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2篇 |
免费 | 0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9篇 |
农学 | 5篇 |
基础科学 | 2篇 |
4篇 | |
综合类 | 78篇 |
农作物 | 1篇 |
水产渔业 | 1篇 |
畜牧兽医 | 7篇 |
园艺 | 1篇 |
植物保护 | 5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12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15篇 |
2010年 | 13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2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以皖江经济带为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影响棉花种植面积的因素。结果证明:对皖江地区棉花种植面积的增加有积极作用的是棉花单位面积产量、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和农业机械总动力3个方面,其中棉花种植面积的变化对棉花单位面积产量和农业机械总动力的变动较为敏感;玉米单位面积产量、农村替代性收入、化肥使用量和国外棉花进口量则对皖江地区棉花种植面积的增加起到了抑制作用,其中棉花种植面积的变动对玉米单位面积产量、农村替代性收入和国外棉花进口量的变动比较敏感。综合研究结果及近年国家颁布的一系列政策,分别从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两方面提出扩大安徽省棉花种植面积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32.
33.
【目的】分析皖江地区生态用地的时空演化特征,并提出生态用地格局优化策略,为皖江地区生态用地保护、生态安全格局优化及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和理论依据。【方法】利用1980-2018年皖江地区土地利用数据、交通数据、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以及自然概况数据,通过统计分析法,提取皖江地区滁州、合肥、马鞍山、芜湖、宣城、安庆、铜陵、池州8个城市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等6类用地面积并计算面积增长率;利用凸壳原理法识别皖江地区建设用地扩张模式及系数,利用空间分析法识别皖江地区生态用地并计算生态用地指数,基于最小累积阻力面和自然断点法构建皖江地区生态用地安全格局,并提出优化策略。【结果】(1)1980-2018年,皖江地区耕地和林地面积持续下降,分别减少了2 552.48和306.58 km~2,草地、水域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面积总体呈增加趋势。皖江地区建设用地加速扩张,其中合肥市最为明显,共增加了865.62 km~2,宣城市、芜湖市、池州市建设用地扩张比例均超过100%,铜陵市建设用地扩张面积最小。(2)1980-2018年皖江地区平均生态用地指数为0.412,其中宣城市、安庆市、池州市生态用地指数均高于皖江地区平均水平,其他城市低于区域平均水平。1980-1990年和2000-2010年皖江地区生态用地指数均有所增加,而在1990-2000年和2010-2018年均有所下降,且后一阶段下降明显。(3)建设用地扩张与生态用地产生的冲突区域面积以合肥市最大,其次为芜湖市、马鞍山市和滁州市,铜陵市冲突区域面积最小,仅有81.18 km~2。【结论】通过合理选择建设用地扩张空间、差异化保护生态用地斑块、加强生态用地间廊道连接可促进区域生态用地空间格局优化,是维护皖江地区生态用地系统安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4.
皖江经济带土地利用趋势与驱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皖江经济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背景为基础,从土地利用面积变化、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土地利用空间分布变化4个方面对皖江经济带的土地利用变动进行剖析,突出其趋势特征,构建皖江经济带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驱动机制,揭示皖江经济带土地利用的未来发展趋势,最后构建皖江经济带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体系,以期为土地利用... 相似文献
35.
明清时期皖江流域劳动人民为发展农业生产,兴建一些著名水利工程,曾为该地区水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受自然环境、社会制度和科学技术条件等方面的制约,水利建设严重滞后,工程设施不完善,抗灾能力偏低;由于各种不科学的土地利用和水利兴修方式,水环境日益恶化;水利投资缺乏流域规划,很难持续实施大规模水利建设,无法形成整体防御能力,水利工程废多兴少,水利事业步步履维艰,故任凭水旱灾害摆布,仍然处于靠天收的局面。该文列举了明清时期大量的皖江流域水利建设方面的历史记载事实,并对负面效应和历史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观点鲜明的见解,以期为当今的水利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6.
介绍了皖江城市带物流经济的作用和现状,从增长极理论分析了皖江城市带经济将会得到快速发展,其中物流经济是基础条件,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扩展物流业务,规范物流市场;加快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和培训等对策。 相似文献
37.
永川区作为川渝城市带上的重要节点在渝西经济走廊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支点”地位和引领作用。近年来,永川区在打造山水园林宜居之城,加快建设现代大城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进程中,区委、区政府以重庆市委三届七次会议提出的“民生10条”为导向,把“五个重庆”建设具体化为建设幸福永川的“九大民心工程”。 相似文献
38.
利用空间引力模型计算皖江城市带各城市和长三角代表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度,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对两地区的经济联系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静态来看皖江城市带各城市和长三角均有较强的经济联系,但是各城市和长三角的经济联系度存在较大差距,这除了和各地区的发展基础有关外,还和各地区在联动发展中的战略选择有关。从动态来看,两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度动态变化,表明皖江城市带各城市能够根据外在环境的变化而调整联动发展战略。为了提升两地区联动发展的效果,应从联动机制、市场、政府、企业等多个层面提出措施。 相似文献
39.
40.
介绍了关于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理论争辩与实践探索,分析了皖江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政策指向与保障的层次:农民工第一层次社会保障重在实施工资支付保障、工伤保险;第二层次强调大病保险和养老保险;第三层次则是失业保险和社会救助。提出了构建皖江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策略:推行区域内联动的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建立由企业统一负担的工伤保险制度;建立社会统筹的大病医疗制度;建立多层级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建立积极的农民工就业与创业指导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建立以最低生活保障为核心的社会救助制度。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