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28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24篇
  3篇
综合类   266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56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71.
最大限度地调动全社会造林护林的积极性,是实现“资源增长、农民增收、生态良好、林区和谐”的前提条件,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建立有利于林业资源向资本形态转换的有效机制,让林农及所有林业经营者得到更多实惠。为此,怀化市从打造“四大平台”入手,着力激活林业生产要素。  相似文献   
372.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农超对接现场会精神,全面推进农超对接工作,建立保证农产品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的长效机制,特提出意见如下: 一、全面推进农超对接的重要意义我国正处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同时,生产要素成本上涨也推高了农产品价格,居民消费支出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373.
杨辉 《蜜蜂杂志》2011,31(10):35-36
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是企业拓展的关键。但这里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企业必须知道自己的竞争优势。通过价值链的运用,将企业看作各种相互分离但彼此相关的生产职能的集合,形成集中在这些活动中所创造的价值,整合企业的生产要素,使企业应用价值链来获取竞争优势,推动了价值链在企业中的应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374.
“食以农为本,农以地为根”,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最根本的生产要素。在中国,人地关系的紧张和结构性失调造成了封建社会周期性争夺农地产权的斗争,形成了农地集中和均田交替进行的历史斗争轨迹。而制度性因素始终都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而农地制度更是关键中的关键。  相似文献   
375.
一、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是加快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1.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是提高农村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为平台,优化资本组合,整合生产要素,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现代农业,  相似文献   
376.
一、现行农村集体土地产权的特性 1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的双重性 集体土地使用权主体是农民集体,但同时又是国家,它具有双重性。构成国家的要素为领土、人民、主权,构成生产的要素为土地,资本和劳力,据此,土地既是国家要素又是生产要素,二者相比,则构成国家要素高于生产要素,因此,国家在管理土地上,不但和其他土地所有者一样可以行使土地的权利,而且其权利高于一般土地所有人。如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集体土地实行征用或征收”,这一规定表明土地既是国家的,又是集体的。可见土地所有权与一般物权不同,它的主体具有双重性。  相似文献   
377.
知识经济时代已经翩然而至,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在知识经济的概念中,知识是社会经济活动中最关键的要素。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的应用,经济的发展更加取决于知识的投入。知识可以扩大传统生产要素的生产力,可以推动传统生产要素的完美组合,可以革新旧产品和创造新的产品。因此,知识既是经济系统的核心,也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源。  相似文献   
378.
主要介绍了山西省在2007年畜产品价格上涨过程中,主要猪产品价格走势和各类规模养殖户受到影响后的变化状况,以及各种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79.
郭丽 《山西林业》2005,(1):11-11,15
退耕还林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和切入点。加快西部生态环境建设,可以大大改善这一地区的生存环境,拓展中华民族的生存空间,可以为西部开发创造良好的生产建设和投资环境,加快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进程,推动西部地区农业生产要素优化的配置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还是防治水土流失,从根本上扭转长江、黄河流域水患灾害的治本之策。从长远看,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后,  相似文献   
380.
土层浅薄、土壤养分贫瘠、蓄水能力差,是中低产田的基本特征,而在北方旱作区,水分是中低产田小麦产量提高的最大制约因素。在栽培上,以节水为中心,合理运筹土壤、肥料、种子等生产要素,提高水分利用率,是中低产田小麦增产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