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6篇
林业   2篇
农学   68篇
基础科学   2篇
  5篇
综合类   170篇
农作物   37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2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01.
水稻小穗头上的线虫形态特征鉴定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水稻生产上较大面积发现的“小穗头”现象,即稻穗长度缩短,籽粒明显减少, 米粒小且米色黑褐,部分籽粒为秕粒,剑叶形态正常,无干尖现象的成因进行了探讨。从水稻品种武育粳3号“小穗头”谷粒中分离到一种滑刃属线虫,百粒线虫数达2014条,单个谷粒带虫量最多可达74条,病穗中谷粒带虫率为92%。经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观察表明,虫体侧区具4条侧线,尾尖突为星状,具3~4刺突;雌虫后阴子宫囊短于肛阴距1/2,内无精子,卵母细胞多行排列,为2~4排;雄虫交合刺有一中等发育的缘突。虫体测量数据与Fortuner(1970)所测水稻干尖线虫的原始数据基本相符。因此,将该线虫鉴定为水稻干尖线虫Aphelenchoides besseyi Christie, 1942贝西滑刃线虫。  相似文献   
302.
观察分析了氮、磷肥不同施用量对冬小麦不同小穗的不同粒位结实粒数和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灌浆期,多施氮肥或只施氮肥不施磷肥,有利于形成全部小穗粒数。在氮肥和磷肥配合施用的基础上多施磷肥,能够促进1、2粒位粒重的增加;在氮磷肥配合施用的基础上多施氮肥,有利于促进3、4粒位粒重提高,即氮肥对高粒位粒重有促进作用。1、2粒位粒数和粒重对产量影响不大,3、4粒位粒数和粒重直接引起产量差异,要提高产量必须提高3、4粒位粒数及其粒重。  相似文献   
303.
不同播期和品种小麦小花结实的粒位差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确定小麦不同小穗位和小花位发育与结实特性是实现大穗多粒的重要前提,本文通过对冬,春性小麦品种分期播种试验得出,较高的小穗结实力是增加穗粒数的重要因素,不同播期,品种之间,小穗粒重和粒数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中部以及基部小穗粒重与穗粒重之间呈高度正相关,体现环境差异的播期效应以对中部小穗发育的影响为主,而冬,春性品种的基因型差异可反映在各个小穗位上,第2小花粒的子粒发育状况反映整个小穗的生产能力,结果表明,促进中部优势小穗(第5-15小穗)结实和第1-3小花位子粒发育是提高小花结实率和穗粒重的关键。  相似文献   
304.
大穗小麦多小穗基因的染色体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彭正松  颜济 《种子》1997,(5):5-8
采用中国春单体系列对大穗普通小麦品系“88F2185”的多小穗性状进行了基因定位研究。结果表明,“88F2185”决定多小穗的基因位于其1B、3D和5A染色体上,其中3D染色体的效应最强。“88F2185”1B和3D染色体上的基因表现显性,而5A染色体上的基因表现隐性。此外,“88F2185”4D染色体上还存在减少小穗数目的隐性基因。据前人研究及本试验结果分析认为,“88F2185”5”的1B及4D染色体上具控制小穗数目的新基因。  相似文献   
305.
2014年7月6日,国家水稻德宏试验站对董保柱研究员选育的优质软米多小穗新水稻进行了实地验收,在面积为13.33m^2的小区上,试验编号为F-87的优质软米多小穗新水稻品系实收晒干扬净稻谷20.1kg,折合亩产为1005kg.该品系2013年的小区亩产为1039kg,两年平均达1022kg,每穗粒数两年平均319.8粒,每穗实粒数254.1粒,结实率为79.5%,千粒重28.2g.  相似文献   
306.
水稻"小穗头"成因及其控制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水稻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也是江苏主要的粮食作物,占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的40%左右,生产的稻谷占粮食总产的55%以上,占口粮消费的80%左右。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江苏等地水稻生产上先后出现“小穗头”现象,发生的面积大、区域广,牵涉的品种类型和数量众多,造成的产量损失严重,产生的不良影响巨大,在江苏乃至中国水稻生产史上十分罕见。水稻“小穗头”造成的危害除了给科研育种、  相似文献   
307.
为了解播期对多小穗和寡小穗小麦生育期及农艺性状的影响,对13份不同来源的小麦品种(系)两年分期播种的生育期和6个农艺性状(株高、单株有效分蘖数、穗长、每穗小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播期的推迟导致材料间出苗期差异变大,抽穗期差异缩小,但开花期和成熟期差异变化不大,各农艺性状值减小。经方差分析,各农艺性状在不同播期和品种(系)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单株有效分蘖数的变异系数最大,穗粒数次之,每穗小穗数最小。多小穗材料10-A和寡小穗材料BE89的穗长、每穗小穗数和穗粒数在播期间差异较小。经相关分析,播种至出苗和分蘖至抽穗天数与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出苗至分蘖和开花至成熟天数与平均日照时间呈显著负相关,抽穗至开花天数与温度和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日最高温和日均温对多小穗和寡小穗材料的分蘖至抽穗天数有显著影响,平均日照时间在开花期、日最高温在成熟期分别对多小穗材料发育有显著影响。由此可见,小穗数特异性材料的每穗小穗数在不同播期下能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308.
采用二因素D-饱和最优设计,蓝茎冰草拔节~抽穗期的根氮、磷、钾、茎叶氮、磷和钾的含量对其种子产量和产量因子的灰关联熵分析后表明,在蓝茎冰草拔节~抽穗期植株氮磷钾含量对蓝茎冰草种子产量的影响顺序为:磷>钾>氮;根含氮量对产量因子小花数/小穗、种子粒数/小穗和单粒种子重影响最大;茎叶含磷量和根含磷量对产量因子小穗数/生殖枝影响大;根含钾量对产量因子生殖枝数/m2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309.
为了深入研究水稻幼穗发育及调控机制,经60 Co-γ射线诱变处理,获得一小穗退化突变体spd-hp73。经考察,与野生型hp73(CK)相比,该突变体生长势较弱,生育期提早,株高偏矮,分蘖数较少,包颈明显;同时,还显示出异常的花序结构,主要包括小穗严重退化,每穗粒数显著减少,着粒密度很低和结实率下降等。遗传分析表明,spd-hp73小穗退化突变性状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暂命名为spd-hp73。利用519个SSR分子标记,以spd-hp73×浙7954的448个单株F2作为定位群体,将小穗退化突变基因spd-hp73初步定位在第4染色体长臂RM471和RM273之间,与RM471和RM273的遗传距离分别为12.2cM和9.4cM。该结果为突变基因的精细定位和克隆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310.
水稻穗顶部小穗退化在水稻生产中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水稻产量。本文对水稻穗顶部小穗退化突变体paa1-2进行表型观察,同时测序分析突变体paa1-2中已报道的TUTOU1PAA1基因序列。结果表明,突变体paa1-2穗顶部退化表型是在幼穗发育6期后产生的。突变体paa1-2和野生型的TUTOU1基因序列一致,然而其PAA1基因存在突变,在第1512~1515 bp处存在4个碱基缺失,导致基因移码突变并使得蛋白翻译提前终止,PAA1-2可能是已报道PAA1基因的新等位突变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