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4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54篇
林业   143篇
农学   93篇
基础科学   53篇
  123篇
综合类   580篇
农作物   37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50篇
园艺   111篇
植物保护   15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河西灌漠土钾素状况及当季施肥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多点调查表明,河西灌漠土全钾比70年代末平均降低了24.4%,速效钾平均下降了41.2%。剖面分布为:耕作层全钾平均为1.30%,20~60cm土层平均1.27%~1.38%,底土平均1.26%;缓效钾平均为946~1 006mg/kg,剖面差异不大;速效钾 0~20cm土层为145mg/kg,20~100cm平均101~114mg/kg。春小麦、玉米、甜菜、洋芋单作当季施钾均无明显增产效应;带田玉米施化学钾肥增产8.5%,施土粪增产9.7%~11.3%,但增效不稳定。  相似文献   
42.
甘肃河西绿洲农业区生态足迹动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甘肃河西绿洲农业区1949—2000年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生态盈余/赤字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河西全区的人均生态足迹1949—2000年呈递增趋势,从0.426hm^3增加到2.158hm^3。1949—1970年平均为0.693hm^2,1975—1980年平均为1.029hm^2,1985—2000年平均为2.288hm^2;人均生态承载力由1949年的0.550hm^2增加到2000年的1.762hm^2,与人均生态足迹相比,增幅较小,增速亦慢。1949—1970年平均为0.782hm^2,1975—2000年平均为1.715hm^2;1949—1975年为生态盈余阶段,平均盈余为0.088hm^2,1980年首次出现赤字,1985年又恢复盈余,到1991年后持续出现生态赤字,且赤字程度呈加速度负增长,1991—2000年平均赤字为0.258hm^2。由此不难得出结论:河西区域发展正朝远离可持续的方向延展。  相似文献   
43.
以甘肃古浪振发光伏电场为例,对比分析了光伏电场内外气温、风速、太阳辐射等的差异及其变化特征.结果 表明:①沙漠光伏可大量转化太阳辐射,有效调节沙漠地表热力平衡,消减沙尘暴发生的动力(即地表热力);②河西走廊沙尘暴主要发生在春季,沙漠光伏对春季10m高度降温作用较明显;③沙漠光伏主要是通过转换太阳辐射降低沙面气温和自身的...  相似文献   
44.
研究结果表明:甘肃河西冷凉灌区甘蓝型低芥酸菜产量4000kg/hm^2以上的生长模式的叶面积指数苗期0.5、现蕾期2.0、初花期3.0、终花期1.0以上,各栽培根茎粗分别庆达到3.3、6.3、7.2和9.0mm以上;其栽培模式为施纯氮150 ̄225kg/hm^2,五氧化二磷75.0 ̄112.5kg/hm^2,密度75万株/hm^2左右,品种以陇油1号和丹低为宜。  相似文献   
45.
河西地区经济林适应性评定及发展方向浅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河西地区经济林主栽品种的光合和水分生理生态特性、生长发育环境条件及其在当地的生产和抗逆性表现情况综合评价其适应性,认为应坚持梨和葡萄为主,枣为副,区域性栽苹果的经济林发展方针.苹果梨、锦丰梨、酿造葡萄是其最适宜发展的优良品种,早酥梨、民勤红枣和临泽小枣可以扩大发展,毛里斯、金冠等苹果可在该区金昌以东适度发展.  相似文献   
46.
针对我省河西绿洲灌区小麦/玉米带状种植中存在的水肥管理问题,分析了带田栽培模式的水分效应和氮肥效应,结果表明施氮量和灌水量对于产量的影响有明显的互补性,在绿洲灌区灌水量效应大于施氮量效应.当获得同一产量和效益时,在一因子水平降低或升高的同时,可通过调节另一因子水平而获得,其调节量值应满足x1=0.2+0.9x2的等效方程,影响产量的施氮量(x1)和灌水量(x2)组合的技术合理区域是x1>0.2+0.9x2时,灌水量效应大于施氮量效应;x1<0.2+0.9x2时,施氮量效应大于灌水量效应,并建立了灌水量和施氮量在小麦/玉米带田上耦合效应方程及协同管理模型.  相似文献   
47.
甘肃省河西内陆河流域荒漠化综合防治(I)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河西内陆河流域属于典型的干旱荒漠气候,水资源十分缺乏。水资源是河西内陆河流域荒漠化众多因子中的主导因子,控制水资源的开采量和合理利用水资源是河西内陆河流域荒漠化防治的关键。(2)要解决河西内陆河流域的荒漠化问题就必须首先解决当地群众的生活问题,要解决当地群众的生活问题,就必须首先解决荒漠化问题,二者互为前提。(3)解决河西内陆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的原则应该就地挖潜、就地消化,而不应该将人口和经济发展对于环境的压力向外转移。解决生态环境保护和群众生活的根本出路在于挖掘科技与管理的潜力。(4)河西内陆河流域荒漠化综合防治第一层面的工作是首先将一部分对于生态资源的压力转移到依靠非生态资源方面去;第二个层面的工作是制定荒漠化综合防治总目标和流域配水方案及用水限额方案;第三个层面的工作是寻求解决群众生活问题的出路即提高生态资源利用效益的途径;第四层面的工作是在内陆河流域全面实施荒漠化综合防治方案。第五层面的工作是实现生态资源的集约经营。(5)以生态环境建设控制指标为下限约束条件、以最小成本为投资目标,以生态环境建设措施为决策变量,建立生态环境建设优化模型;以生态资源保护指标为上限约束条件、以最大产值为效益目标,以资源开发措施为决策变量,建立生态经济优化模型,既可以有效防治荒漠化,又能在保护生态资源和建设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发展经济。(6)生态经济优化模型适宜采用经济担保的方式建立若干个推广示范农户先行示范;农户普遍接受生态经济优化模型是实行用水限额管理的前提;用水限额可按注册耕地面积或人口分配管理。(7)河西内陆河流域的荒漠化,尤其是近50a来荒漠化过程的加剧,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将荒漠化的人为因素划分为社会性人为因素和纯人为因素具有管理学意义;纯人为因素主要是管理机关和管理部门在管理方面的不作为行为;要实现河西内陆河流域荒漠化防治的有效性,就必须把严格管理贯穿于荒漠化防治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48.
以不同架型(厂形、厂-V形)贵人香葡萄为研究试材,在葡萄转色中期(8月17日)和完全转色后期(9月7日)对其进行摘叶处理,测定其果实的单粒质量、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等品质指标,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贵人香果实品质的7个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明确适宜的摘叶时期。结果表明,在葡萄转色中期(8月17日)和完全转色后期(9月7日)进行摘叶处理,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葡萄果实的单粒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总糖含量、固酸比和糖酸比,降低了可滴定酸含量。根据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在葡萄完全转色后期摘叶处理对于不同架型贵人香葡萄品质影响最佳。  相似文献   
49.
对河西走廊玉米制种田病害进行系统调查与分析,研究河西走廊玉米制种区病害种类和发生程度,明确河西走廊玉米种业四大发展阶段病害演替规律。结果表明,原始时期病害记载数量少,危害轻;玉米种业起步阶段病害种类、数量具有增多趋势;玉米种业形成时期病害种类结构简单,病原组成单一,致病分化简单,重大病害随调运品种引入;玉米种业改革稳定期病害结构复杂,为害严重,病原种群变化大,病原传播途径多。  相似文献   
50.
一、流域概况1.自然地理黑河属河西内陆河流域,地处河西走廊和祁连山中段,位于东经97°37′至102°06′,北纬37°44′至42°40′,流域面积12.83万公顷,横跨青海、甘肃、内蒙古三省(自治区),涉及5个地级行政区,10个县(旗、市)。流域地势南高北低、地形复杂,按海拔高度和自然地理特点分为上游祁连山地、中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