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6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139篇
林业   176篇
农学   213篇
基础科学   24篇
  106篇
综合类   1281篇
农作物   158篇
水产渔业   100篇
畜牧兽医   492篇
园艺   217篇
植物保护   6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152篇
  2011年   183篇
  2010年   183篇
  2009年   167篇
  2008年   214篇
  2007年   185篇
  2006年   150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961.
筛选到1株对云南省昭通褐煤降解效果较好的菌株H3,经分子生物学鉴定,该菌株与青霉菌Penicillium griseopurpureum的相似度为96%。通过正交试验筛选H3菌株生物降解昭通褐煤产游离腐殖酸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煤样粒度会明显影响H3菌株对煤的生物降解,并且当粒度小于0.074 mm、反应温度为30℃、反应时间为7 d时,菌株H3对褐煤的降解效果最好,经降解后褐煤中游离腐殖酸含量为70.34%,提高35.87%,降解率达到56.25%。通过工业分析、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分析了微生物降解前后褐煤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经H3菌株降解后昭通褐煤的水分和固定碳含量略有上升,而挥发分和灰分含量略有下降,煤中一部分芳香环可能被真菌破坏,使其微晶结构发生变化。同时,经过微生物降解后的褐煤,部分碳碳双键和碳氮单键消失,说明原煤部分官能团被破坏。  相似文献   
962.
以富士苹果花为研究对象,采用霜冻模拟试验箱模拟自然霜冻降温过程,分别测定-2、-2.5、-3、-3.5、-4、-4.5℃时苹果花的丙二醛(MDA)、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结果表明,随温度的降低,苹果花可溶性糖含量在-2.5℃时显著增加,达到峰值后其含量开始下降并趋于稳定;可溶性蛋白含量在-2.5℃时显著增加,在-3.5~-4℃时达到峰值后显著降低;脯氨酸含量在-3~-3.5℃时显著增加;MDA含量在-3~3.5℃时达到峰值后显著降低。总体来说,上述抗性生理指标对低温响应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初步确定苹果花对低温响应的临界温度为-2.5~-3.5℃。  相似文献   
963.
[目的]探究醇化过程中不同产地片烟游离氨基酸差异及其与感官质量和外观质量的关系,为醇化片烟质量预判提供新思路.[方法]对比分析醇化过程中湖南、贵州、福建、云南、河南、津巴布韦和巴西等产地片烟的游离氨基酸含量与组成的差异,并采用简单相关和逐步回归方法分析醇化过程中游离氨基酸与片烟品质的关系.[结果]醇化进程中,河南产地片烟游离氨基酸总量最高,而湖南、贵州和福建3个产地片烟的游离氨基酸总量相对较低.醇化33个月后,不同产地片烟游离氨基酸总量平均减少40%左右,其中芳香族、酸性、碱性、脂肪类、含羟基类、酰胺类、含硫类氨基酸和环状亚氨基酸含量分别减少46.56%、26.07%、53.45%、50.08%、38.56%、41.60%、57.16%和43.61%;脂肪族和含硫类氨基酸占比分别减少12%和27%,酸性氨基酸占比增加32%,变化趋势较其他类氨基酸明显.片烟游离氨基酸含量与感官质量指标间大多呈负相关,其中与剌激性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P<0.01),与片烟颜色深浅、闻香、纯正度和明亮度4个外观质量指标的相关性大多达显著(P<0.05)或极显著水平.以游离氨基酸含量和组分构建的回归模型Y外观=73.931-10.191X11+70.678X2+15.825X8-10.927X17(X11、X2、X8和X17分别表示碱性氨基酸占比、酸性氨基酸含量、环状亚氨基酸含量和游离氨基酸总量)和Y感官=69.897+0.473X10-0.563X12+0.253X14(X10、X12和X14分别表示酸性氨基酸占比、脂肪族氨基酸占比和酰胺类氨基酸占比)对片烟外观质量和感官质量有较好的预测,误差在5.00%以内.[结论]以游离氨基酸含量及组分构建的回归模型可准确估算醇化片烟外观质量及感官质量,为其品质判断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964.
饲料中植物油替代鱼油对中华绒螯蟹滋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饲料中植物油替代鱼油对中华绒螯蟹滋味品质的影响,采用植物油(W﹝豆油﹞:W﹝菜籽油﹞=3:1)替代不同水平鱼油(0%、50%和100%)的3种等氮等脂饲料(F1、F2和F3,F1为对照组)喂养成体雌蟹[体质量(95 ± 10)g]70 d后,分析3组蟹可食部位的基本营养成分、游离氨基酸和呈味核苷酸的含量,并利用电子舌结合感官评价分析其整体滋味差异。结果显示,3组蟹的体肉、性腺和肝胰腺的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差异(P > 0.05),而F2组肝胰腺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 < 0.05),F3组体肉的粗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 < 0.05)。与F1组相比,F2组可食部位的鲜味、甜味感官强度值以及呈味核苷酸总量,味精当量均最高,而F3组较低。F2组性腺和肝胰腺中呈鲜味、甜味氨基酸含量也均较高。由此可得,使用50%植物油替代鱼油饲料喂养雌性中华绒螯蟹可提高其营养品质,增强其滋味品质,这可为养殖中华绒螯蟹的滋味品质的改善和育肥饲料中鱼油替代源的开发等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65.
为了研究H2O2浸种对低温胁迫下花生种子萌发的调控作用,本研究以白沙1016和花育9122两个花生品 种为材料,通过种子萌发试验,设置(22±1)℃常温对照和(12±1)℃低温处理,首先采用不同浓度的H2O2进行浸种预 处理,分析了H2O2浸种对花生种子低温萌发相关指标的影响,筛选最适H2O2浸种浓度,然后采用最适H2O2浸种处 理后,测定其对发芽花生种子胚中氧化损伤和活性氧含量、脯氨酸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显著降低 两个品种花生的相对发芽率、芽长/种长比、发芽指数及种子的活力指数,延长了平均露白时间,H2O2浸种预处理可 显著缓解低温对花生种子萌发的抑制,以1% H2O2浸种效果最好。同时,H2O2浸种预处理还显著降低了H2O2的积累 以及膜脂过氧化程度,促进了脯氨酸的积累,提高了脯氨酸合成酶鸟氨酸转移酶(OAT)和△1-吡咯琳-5-羧酸合成 酶(P5CS)活性,抑制了脯氨酸降解限速酶脯氨酸脱氢酶(ProDH)活性。表明H2O2浸种预处理可通过调控脯氨酸代 谢途径,促进低温条件下萌发花生种子内脯氨酸的积累,缓解氧化损伤,从而增强花生种子的低温萌发能力。  相似文献   
966.
为了探究微纳米气泡水地下滴灌条件下不同溶解氧质量浓度对紫花苜蓿土壤酶活性与根系脯氨酸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在地下滴灌灌溉定额相同的条件下设低(WA-1,1.8 mg·L-1)、中(WA-2,5.0 mg·L-1)、高(WA-3,8.2 mg·L-1)3个微纳米气泡水溶氧量质量浓度水平和不加气常规灌溉处理(CK),研究了不同试验处理下紫花苜蓿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活性以及根系特征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微纳米气泡水地下滴灌能明显增加紫花苜蓿根区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在紫花苜蓿不同的生长期,随着微纳米气泡水溶解氧质量浓度的增加,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呈增大的趋势;相同试验处理条件下,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随着微纳米气泡水地下滴灌次数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处理WA-3、WA-2、WA-1的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和脲酶活性最大分别为20.28、19.19、16.92 ml·g-1和13.98、13.17、12.07 mg·g-1·d-1,分别比处理CK(13.82 ml·g-1和9.63 mg·g-1·d-1)增加46.74%、38.86%、22.43%和45.17%、36.76%和25.34%;微纳米气泡水地下滴灌能降低根系游离脯氨酸含量,处理WA-2根系游离脯氨酸含量最低(51.01μmol·g-1),相较于处理CK(92 μmol·g-1),减少44.55%。说明微纳米气泡水地下滴灌能够缓解因长时间地下滴灌导致的土壤通透性减弱的现象,提高土壤氧气扩散率,增强土壤酶活性,促进根系的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967.
野大麦苗期抗盐碱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殷立娟  祝玲 《草地学报》1991,1(1):142-148
模拟盐碱胁迫,观察和分析野大麦(Hordeum brevisublatum)苗在不同盐碱强度培养液条件下的生长、生理和代谢的变化。结果表明,500ppm Na2CO3(pH 8.67)的培养液处理2天,植物体内的脯氨酸量、鲜重发生显著变化,处理7天细胞膜透性开始发生显著变化,柠檬酸在250ppm Na2CO3(pH7.71)培养液条件下就发生显著变化,而叶绿素含量在1000ppmNa2CO3(pH9.55)条件下才发生比较明显的变化。对盐碱胁迫的敏感性顺序为:柠檬酸量、脯氨酸、鲜重>细胞透性>叶绿素含量。研究结果还表明,野大麦在盐碱条件下具有一定的自适调节能力,表现在一定的盐碱强度范围内随着时间的延长,生长、生理和代谢的变化有趋于缓和或恢复的趋势,渐进胁迫比直接胁迫变化小。  相似文献   
968.
小麦籽粒发育过程游离氨基酸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林生  蒋纪云 《作物学报》1998,24(4):459-463
小麦籽粒游离氨基酸的百分含量在开花后4~12天急剧增加,然后又迅速下降直到成熟,以籽粒为单位表示的各氨基酸含量均在开花后16~32天处于较高水平,丙氨酸,谷氨酸和丝氨酸是游离氨基酸的主要组分,脯氨酸在开花后8~12天增长较多,甘氨到从16天后有明显增加,其余氨基酸变化不大,结果表明,小麦籽粒游离氨基酸含量随组分的变更而变化,不同氨基酸在籽粒发育的不同时期达到一个最高值,这些占优势的游离氨基酸可能为  相似文献   
969.
根据已报道的脯氨酸脱氢酶基因(putA)序列,通过PCR方法,从慢生型大豆根瘤菌菌株GX201的总DNA中扩增到—PCR产物。序列分析表明,该PCR产物的长度为418bp,与已报道的putA基因具有93.5%的同源性。以广谱寄主范围质粒pLAFR3为载体,在大肠杆菌DH5α中构建了GX201的基因文库,并以该PCR产物为探针,从基因文库中筛选到一重组质粒pGXN300。  相似文献   
970.
白榆抗虫性及其抗性物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表明,新疆白榆皮层含游离酚0.0491mg,高出钻天榆4倍,脯氨酸含量3.444mg,高出钻天榆近10倍,新疆白榆具有抗虫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