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63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268篇
林业   279篇
农学   560篇
基础科学   95篇
  211篇
综合类   3213篇
农作物   801篇
水产渔业   122篇
畜牧兽医   732篇
园艺   727篇
植物保护   99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40篇
  2022年   174篇
  2021年   189篇
  2020年   133篇
  2019年   195篇
  2018年   101篇
  2017年   154篇
  2016年   192篇
  2015年   202篇
  2014年   293篇
  2013年   303篇
  2012年   393篇
  2011年   469篇
  2010年   392篇
  2009年   392篇
  2008年   452篇
  2007年   361篇
  2006年   326篇
  2005年   257篇
  2004年   216篇
  2003年   246篇
  2002年   153篇
  2001年   152篇
  2000年   110篇
  1999年   104篇
  1998年   100篇
  1997年   95篇
  1996年   94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66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番茄不同部位中糖含量和相关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试验将番茄光合产物运转途径上叶片(源) 、运输系统以及果实(库) 区分开, 分别测定其糖的组成和含量以及糖代谢相关酶的活性。结果表明: 番茄光合产物运转途径上从“源”到“库”各部位糖的组成和含量不同。叶肉中果糖的含量最高, 蔗糖的含量最低; 中筋中以果糖和葡萄糖为主; 叶柄维管束中葡萄糖含量最高, 蔗糖含量次之, 果糖含量最低。节间和果柄维管束中主要含有蔗糖。果实维管束以及果实内各部位中则主要含有葡萄糖和果糖, 且两者含量无显著差异, 蔗糖含量很低。萼片中葡萄糖含量最高, 蔗糖含量最低; 果蒂中3种糖含量均较高且无显著差异。番茄叶肉及光合产物运转组织中转化酶活性很低, 而在库器官的非维管组织中转化酶活性较高。果蒂中的蔗糖合成酶( SS) 活性最高, 其次是叶肉和运转组织, 果实内各部位中SS活性较低。在合成蔗糖的器官—叶肉中, 有较高的蔗糖磷酸合成酶( SPS) 活性, 运转组织中的SPS活性较叶肉中降低, 但果柄维管束和果实维管束中则表现出较高SPS活性, 果肉、果胶质胎座及心室隔壁中的SPS活性最低。  相似文献   
132.
[目的]探寻桂糖32号适宜的种植密度,为在河池蔗区推广桂糖32号提供栽培技术指导。[方法]试验研究5种不同的种植密度(1:7.5万芽/hm2、2:9.0万芽/hm2、3:10.5万芽/hm2、4:12.0万芽/hm2和5:13.5万芽/hm2)对桂糖32号萌芽率、分蘖率、产量构成因子、蔗茎产量及含糖量的影响。[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种植密度对桂糖32号的萌芽率和茎径影响不大;桂糖32号分蘖率随其种植密度的增加而有所降低;有效茎数、产量及含糖量随其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与7.5万芽/hm2相比,9.0万、10.5万芽/hm2种植密度能增产3.99、4.47 t/hm2和增糖0.23、0.74 t/hm2,而12.0万、13.5万芽/hm2种植密度能显著增产7.63、12.01 t/hm2和显著增糖1.57、1.75 t/hm2。[结论]河池蔗区桂糖32号适宜的种植密度在12.0万~13.5万芽/hm2,最佳的种植密度在13.5万芽/hm2左右,在此密度下可获得较高的蔗茎产量和含糖量。  相似文献   
133.
成训妍 《新农村》2007,(5):25-25
1·原料及配比草莓40千克,砂糖46千克,配成70%的糖溶液;柠檬酸120克,配成50%的柠檬酸溶液;山梨酸30克。2·加工方法(1)选料挑选果胶和果酸含量高、八九成熟、果面呈红色或淡红色、香气浓郁的草莓作原料。(2)洗整将挑选出的草莓,用清水洗净,去除蒂把、萼片、腐烂果和杂质等。(3)  相似文献   
134.
以6年生曙光油桃为试材,研究40℃、45℃、50℃3个梯度高温短时间处理对花芽和叶芽的存活率、萌芽级数以及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探讨短时间高温处理对桃芽自然休眠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随短时间高温处理时期的推迟,处理温度的升高,处理持续时间的延长,短时间高温处理对桃芽自然休眠的解除作用增强。11月30日高温处理中,40℃高温处理对桃芽自然休眠解除呈负调控效应,其萌芽级数和可溶性糖含量均低于对照,而淀粉含量高于对照;45℃和50℃高温处理对桃芽自然休眠解除呈正调控效应,其萌芽级数和可溶性糖含量与对照相比明显升高,而淀粉含量显著降低,虽然部分花芽和叶芽因高温处理而死亡,但是在存活芽中短时间高温对桃芽自然休眠的解除作用明显增强。12月10日高温处理中,40℃高温处理对桃芽自然休眠解除的调控效应不明显,45℃和50℃高温处理和11月30日处理相同,具有正调控效应,只是前者对桃芽自然休眠的解除效果优于后者。不同高温处理桃芽的萌芽级数和淀粉含量及可溶性糖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淀粉含量的降低,可溶性糖含量的升高即淀粉向可溶性糖的快速转变是高温解除休眠的部分原因。  相似文献   
135.
《天津农业科学》2014,(10):10-13
通过田间试验,检验雌花盛花期喷施硼酸(B)、尿素(N)、糖(S)复合肥料对盛果期新温185号核桃粗脂肪含量的影响,以期为新疆南疆盆地新温185号核桃根外肥料的科学施用提供解决方案。采用了"3414"喷施肥料效应田间试验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果显示,新温185号核桃粗脂肪含量的常用对数与硼酸(B)、尿素(N)的喷施浓度及二者的交互作用(B×N)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P0.05),且与B、N的喷施浓度呈显著正相关,与B×N呈显著负相关。糖(S)的喷施浓度与新温185号核桃粗脂肪含量常用对数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新温185号核桃雌花盛花期硼酸(含硼17.49%)的适宜喷施浓度为3.8533g·L-1,尿素(含氮46%)的适宜喷施浓度为5.906 7 g·L-1,理论粗脂肪含量期望值可达65.493 8 mg·g-1。雌花盛花期喷施硼酸和尿素的复合肥料对盛果期新温185号核桃的粗脂肪含量产生了正效应。  相似文献   
136.
伊凯 《新农业》2011,(2):18-19
绿帅 1.特征特性 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最新育成的中早熟苹果品种。果实短圆锥形,平均单果重245克,最大果重470克;果实底色淡绿至黄绿,果皮薄脆,果肉白色至黄白,质地松晚,肉质中粗,去皮硬度8.1公斤/平方厘米,果汁多,可溶性同形含量12.78%,总糖含量10.89%,  相似文献   
137.
选用8个不同基因型的甘蔗,即粤糖86-368、新台糖16号、农林8号、拔地拉、割手密和从甘蔗杂交后代F1中选出的3株种茎的无性系(单株)。在甘蔗伸长初期,测定其 2节间至 8节间的长度、茎径,同时取 3、 5、 8节间,测定其可溶性蛋白质、细胞壁离子型结合蛋白质、细胞壁共价型结合蛋白质及可溶性总糖的含量。结果表明:从 2节间到 8节间,不同基因型的节间长度的变化极为相似,除割手密外,其它基因型甘蔗的节间长度都在 6节达到最长;但其茎径在 6节间以后仍保持稍微的增粗。从 3节间到 5、 8节间,所有基因型的三类蛋白质含量都逐渐下降,而可溶性总糖含量都逐渐提高。其中,三个节间较粗的基因型即拔地拉、粤糖86—368和无性系3号,其三类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而可溶性总糖含量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38.
为探讨鹿茸最佳保存条件,将鹿茸置于常温、冷藏、冷冻和干燥4种条件下,分别测定储存初期、储存40d、3个月和6个月时鹿茸中总糖和水溶性蛋白含量。结果显示,鹿茸储存过程中总糖和水溶性蛋白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对于鹿茸总糖,储存40d,冷冻条件对总糖保存有利;储存3个月,干燥条件对总糖保存有利;储存6个月,冷冻条件对总糖保存有利。对于鹿茸水溶性蛋白,储存40d,干燥条件对水溶性蛋白保存有利;储存3个月,冷藏条件对水溶性蛋白保存有利;储存6个月,冷冻条件对水溶性蛋白保存有利。从而推断,冷冻储存条件对保存鹿茸有利。  相似文献   
139.
晚播条件下施氮量对稻茬小麦氮素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安徽省江淮稻麦轮作区域晚播稻茬小麦高产栽培的氮肥合理施用提供依据,选用当地主栽品种扬麦18和皖垦麦076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施氮水平(0、90、180、270和360 kg·hm~(-2)),分析施氮量对晚播小麦氮素积累与分配、糖氮比、氮素同化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能显著提高小麦各器官的氮积累量以及营养器官花前贮存氮素转运量、转运效率和转运氮素对籽粒氮素的贡献率,氮素收获指数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随施氮量的增加,小麦各生育时期不同器官的糖氮比值显著降低。小麦的氮素分配比例在生育前期以叶片最高,成熟期籽粒中氮素分配比例显著高于其余部位,而小麦的可溶性糖分配比例在生育前期以茎鞘最高,成熟期籽粒较高。在0~270 kg·hm~(-2)施氮量范围内,增施氮肥后,两个小麦品种的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谷氨酸合成酶活性均显著提高,穗数、穗粒数和籽粒产量均明显增加。继续增加施氮量至360kg·hm~(-2)时,氮素同化酶活性和产量无显著变化,说明施氮过多对小麦氮素同化和产量无益。土壤氮贡献率、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和氮素偏生产力均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推荐江淮区域稻茬小麦晚播条件下适宜施氮量为180~270kg·hm~(-2)偏下限,可兼顾高产及氮素高效吸收和利用。  相似文献   
140.
采用Sevag法、三氯乙酸(TCA)法和Sevag法与三氯乙酸法相结合的方法对褐藻糖胶进行脱蛋白研究,并研究脱蛋白与未脱蛋白对褐藻糖胶脱色的影响.结果表明,Sevag法与三氯乙酸法相结合脱蛋白效果最佳,当Sevag法操作2次,TCA溶液添加量为1.3 mL/10mL多糖溶液时,蛋白脱除率为78.68%,多糖损失率为2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