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8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86篇
林业   125篇
农学   108篇
基础科学   92篇
  176篇
综合类   589篇
农作物   4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84篇
园艺   105篇
植物保护   3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低温胁迫对玉米幼苗电导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以3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低温胁迫下电导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3个品种的抗低温性为金玉5>兴垦3>吉单198,随着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3个品种叶片电导率和初始荧光(F0)上升,Fv/Fm、Fv/F0、NPQ整体上均呈下降趋势。说明低温胁迫使叶绿素所吸收的光能被用于光合作用的部分减少,玉米叶光系统Ⅱ(PSⅡ)活性中心受损。  相似文献   
142.
低温对小麦幼苗干物质积累及根系分泌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小麦干物质积累和根系分泌物变化与小麦抗寒性的关系,采用盆栽方法,以弱春性小麦品种兰考矮早八、偃展4110和半冬性小麦品种豫麦49-198、周麦18为材料,设置4个不同温度处理(T1:昼夜均为18℃;T2:昼夜分别为12℃/7℃;T3:昼夜均为4℃;T4:昼夜均为-10±3℃),研究了低温对小麦幼苗干物质积累、根系分泌物和相对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2 d,小麦根系分泌物中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及总酚含量升高;低温胁迫3 d,T3处理下,小麦根系分泌物中游离氨基酸和总酚含量较高,T4处理下小麦根系分泌物中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及总酚含量均表现最低,而可溶性糖含量较高。低温胁迫下,根系相对电导率升高,其中豫麦49-198升幅最小,而兰考矮早八升幅最大。低温胁迫下,小麦幼苗干物质积累受到抑制。T3处理下,豫麦49-198干物质积累及幼苗相对生长速率均较高。在4个小麦品种中,豫麦49-198抗寒性较强,兰考矮早八抗寒性较弱。  相似文献   
143.
屋顶绿化候选植物——费菜的抗逆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景天科植物的费菜为材料,在模拟屋顶生境下,研究了费菜对干旱、高温、低温逆境胁迫所产生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在缺水480 d的条件下,费菜的萎蔫系数达3.97;在45℃条件下处理12 h,细胞膜伤害率只有8.5%,但超过47℃时,细胞膜伤害率明显升高;地上部分在-2℃下全部冻死,但地下部分仍可恢复生长.由于费菜具有生长...  相似文献   
144.
油茶芽苗砧嫁接体的亲和性生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油茶芽苗砧嫁接体发育过程中的死亡率、可溶性糖含量、相对电导率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测定,研究嫁接体的亲和性生理.结果表明,嫁接体与对照实生苗的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差异很大.嫁接体的死亡率在嫁接后16 d达到最高;CAT活性峰值出现在嫁接后20 d,是对照的339%...  相似文献   
145.
7个鲜食葡萄品种抗寒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检测引进的鲜食葡萄新品种的抗寒适应性,筛选出在北疆地区适宜种植的品种.[方法]7个鲜食葡萄新品种为材料,选取1年生枝条分别在4、-12、-17、-22、-27℃下进行低温处理.测定低温处理后枝条的相对电导率、脯氨酸、丙二醛、可溶性蛋白含量和SOD、CAT活性并拟合Logistic曲线、计算临界半致死温度(LT50)).[结果]低温处理后‘秋红宝’、‘夏黑’、‘夏至红’的相对电导率和半致死温度都显著较低;‘夏黑’、‘夏至红’、‘沈农金皇后’、‘秋红宝’低温处理后的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较高;‘夏至红’、‘沈农金皇后’、‘夏黑’低温处理后的丙二醛含量显著较低;‘夏黑’、‘夏至红’、‘沈农金皇后’低温处理后SOD、CAT活性显著较高.可溶性蛋白与相对电导率呈显著正相关;SOD与相对电导率呈显著负相关;脯氨酸、MDA、CAT与相对电导率呈负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结论]‘夏黑’、‘夏至红’、‘沈农金皇后’抗寒能力较强;‘新郁’、‘克瑞森无核’抗寒能力一般;‘爱神玫瑰’、‘新郁’抗寒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146.
为了建立东洞庭湖湿地指示植被光谱数据库,笔者通过分析指示植被的光谱特征,得到识别湿地植被高分辨率遥感波段窗口,为湿地健康监测提供技术支撑。选取东洞庭湖植被苔草、泥蒿、芦苇、辣蓼与灯心草5种典型湿地植被为东洞庭湖湿地指示植被,对它们进行研究。根据野外测定5种指示植被光谱数据,分析东洞庭湖湿地指示植被的光谱特性、植被类型识别的特征波段及其基本规律。研究发现:(1)在波段范围610~680 nm、810~880 nm、1030~1100 nm、1170~1240 nm、1635~1705 nm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特别在波段1030~1100 nm之间,5种指示植被光谱差异性最大,光谱曲线区分特别明显;(2)通过对苔草、泥蒿、芦苇、辣蓼与灯心草5种湿地植被光谱反射率(R)采用LOG(1/R)变换,得到1个可以区分5种植被的区间,即660~680 nm之间的波段,5种湿地指示植被倒数的对数值依次降低次序是:苔草、芦苇、辣蓼、灯心草和泥蒿;(3)对同一种湿地指示植被苔草不同长势的光谱数据进行降噪、倒数的对数处理后,得到1个特征区间在500~700 nm内,可以明显的区分苔草的长势情况即:长势良好的苔草光谱反射率倒数的对数值要高于长势不好的苔草。  相似文献   
147.
通过盆栽紫花苜蓿实验,考察EDTA和柠檬酸(CA)对供试土壤中Ni各个形态分布、紫花苜蓿生理指标和土壤酶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土壤中施加EDTA/CA浓度为5.0/2.5 mmol·kg-1时,对土壤中Ni的活化效果较好,其水溶态含量是对照组的48.2倍,紫花苜蓿中丙二醛(MDA)含量提高了232.0%;施加EDTA/CA浓度为2.5/5.0 mmol·kg-1时,紫花苜蓿转运系数最大,是对照组的194.3%;紫花苜蓿细胞通透性随螯合剂总添加量的增大而增大,施加EDTA/CA浓度为5.0/10.0 mmol·kg-1时最大,比对照组增大206.3%;施加EDTA/CA对土壤过氧化氢酶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土壤蔗糖酶酶的激活率与CA施加量显著相关(P0.01)。研究认为,将EDTA/CA适当配比后施加,既可以减少螯合剂的用量,又可以较好地提高紫花苜蓿富集土壤中重金属Ni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8.
为提高辽宁棉花品种的耐盐性,利用农杆菌介导上胚轴外植体转化法,将来源于盐生植物獐茅的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AlNHX1)导入棉花辽棉19号中,分析影响棉花上胚轴外植体农杆菌转化的几个重要因素,建立并优化了该品种的转化体系,结果表明:1)农杆菌侵染的最佳时间为90s,共培养过程中乙酰丁香酮最适浓度为100 mg/L,筛选培养基中潮霉素最适浓度为30 mg/L,生根培养基中吲哚乙酸IBA的最适浓度为10mg/L;2)对转化植株进行PCR检测,表明耐盐基因AlNHX1已导入辽棉19号中;3)在盐胁迫下,转基因植株的电导率,渗透势都显著低于未转化植株。结果表明,通过筛选并优化转化体系,辽棉19号品种的耐盐性有较明显的提升,为沿海滩涂地区种植棉花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9.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艾比湖流域盐土SWAT模型参数修正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模型模拟地表分量过程中,常默认土壤剖面电导率(electrical conductivity,EC)值为0或0.1,将其应用于土壤盐渍化程度较高的流域时,不符合下垫面实际情况。为确保水文模拟逼近真实地表模拟过程,进一步提高模拟精度,该文利用GF-1号卫星16 m分辨率多光谱遥感影像结合分类回归树法反演艾比湖流域区域尺度0~100 cm土壤剖面电导率,模拟值与实测值均方根最大值误差为4.81 dS/m,相对误差最大值为15.17%。模拟值用于修正EC值,结果表明:EC值修正后的SWAT模型土壤水分模拟值,较修正前模拟值精度提高23.84个百分点。该方法在实现SWAT模型参数本地化的同时,有效提高了土壤水分模拟精度,可为土壤盐渍化区域水文模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0.
东乡野生稻苗期耐冷性的QTL定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东乡野生稻苗期耐冷性的QTL和连锁标记,为水稻耐冷种质资源的利用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以东乡野生稻作为非轮回亲本,南京11号为轮回亲本,构建144株BC2F1分离群体。通过SSR标记以根电导率作为耐冷性指标,以复合区间定位法对东乡野生稻苗期耐冷性进行QTL定位。【结果】检测到2个QTL qRC10-1和qRC10-2均位于第10染色体,对表型的贡献率分别为34.13%和37.02%,是两个主效的QTL。在与2个QTL的连锁标记RM171周围发展分子标记进一步定位,检测到3个QTL位于标记RM171附近。【结论】东乡野生稻第10染色体上的2个QTLqRC10-1,qRC10-2与苗期耐冷性有关,并位于SSR标记RM304-RM1108区间,可用于水稻耐冷性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