培养过程中,褐化现象普遍发生,并影响着牡丹培养物的正常生长与增殖。因此通过改变培养条件、培养方式以及在培养基中添加抑褐剂的方法,对品种为青龙卧墨池的牡丹组培物褐化的防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添加生长素会加剧启动培养中外植体的褐化程度,暗培养对愈伤组织抑制褐化很有效,悬浮培养未能减缓褐化却能使愈伤快速增殖。吸附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结冷胶(Phytagel)能够有效地缓解褐化。抑褐剂硫代硫酸钠(Na2S2O3)、抗坏血酸(VC)和铜试剂(DDTC)在牡丹的组培中加剧了组织培养物的褐化程度。  相似文献   
63.
《林业科学》2021,57(2)
【目的】明确大花黄牡丹花粉萌发准确测定的方案,比较不同贮存条件和处理温度对花粉寿命的影响,确定花粉短期、中期、长期贮存的适宜温度,阐明不同温度下花粉程序性死亡的生理原因,为杂交育种、种质资源保存提供试验及理论依据。【方法】以西藏特有的大花黄牡丹花粉为材料,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分析花粉的形态,利用离体培养法研究花粉的萌发特性,并探讨不同贮存温度对花粉寿命,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丙二醛(MDA)和抗坏血酸(AsA)含量的影响。【结果】大花黄牡丹自然环境下花粉饱满率高,畸形率仅为5.6%,具有较强的有性生殖能力;影响大花黄牡丹花粉萌发的因子依次为蔗糖硼酸CaCl_2GA_3;室温下贮存花粉寿命仅为24天,4℃下花粉寿命80天左右,-20℃花粉寿命为120~184天,-80℃下花粉的寿命超过1年,-196℃花粉贮存1年后萌发率无显著变化;花粉保护酶、丙二醛含量、AsA含量剧烈变化前后花粉萌发率出现快速下降,-196℃贮存期间,SOD、CAT、POD、AsA含量保持稳定,清除活性氧能力较强,无细胞凋亡现象发生;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OD活性是贮存期间影响大花黄牡丹花粉寿命的最主要生理因子,膜质过氧化是导致花粉死亡的主要生理因素;室温下POD为敏感性保护酶,4℃下SOD、CAT是敏感性保护酶,-20℃、-80℃下,SOD为敏感性保护酶; 3种保护酶活性及AsA含量对花粉萌发率的影响次序为SODCATAsA含量POD。【结论】大花黄牡丹花粉饱满率与萌发率具有相关性;适宜大花黄牡丹花粉萌发率检测的培养基为120 g·L~(-1)蔗糖+45 mg·L~(-1)硼酸+55 mg·L~(-1)GA_3+30 mg·L~(-1)CaCl_2,花粉萌发率达92.10%;室温适合大花黄牡丹花粉24天以内的短期贮存,4℃、-20℃适合杂交时间间隔在80~120天花粉的中期贮存,-80℃适合花粉的跨年贮存,-196℃适宜花粉的长期贮存;-196℃下贮存后花粉细胞内代谢处于平衡状态,细胞膜系统稳定是花粉保持高萌发率的生理响应;花粉在室温、4℃、-20℃、-80℃下贮存后,活性氧、自由基过度积累造成的细胞膜质过氧化、损伤是花粉萌发率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4.
《林业实用技术》2021,(6):83-85
通过江南牡丹种群同一品种根砧和接穗、不同品种之间的根砧和接穗以及不同嫁接方式试验,结果表明:江南种群内同一品种的接穗可以嫁接到其自身根砧上,种群内不同品种的接穗也可以嫁接到不同品种的根砧上,采用“嵌接法”成活率最高,它们的成活率都可以达到95%以上,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5.
韩学俭 《花卉》2008,(2):28-29
一、分株法 适用于所有品种,是应用最广的一种繁殖方法。 (一)分株时间 牡丹分株与栽植时间以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为宜。我国有“春季栽牡丹,到老不开花”之说,如过早,因外界气温依然很高,促使秋发,降低抗寒、抗旱能力,冬季易受害;过晚,则根部伤口不易愈合,新根形成少,消耗大量养分,植株长势不旺,遇旱易死亡。  相似文献   
66.
【目的】优选牡丹花粉口含片的处方和制备工艺,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方法】以破壁的牡丹花粉为原料,采用湿法制粒压片,通过考察口含片的外观、口感、硬度、崩解时限,确定牡丹花粉口含片的最佳处方和制备工艺,并通过测定牡丹花粉口含片模拟体内消化产物对DPPH·和ABTS·的清除能力,评价其抗氧化能力.【结果】优选得到的处方和工艺为牡丹花粉22%、甘露醇-乳糖(1∶2) 67%、阿斯巴甜-柠檬酸(1∶1.5) 11%,混合均匀,用70%乙醇湿法制粒,烘干,整粒,加入1.5%硬脂酸镁,压片,即得.牡丹花粉口含片经模拟人体消化后,唾液、胃液和肠液的消化产物均有一定的清除DPPH·和ABTS·的能力,累加消化液的消化产物对DPPH·、ABTS·的IC_(50)分别为(4.722±0.112)(0.540±0.048)mg/mL.【结论】牡丹花粉口含片处方合理,工艺稳定可行,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67.
采用传统的组织分离法分离牡丹黄斑病菌Phyllosticta commonsii存在费时、费力且成功率低等问题,为提高分离效率,本研究利用杀菌剂抑菌谱的不同,以加入50 μg/mL硫酸链霉素的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通过向该基础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多菌灵、乙膦铝及代森锰锌,制备了一种在非无菌条件下即可分离牡丹黄斑病菌的选择性培养基。正交试验表明:该选择性培养基中多菌灵、乙膦铝及代森锰锌的适宜质量浓度分别为0.5、100~200及3.125~12.5 μg/mL。所制备的选择性培养基可有效抑制3种常见污染真菌——变幻青霉Penicillium variabile、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和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的生长,但对牡丹黄斑病菌的生长影响较小,可用于牡丹黄斑病菌的分离。  相似文献   
68.
《中国花卉园艺》2020,(5):29-30
2019年,牡丹芍药分会紧紧围绕我国牡丹芍药产业发展任务,坚持创新科研、协调产区、服务产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弘扬我国牡丹芍药传统文化。品牌展会精彩纷呈3月28~30日,牡丹芍药分会的7名专家,参加了重庆垫江第20届牡丹旅游节,考察了牡丹樱花世界、凯之峰牡丹景区、华夏牡丹园等重点牡丹园区,并与垫江县人民政府及相关处局、牡丹种植加工企业进行座谈,就垫江山水牡丹产业基础、发展方向、存在问题、解决方案等问题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69.
不同花色牡丹品种花瓣色素含量及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分属白、粉、红3个色系的6个牡丹品种花瓣为试材,采用薄层层析色谱法(TLC)、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和高效液相色谱仪-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研究不同花色牡丹品种花瓣中的色素含量,并进行了定性分析。结果表明:粉色和红色系牡丹中检测出2种花青苷,分别是矢车菊素-3,5-二葡糖苷和芍药花素-3,5-二葡糖苷,白色系牡丹中未检测到花青苷类物质,其中矢车菊素-3,5-二葡糖苷在粉色系牡丹中含量较高,而红色系中总黄酮和总花青苷的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70.
福州地区牡丹低温催花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个牡丹品种为材料在福州地区进行低温催花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牡丹品种解除休眠所需的低温不同;在一定范围内,适当降低处理温度,可相应缩短低温时数;低温的累积过程是解除牡丹休眠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