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57篇
  免费   217篇
  国内免费   440篇
林业   251篇
农学   596篇
基础科学   46篇
  178篇
综合类   3972篇
农作物   484篇
水产渔业   134篇
畜牧兽医   760篇
园艺   1024篇
植物保护   1369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13篇
  2022年   166篇
  2021年   213篇
  2020年   175篇
  2019年   155篇
  2018年   142篇
  2017年   173篇
  2016年   249篇
  2015年   263篇
  2014年   379篇
  2013年   367篇
  2012年   528篇
  2011年   614篇
  2010年   499篇
  2009年   491篇
  2008年   572篇
  2007年   535篇
  2006年   422篇
  2005年   392篇
  2004年   261篇
  2003年   214篇
  2002年   184篇
  2001年   166篇
  2000年   131篇
  1999年   136篇
  1998年   143篇
  1997年   120篇
  1996年   135篇
  1995年   128篇
  1994年   121篇
  1993年   124篇
  1992年   92篇
  1991年   97篇
  1990年   78篇
  1989年   83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6篇
  1976年   3篇
  1957年   7篇
  1955年   6篇
  1953年   5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61.
9种除草剂对花生白绢病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氟乐灵、乙草胺、异丙甲草胺、异恶草酮、乳氟禾草灵、乙氧氟草醚、三氟羧草醚、恶草酮、二甲戊乐灵等9种除草剂对花生白绢病菌Sclerotium rolfsi Sacc.的影响.结果表明:9种除草剂对花生白绢病病菌的毒力有较大差异,三氟羧草醚和乙氧氟草醚的毒力较高,IC50分别为7.88mg·L-1和18.91mg·L-1;9种除草剂对菌丝干重均有抑制作用,且随剂量的升高而升高,乙氧氟草醚和三氟羧草醚抑制作用最明显,在100mg·L-1和50mg·L-1时抑制率均达90%以上;除乙草胺和异丙甲草胺部分剂量外,其他除草剂对菌核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三氟羧草醚作用最为明显,在供试剂量下抑制率均达96%以上;除乙草胺、氟乐灵在供试剂量下对菌核单重有抑制作用外,其他除草剂在多数剂量下对菌核单重均有刺激作用,三氟羧草醚在50mg·L-1时,是对照菌核单重的8.34倍;而各种除草剂在供试剂量下,对菌核萌发均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62.
草酸青霉菌果胶酶诱导黄瓜抗黑星病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就草酸青霉菌(Penicillium oxalicum)的固态发酵提取产物--果胶酶粗酶液诱导黄瓜对黑星病(Cladosporium cucumerinum)的抗性进行了研究。以果胶酶粗酶液喷雾处理4个感黑星病黄瓜品种的黄化苗,48 h后挑战接种黑星病菌孢子悬液,其中"中农5号"黄瓜品种表现的诱导抗病效果最好,诱抗效果达62.51%。不同浓度果胶酶诱导处理黄瓜,发现果胶酶浓度在20 U/mL时,可导致黄瓜发病略高于对照;在40~200 U/mL浓度范围内,诱导效果较为明显。通过研究果胶酶诱导抗病的时效性,表明诱导处理前接种病菌或诱导处理后0、6 h接种的各处理病情指数与对照间没有差别,而诱导处理12~72 h后接种病菌的,果胶酶的诱导抗病效果均很明显,诱抗效果达29.64%~60.02%。实验还表明,随着挑战接种压力的增大,果胶酶的诱导抗病效果降低。果胶酶不能抑制黑星病菌孢子萌发,相反可以促进孢子萌发和芽管生长。  相似文献   
63.
红掌细菌性疫病的病原菌初步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云南西双版纳的红掌上发现一种由细菌侵染引起的病害,从叶片的病组织上分离到具有致病性的杆状细菌,将分离的病原菌接种于健康的红掌上,表现出与田间一致的症状。感病初期在叶缘或叶脉间出现水渍状小点,后期病斑多呈棕褐色至黑色坏死,病健交界处多呈黄色。从接种发病的病斑与田间标样上分离的病原菌菌落形态完全相同。通过菌株的培养性状、常规生理生化特性及透射电镜下菌体形态观察结果,将病原菌初步鉴定为黄单胞菌属(Xanthomonas)。BIOLOG鉴定和致病性测定结果进一步鉴定病原菌为地毯草黄单胞菌花叶万年青致病变种Xanthomonas axonopodis pv. dieffenbachiae(Xad)(McCulloch & Pirone) Vauterin et al.  相似文献   
64.
曹师  史敏  李彦忠 《草业科学》2018,35(5):1098-1105
红豆草壳二孢叶斑黑茎病(Ascochyta onobrychidis)是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在分离此病菌的同时得到一种对此病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微生物,为评价此拮抗菌的开发利用前景,本研究采用形态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方法鉴定了其分类地位,并测定了其对红豆草壳二孢的抑菌效果。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并结合其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将该拮抗菌鉴定为微白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idoflavu),在高氏一号培养基上菌落为黄白色,可产生黄白色水溶性色素,孢子丝钩状,顶端螺旋形;在平板对峙试验中该菌的菌落对红豆草壳二孢菌落的相对抑制率达74.33%,同时该菌发酵液对红豆草壳二孢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80.95%和93.87%。该菌具有生物防治红豆草壳二孢的开发和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65.
【目的】由大斑突脐蠕孢(Exserohilum turcicum)和玉蜀黍平脐蠕孢(Bipolaris maydis)引起的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是玉米生产上重要的叶部真菌病害,本研究旨在建立玉米大斑病菌和小斑病菌交配型多重PCR检测方法,为玉米大斑病菌和小斑病菌的交配型田间分布和有性生殖研究提供技术方法。【方法】根据GenBank中已登录的玉米大斑病菌(登录号MAT1-1:GU997138和MAT1-2:GU997137)和小斑病菌(登录号MAT1-1:X68399和MAT1-2:X68398)交配型基因序列,利用Primer Premier 5.0软件设计2种病原菌交配型多重PCR检测特异性引物,采用单因素法对引物的退火温度以及扩增程序中延伸时间和循环数等重要参数进行优化,建立玉米大斑病菌和小斑病菌交配型多重PCR检测方法,并对2种病原菌的交配型多重PCR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进行检验。同时,对田间采集的129株玉米大斑病菌和194株玉米小斑病菌单孢菌株的交配型进行多重PCR检测,以明确建立的交配型多重PCR检测方法的适用性。【结果】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和设计的交配型特异引物StMAT01...  相似文献   
66.
干腐病是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种植中的重大病害,为了开发防治花椒干腐病的绿色生物农药,采用菌落生长速率法和显微观察法检测壳寡糖对花椒干腐病菌Fusarium zanthoxyli的菌落生长、孢子活力和孢子萌发的影响,并检测壳寡糖对花椒盆栽苗干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壳寡糖对干腐病菌菌落生长的抑制率随质量浓度增加而增加,最适施用质量浓度为0.4~0.6 mg/mL,菌落生长抑制率可达65%以上;0.7 mg/mL的壳寡糖溶液与孢子共培养24 h时,孢子死亡率可达100%;孢子萌发率随壳寡糖质量浓度的升高而降低,芽管生长长度显著缩短,当使用0.5 mg/mL壳寡糖溶液处理孢子12 h时,对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可达100%;当壳寡糖的施用质量浓度为0.5 mg/mL,对花椒盆栽苗干腐病防治效果可达65.02%。壳寡糖能显著地抑制花椒干腐病菌的菌落生长,降低病菌孢子活力和萌发能力,并能减轻花椒盆栽苗干腐病的发生,可为壳寡糖在花椒干腐病的田间防治应用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7.
对去甲基化氮胞苷(5-AZA)的最佳浓度以及影响棉花角斑病菌[Xanthmonas campestris pv.malvacearum(Xcm)]V8电转化效率的诸多因素进行逐一研究,以期获得高效的电转化条件。结果表明,选取100μmol/L的5-AZA驯化处于对数中期的V8制备感受态细胞;保证电压2.1 kV、50μg/mL质粒7μL、4℃预冷复苏培养基SOC、振荡复苏培养4~5 h时,V8的电转化效率高达5×102/μg DNA。  相似文献   
68.
[目的]对广西贺州市荸荠种植区感染秆枯病的荸荠样本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及分析病原菌的侵染过程,为荸荠秆枯病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以常规组织分离法对发病明显的荸荠茎秆组织进行分离,采用传统的形态学对病原菌进行鉴定。通过制备分生孢子悬浮液接种于载玻片上培养,测定分生孢子萌发情况。利用病菌孢子悬浮液对荸荠茎秆进行离体接种,检测病菌的侵染过程。[结果]分离获得1株病原分离物(Ceh),经形态学鉴定该病原为荸荠柱盘孢菌(Cylindrosporium eleocharidis Lentz)。病菌分生孢子接种于载玻片后4 h开始萌发,8 h后大量萌发,12 h后形成大量附着孢,菌丝24 h后形成。病菌接种荸荠茎秆4 h后,分生孢子开始萌发并产生芽管;8~12 h芽管伸长,形成附着孢侵入荸荠茎秆表皮组织;24 h至7 d菌丝形成;接种8 d后,病菌在茎秆表面形成分生孢子盘。[结论]引起广西贺州市荸荠种植区荸荠秆枯病病原为荸荠柱盘孢菌(Cylindrosporium eleocharidis Lentz)。荸荠秆枯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和侵染过程可用于病原菌和寄主互作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69.
【目的】柑橘轮斑病(citrus target spot)作为一种新发柑橘病害,造成发病果园严重的经济损失。本研究针对该病害进行适生区预测及风险分析,以便对该病采取及时、有效的管控措施,最终达到降低其流行风险等级,防止病害传播扩展的目的。【方法】基于环境变量数据和柑橘轮斑病发生分布数据,运用MaxEnt生态位模型模拟预测柑橘轮斑病菌(Pseudofabraea citricarpa)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分布。并通过ROC(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估预测模型的精度,运用正规化训练增益刀切法(regularized training gain)获取气候因子与分布概率间的关系。同时采用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理论,以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规定程序为依据探索柑橘轮斑病病害的风险分析体系和评价值的计算方法,对评价指标进行定性分析,进而量化评价值。在建立综合评价模型的基础上,计算柑橘轮斑病风险性危害值,最后对病害的风险性危害值进行评价。【结果】柑橘轮斑病菌MaxEnt模型预测结果的平均AUC值为0.998...  相似文献   
70.
本研究对红桔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各时期染色体进行了详细观察。结果表明: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和终变期具有较高的同步性,四分体时期完全一致;染色体行为较为有规律;双线期同源染色体联会构型有棒形、环形、“T”形、“+”字形、环叉形及“3”字形;终变期具9个正常二价体的频率为60%,其余细胞中可观察到单价体、双核、落后染色体、三分体等畸变类型。文章讨论了红桔花粉低育性的遗传学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