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34篇
  免费   407篇
  国内免费   1078篇
林业   456篇
农学   942篇
基础科学   474篇
  2210篇
综合类   4932篇
农作物   834篇
水产渔业   48篇
畜牧兽医   707篇
园艺   392篇
植物保护   224篇
  2024年   107篇
  2023年   373篇
  2022年   435篇
  2021年   434篇
  2020年   420篇
  2019年   434篇
  2018年   293篇
  2017年   412篇
  2016年   421篇
  2015年   409篇
  2014年   514篇
  2013年   464篇
  2012年   609篇
  2011年   573篇
  2010年   608篇
  2009年   535篇
  2008年   565篇
  2007年   469篇
  2006年   435篇
  2005年   352篇
  2004年   310篇
  2003年   274篇
  2002年   191篇
  2001年   195篇
  2000年   174篇
  1999年   145篇
  1998年   129篇
  1997年   93篇
  1996年   117篇
  1995年   97篇
  1994年   80篇
  1993年   104篇
  1992年   100篇
  1991年   90篇
  1990年   78篇
  1989年   75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65年   9篇
  1963年   3篇
  1957年   5篇
  1955年   2篇
  1953年   9篇
  195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范秀艳 《北方园艺》2011,(4):138-140
以红地球葡萄试管苗为试材,探讨了光照强度和NH4+-N、NO3--N不同配比对葡萄试管苗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培养基中NH4+-N所占比例和光照强度的升高,GS活力增加。光强为5 000 lx并且NH4+-N:N3--N为5:5时,GS活力最高。硝酸还原酶活性(NR)随着光强和培养基中NO3--N比例的增加而升高,且随着培养基中NO3--N比例的增加,试管苗体内的NO3--N含量增加。随NR活性升高,体内NO3--N含量降低,NO3--N含量与NR活性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2.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冬小麦产量及氮素调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周麦23为供试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的大田试验研究了关中地区秸秆还田配施不同氮肥水平对冬小麦产量及氮素调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单施氮肥处理,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处理冬小麦产量在低施氮量处理时有降低的趋势,在高施氮量处理时有增加的趋势,但两者间的差异不显著;秸秆还田配施氮肥能有效提高冬小麦的氮素利用效率,冬小麦的氮肥表观利用率提高了1.6%~9.1%;秸秆还田措施配施适量的氮肥有降低冬小麦百公斤籽粒需氮量的趋势。综合考虑到生产成本及潜在环境污染的可能性因素,在秸秆还田条件下,试验地区冬小麦施氮量以252~321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43.
以吉林省市场上常见的25个番茄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同一氮素水平不同番茄品种氮素吸收利用差异。结果表明:番茄总吸氮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变幅分别为262.8~460.1 kg?hm-2和281~526 kg?kg-1。聚类分析表明,吸氮能力较弱、氮素利用效率较高、产量高的品种有4个:朝研219、瑞琦1号、四季粉红、佳粉19,产量平均值为145 754 kg?hm-2。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表明,总吸氮量与番茄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并对提高番茄产量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44.
试验以无斑地锦入侵条件为对照,研究半湿润区斑地锦入侵对马铃薯叶片光合色素含量、PSⅡ荧光特性和吸收光能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斑地锦入侵后,马铃薯叶片5-氨基乙酰丙酸、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PSⅡ有效光化学量子产率Fv’/Fm’、光化学量子效率ΦPSⅡ、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  相似文献   
45.
将自主研制的有机肥氮素动态释放模型与地理信息系统(GIS)集成,对江苏省2000年农田有机肥供氮量(FOND)的空间变化以及1985~2000年间FOND的变化趋势和成因进行分析,并通过设置稻麦秸秆增量还田情景,评价进一步提高FOND的可能性.结果表明:1985年以来,全省平均FOND供应量逐年增加,苏东地区除射阳、大丰、启东等产棉区以外,大部分地区的FOND都较高,苏北地区次之,而苏中和苏南地区则相对较低.粮食单产提高、养殖业迅速发展、机收面积逐年扩大以及气候变暖是导致我省FOND总体提高的主要原因,秸秆加量还田可以进一步提高FOND.  相似文献   
46.
实施耳标免疫标识,免疫数量增加我区从2002年7月开始尝试,从2003年正式实施猪只耳标免疫标识以来,生猪的免疫数量有了显著的增加。2001年全区乡镇兽医站仅领用猪瘟和三联苗164520头份,而2003年年初至11月10日,已领用357280头份,至年底总计领用400000头份,与未施行耳标之前的2001年相比,增长了143%。  相似文献   
47.
土壤速效磷浓度对白三叶构型及能量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土壤速效磷浓度对白三叶地上部的垂直分布影响显著。结果表明,白三叶构件密度、分枝密度、分枝角度及总能量均与土壤速效磷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节间长度则与之呈极显著负相关。叶片和匍匐茎的能量与土壤速效磷浓度呈正比。花序的能量则随着有效磷浓度的增加而减少。茎能量分配随着有效磷浓度的增加呈铃形曲线型变化。  相似文献   
48.
蜂花粉中活性肽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蛋白质是人类必需的营养物质,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和特性,但是大部分蛋白质由于其分子量较大,人体难以吸收。生物活性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具有蛋白质的性质,另外还具有涉及神经、激素和免疫调节、抗血栓、抗高血压、抗胆固醇、抗细菌病毒、抗癌、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改善氮素吸收关系和矿物质运输、促生长、调节食品风味、口味、硬度等多重功效。因此,生物活性肽越来越受到研究工作者的重视。蜂花粉的蛋白含量相当丰富,大约是其干重的25%左右,但是蜂花粉中的某些蛋白具有致敏作用,一定的人群在食用后会引起胃部疼痛和胀痛等身体不适。将花粉中的蛋白质降解为小分子的生物活性肽,具有潜在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49.
以‘甘农3号’为研究材料,采用室外(防雨网室)盆栽营养液砂培法,模拟土壤中2种氮素形态(NO3--N和NH4+-N)的存在形式,研究混合态氮(NO3--N:NH4+-N为1:1)的5个供氮水平(0,105,210,315,420 mg·L-1)对紫花苜蓿固氮酶活性和酰脲含量的影响并筛选出最佳氮浓度;在筛选出的最佳氮浓度下研究2种形态(NO3--N和NH4+-N)氮的7种不同的配比NO3--N:NH4+-N(1/7,1/3,3/5,5/5,5/3、3/1,7/1)对紫花苜蓿固氮酶活性和酰脲含量的影响;并对根瘤固氮酶活性和酰脲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最能促进紫花苜蓿酰脲累积和根瘤固氮能力的外源氮浓度为210 mg·L-1;最佳混合型态氮配比为NO3--N:NH4+-N=1/3。2种试验处理下紫花苜蓿地上部分酰脲含量(y)与固氮酶活性(x)之间分别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1),可分别用y=0.0321x+0.4759(R=0.911)和y=0.0313x+0.5545(R=0.960)表示,且2模型高度相似,这为寻求生产中评估紫花苜蓿固氮能力的简便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0.
为了探究洱海流域大蒜田适宜的水肥综合调控模式及其节水减排效应,在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大理综合实验站开展了大蒜水肥调控模式试验。试验设常规灌溉(W0)、节水灌溉(W1)2种灌水水平;常规施肥(N0)、减少15%氮肥(N1)、减少30%氮肥(N2)3种施氮肥水平,共计6个处理。结果表明:与W0相比,W1处理在不对大蒜产量造成大幅减产的前提下平均节水31.09%,总氮流失量减少51.15%、总磷流失量44.25%,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07%;同一灌溉模式下N1处理的大蒜产量较N0处理减少4.31%,差异不显著,总氮流失量减少35.73%,总磷流失量减少2.68%,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减少3.23%,差异不显著;N2处理下大蒜产量显著降低,较N0处理减少30.59%,总氮流失量减少42.89%,总磷流失量减少2.71%,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减少28.93%。总氮、总磷流失中通过地表径流流失分别占6.68%、12.51%,淋溶流失分别占93.32%、87.49%,即总氮、总磷流失均以淋溶流失为主。综合考虑节水、产量以及减排效应,N1施氮量并以田间持水率的70%为灌水下限,灌水上限为田间持水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