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40篇 |
免费 | 87篇 |
国内免费 | 106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61篇 |
农学 | 129篇 |
基础科学 | 1篇 |
33篇 | |
综合类 | 1045篇 |
农作物 | 135篇 |
水产渔业 | 160篇 |
畜牧兽医 | 434篇 |
园艺 | 123篇 |
植物保护 | 11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28篇 |
2022年 | 45篇 |
2021年 | 46篇 |
2020年 | 42篇 |
2019年 | 52篇 |
2018年 | 23篇 |
2017年 | 52篇 |
2016年 | 57篇 |
2015年 | 35篇 |
2014年 | 56篇 |
2013年 | 65篇 |
2012年 | 113篇 |
2011年 | 124篇 |
2010年 | 109篇 |
2009年 | 135篇 |
2008年 | 140篇 |
2007年 | 109篇 |
2006年 | 112篇 |
2005年 | 71篇 |
2004年 | 60篇 |
2003年 | 46篇 |
2002年 | 45篇 |
2001年 | 36篇 |
2000年 | 60篇 |
1999年 | 45篇 |
1998年 | 37篇 |
1997年 | 74篇 |
1996年 | 60篇 |
1995年 | 64篇 |
1994年 | 65篇 |
1993年 | 66篇 |
1992年 | 55篇 |
1991年 | 62篇 |
1990年 | 46篇 |
1989年 | 40篇 |
1988年 | 24篇 |
1987年 | 14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2篇 |
197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 毫秒
991.
【目的】利用基因组荧光原位杂交(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GISH)技术,对黄瓜(Cucumis sativus L.,2n=2x=14)种内两个变种(栽培黄瓜C. sativus var. sativus和野生黄瓜C. sativus var hardwickii)进行中期染色体分析,建立黄瓜变种染色体核型的快速分析方法,为黄瓜细胞分子遗传学研究提供基础。【方法】以栽培黄瓜‘9930’和野生黄瓜C. sativus var. hardwickii为材料,利用CTAB法提取栽培黄瓜‘9930’的基因组总DNA,采用缺刻平移法,将栽培黄瓜‘9930’基因组DNA和45S rDNA分别利用地高辛和生物素标记为探针,与栽培黄瓜‘9930’和野生变种C.sativus var. hardwickii的中期染色体进行荧光原位杂交,根据杂交结果显示的栽培黄瓜与野生变种每条染色体GISH荧光带型的不同,结合45S rDNA位点信号特征,区分栽培黄瓜与野生变种的每条染色体,并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荧光原位杂交结果显示,GISH信号并非平均分布于所有染色体上,而是在不同染色体的特定部位产生独特的信号,且两个变种间中期染色体的GISH信号模式差异显著。在栽培黄瓜‘9930’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上,除了6号染色体仅在短臂末端和近着丝粒处产生GISH信号外,其他染色体上的GISH信号集中分布于染色体的两端和近着丝粒的一侧或两侧,且每条染色体的信号特征差异明显;45S rDNA信号主要分布于‘9930’的第1、2、3、4和7号染色体的近着丝粒处,有3对强信号和2对弱信号。在野生黄瓜C. sativus var. hardwickii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上,杂交信号的位置及强弱与栽培黄瓜‘9930’表现明显不同,近着丝粒处均有GISH信号,但仅在第1、2、4和5号染色体的一端产生GISH信号,45S rDNA信号仅出现在第1、2和3号染色体上,表现为第1号染色体上信号极强,第2和3号染色体上信号极微弱。这些结果显示,以栽培黄瓜基因组DNA为探针的荧光原位杂交能反应出两个变种中期染色体独特的信号分布模式,通过信号的分布模式和强弱,结合45S rDNA位点信号的特异分布,可对每条染色体进行清晰地鉴别,并据此建立了两个变种的核型模式。比较前人发表的黄瓜已有重复序列的分布图,发现GISH揭示的信号分布主要位于黄瓜染色体串联重复序列区域。【结论】黄瓜基因组原位杂交能一次性快速显示基因组串联重复序列的分布图,能有效地用于不同黄瓜变种的快速核型分析;同时发现染色体上串联重复序列的分布及强弱在黄瓜变种间表现出明显的分化。 相似文献
992.
禽马立克氏病毒糖蛋白B基因在家蚕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将马克克氏病毒(Marek'sdiseasevirus,MDV)糖蛋白B(gB)基因克隆入转移载体pBac-PAK8中,得到重组转移载体质粒pBacPAK(gB)。经限制性酶切图谱结合Southernblot分析鉴定表明,gB基因以正确方向插入转移载体,受多角体蛋白基因启动子控制。将此转移载体与经CvnI酶切线性化的亲本病毒Bm-BacPAK6DNA通过脂质体法共转梁家蚕细胞,只有发生重组的病毒才有复制增殖的能力。然后通过蓝白斑筛选、结合点杂交,纯化得到重组的空斑病毒vBM,用该重组病毒接种家蚕5龄幼虫,对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分析,检测到gB基因在家蚕中高效表达,表达产物的分子量主要为97KD,表达量约为1mg/mL血淋巴。 相似文献
993.
小体鲟染色体核型及倍性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体内注射PHA和秋水仙素,肾细胞短期培养,常规空气干燥法制备小体鲟(Acipenser dabryanus Dumerii)的染色体,对肾细胞染色体数目统计分析表明,小体鲟染色体组是由116±4条染色体组成,核型公式为40m+34sm+26st+16t±mc,NF 190±;采用德国Partec pasⅢ型流式细胞分析仪,以鸡红细胞为标准DNA(含量为2.3pg/N),测定小体鲟体细胞DNA含量为6.06 pg/N,与染色体分析结果比较倍性一致.综合以上两项结果可以得出,小体鲟为四倍体鲟鱼. 相似文献
994.
采用常规压片法对鲁棉研15号及其父本——转基因抗虫棉选系613、母本——常规陆地棉选系R55染色体数目和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鲁棉研15号及其父母本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26。鲁棉研15号的核型公式为:k(2n)=26=10m+12sm+4st,属于"2B"类型,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26=8M1+10M2+4L+4S。其父本的核型公式为:k(2n)=26=6m+2sm(SAT)+16sm+2st,属于"3B"类型,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26=8M1+8M2+4L+6S。其母本的核型公式为:k(2n)=26=20m+6sm,属于"2A"类型,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26=6M1+18M2+2S。通过比较发现,鲁棉研15号倾向于父本,三者中属母本最原始。 相似文献
995.
赵金良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00,(4):344-347
鱼类染色体及其核型研究是鱼类细胞遗传学的主要内容之一 ,也是其中较活跃的研究领域[1 ,2 ] 。核型研究不仅对认识和探索鱼类的分类系统、进化关系及染色体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还可为鱼类遗传育种提供细胞遗传学依据。随着染色体研究技术的不断完善 ,我国于 2 0世纪 70年代开始对鱼类染色体做了较为详细的研究 ,已报道的有 3 0 7种 ,其中主要集中在淡水鱼类[3 ,4] 。余先觉等[5] 对我国淡水鱼类的染色体作了较为细致的分析。 80年代后期起 ,随着我国海洋渔业结构调整 ,海水养殖业迅速发展 ,海水鱼类研究得以重视 ,现就已报道海水鱼类的… 相似文献
996.
筲绮种是茶种中唯一表现多种畸变的一个品种。通过对筲绮种母子代染色体核型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染色体均为以 X=15为基数的二倍体;母子代不同种质或同一种质不同细胞的染色体核型有所差异,但核型的主要特征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且对称性均较高,表明它在进化上属较原始的品种。 相似文献
997.
998.
本试验从病毒的致病力,蚕的感染抵抗性,蚕饲育技术三方面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发生较多的原因进行了研究与分析。认为多发的根本原因在于蚕室蚕具消毒不彻底、忽视地面消毒和地面用药的不当。该病之所以在中秋蚕期多发一与病毒的数量积累有关,二与所用蚕品种在中秋蚕期对该病的感染抵抗性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999.
本文对157百合进行了染色体核型研究,结果表明:157百合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2x=24;染色组成为R(2n)=2x=2m(SAT)+2m+2Sm(SAT)+16St+2t;在第1,2,对染色体上有随体;其核型分类属于3B型。 相似文献
1000.